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為什么要自殺
海明威本人是一個喜歡飲酒,狩獵,捕魚,拳擊和滑雪的硬漢。一九五四年,海明威以他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然而,為什么這樣一位令人羨慕的作家竟在獲獎六年之后,卻用獵槍結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那么海明威為什么要自殺?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也許,是他擔心自己被打敗,從而自殺身亡,毀滅了自己。但猜測永遠是猜測,至今無人揭開海明威自殺的謎底。
有人認為,海明威自殺是“精神抑郁癥”造成的。海明威長期忽視甚至糟蹋自己的健康,致使他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他無法忍受病痛使他“喪失尊嚴”,他要以自殺的方式來與疾病作最后的搏斗,并以此來維護自己那種“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男子漢的“尊嚴”。
另一種觀點認為,海明威是因為對自己才思枯竭感到絕望而自殺。海明威在發表《老人與海》并得到殊榮以后,其精神上受的壓力越來越難以忍受。他由于懷念非洲那段充滿無限樂趣的狩獵生活,再度前往,結果兩次遭遇墜機事件。雖然大難不死,但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卻更加深了。由于頻繁的電療,海明威的記憶逐漸衰退,導致他的自傳性作品《流動的圣餐》的創作陷入困境,因而選擇了自殺。海明威贊同尼采的觀點:“適時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巔者最光榮。”在海明威辭世之前的長達14年間,美國作家哈奇諾一直是他的密友,對他的冒險、言談、夢想以及夢想的幻滅都有較多的了解。雖然哈奇諾沒有直截了當地說明海明威為什么自殺,但從海明威的生活經歷,尤其是晚年的生活,人們仍然可以洞察出一些他消極的跡象。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也許,是他擔心自己被打敗,而毀滅了自己。
海明威自殺的起初動機始終沒有定論,他在自己的遺囑中是這樣說的:“我所有的希望已破滅,我那意味著一切的天賦如今拋棄我,我輝煌的歷程已盡,為維護完美的自我,我必然消滅自己。”但是,人們并不完全相信他自己對這一行為的解釋。
2000年7月,人們從一本新出版的海明威傳記中窺見了這個謎團的冰山一角。這本傳記的作者是肯尼思·林。他在書中明確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名后的很長時間里,一種我們今天所說的ED(勃起功能障礙)一直困擾著他。這種疾病嚴重地影響了他與幾任妻子的關系和他相當一部分的家庭生活,海明威對自己的ED癥感到非常絕望,認為只有將自己的肉體消滅,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因此,海明威的自殺之舉存在著一定的內在必然性。
縱觀海明威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的生活和創作一直都和ED對他的影響有密切的關系。ED首先將他的人格扭曲了,繼而這種人格的扭曲又被帶入他的行為和創作中,最終徹底毀滅了他。如果肯尼思·林的論述能夠成立的話,或者說海明威的確是一個ED患者,那海明威在各種作品中刻意為自己塑造的“硬漢”形象只不過是掩蓋自己疾病的幌子罷了。難道這就能說明海明威自殺的原因嗎?似乎海明威的自殺并不這么簡單,在這背后還隱藏著許多我們未知的東西。
延伸閱讀
對于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寫作就是他的生命。
作家史鐵生有一句名言:“人為什么要寫作?最簡要的回答就是:“為了不至于自殺。”我以為,此話不僅是飽受高位截癱和尿毒癥雙重折磨的史鐵生對自己命運的態度,也恰恰是對海明威自殺原由的詮釋。即:史鐵生為了寫作而選擇活著,而海明威因為不能寫作而選擇死亡。
人無權決定自己的生,但可以選擇死。
當對生活的失望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時,人就會決心了其終生。
一貫信奉“活著,則應勇敢地活下去”的海明威,當他無法繼續被視為生命一樣的寫作時,當他無法找到在這種困境中活下去的理由時,這位硬漢就毅然決然地自殺了。應該說,無法進行創作的絕望,是促成海明威自殺的根本原因。僅僅肉體上的病痛決不足以擊倒這位硬漢。
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在給他的漁民老友富恩特斯的信中說:人生最大的滿足不是對自己地位、收入、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滿足,而是對自己的滿足。
對自己的不滿足和無法滿足,最終導致了海明威的飲彈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