武松行者這個綽號的由來
武松是水滸傳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在金瓶梅里也有提及,但是兩個小說里的敘述不同,這里主要以水滸傳中的描述作簡介。武松山東清河縣人,小時候父母去世,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武松從小喜愛學武,練得一身好功夫,身材高大,長得一表人才,重情重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武松行者綽號的由來。
行者武松簡介
武松在家鄉的時候打死一個惡霸,害怕官府追究,逃離到了外鄉。在逃離途中經過陽谷縣的山頭打死了惡虎,當地人感謝武松,留他當然都頭一職。過不久同鄉人帶口信給武松,告知武大郎死訊。武松回到清河縣給哥哥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后被官府發配孟州充軍。在充軍途中結識了張青和孫二娘。
在孟州受到施恩幫助,為了報恩他惡斗蔣門神幫施恩奪回了酒店。但是也因此遭到報復,不得已武松反擊自保,在鴛鴦樓殺了許多人并且在墻壁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從此武松開始逃亡。他先是扮成了帶發的僧人,后來得到張青和孫二娘的幫助下逃脫追殺。他投奔到二龍山成為了起義軍頭領。后來在攻打青州的時候追隨宋江上了梁山,成為梁山好漢。梁山上他排名十三,當了梁山步軍統領。
朝廷招安宋江,梁山義軍歸順朝廷,朝廷命令梁山好漢攻打方臘叛軍。在征戰中,武松被敵軍暗算,左臂被刺中,因而砍斷了左臂,成了獨臂武松。討伐勝利后,武松拒絕了朝廷的賜賞,選擇到寺廟出家當和尚。在寺廟里老死,享年八十歲。
武松綽號的由來
說起大虎英雄武松,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武松的這段英雄歷史,就連小學教科書上都有記載。眾所周知,武松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形象,在我的想象中,武松應該是一個皮膚黝黑,身材健壯,狂放不羈的的硬漢形象。但是印象里是硬漢形象的武松,卻有一個與他不大搭邊的綽號——行者。而武松又是怎樣選擇了這樣一個綽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我們都知道,武松是因為打虎而名聲大噪,成為遠近聞名的英雄,受到鄉親們的敬仰與愛戴。
在我們的印象里,家族基因一般是很強大的,但是武松這樣身材高大,威武雄壯的漢子,卻有一個身材矮小的哥哥——武大郎。雖然武大郎其貌不揚,五短身材,但為人卻著實不錯,家中更是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但是這位妻子卻不怎么恪守婦道,趁著武大郎白天去賣燒餅的空閑時間與別人私通,而武大郎是一位老實人,自然不會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
一日,武大郎的妻子與別人私會時,不巧正好被武松碰到。處處維護武大郎的武松怎么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嫂子與別人私會,背叛自己的哥哥。頓時氣血上涌一個氣不過竟然將自己的嫂子和私會之人雙雙打死。雖然這兩個人做了見不得人的事,但是被打死,卻也是冤枉至極。而殺人償命在我國古代被看做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也不例外。
于是武松變裝扮成游歷道士的模樣逃難,行者的綽號也由此而來。
武松的性格特點
武松性格被塑造的很好,他是一個恩怨分明,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坦蕩君子俠客。他在清河縣醉酒后失手殺人,體現了他年少時不夠成熟,性格魯莽沖動,但是看得出他天賦剛烈。外出逃亡卻能在異鄉得到別人賞識說明他是一個有才能值得任用的人。在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的事件中能看出武松是一個樂于助人不畏懼惡勢力的勇士。
父母雙亡,武松和武大郎相依為命,自然是十分珍視親情。武大郎被奸夫淫婦毒害,武松必然會為了兄長報仇,哪怕付出生命。所以本來在陽谷擔任官職的武松一聽武大郎出事,馬上辭職回家。回家后并沒有因為悲痛而慌亂,他冷靜下來,備下酒席宴請相親們。鄉親們婉言告之,武松這才得知了武大郎真正死因。知道是誰害死武大郎的,武松就有了報仇目標了。
他直接就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為武大郎償命。這里既體現了武松有仇必報的性格也看出他一個武夫不懼西門慶惡霸勢力的勇敢。武松的性格也是逐漸成長的。他報完仇后仍然向官府自首,此時他雖然沒有了年少的魯莽沖動卻仍然沒有看清朝廷的罪惡本質,他仍然以為官府可以是一個公正公平的地方。然而他的天真理想卻一再被現實擊敗。他被蔣門神和張團練等人串通謀害后,開始明白好心沒好報,醒悟社會的黑暗地步,性格開始變得兇狠起來,殺人無數,嫉惡如仇,公開報復朝廷。
總體來看武松是一個被人民喜愛的能夠反抗打擊惡勢力的勇者,他忠孝有情有義,并且在現實的磨難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對抗朝廷反抗惡權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