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為什么要自殺
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東方美、日本美的基礎上,與他對東方和日本的傳統的熱烈執著是一脈相通的,其美學基本是傳統的物哀、風雅與幽玄。那么川端康成為什么要自殺?
川端康成自殺之謎
川端康成一生著作頗豐,獲得了很高的聲譽,但是最終他被發現在自己的公寓中自殺,連遺書都沒有留下。關于他自殺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1972年4月16日深夜,一個不僅令日本列島,也令全世界文壇震驚嘩然的消息迅速傳開,川端康成自殺身亡。
據說當天下午,川端曾對家人說:“我去散步了。”然后就一個人離開了家,直到晚上未歸。川端的家里人只好找川端的助手島守敏惠去他的工作室找。等大家趕到工作室的時候,發現川端已經死了。他躺在盥洗室的棉被上,口里含著煤氣管,枕邊還放著已經開啟的威士忌和酒杯。川端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就離開了這個讓他覺得孤獨的人世和愛著他的讀者們。
他是個沒有牽掛的人了,為了美的事業,他窮盡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歲高齡,還每周三次伏案寫作。但他身體不好,創作與《雪國》齊名的《古都》后,住進了醫院內科,多年持續不斷用安眠藥,從寫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濫用的地步。老早就想擺脫安眠藥的川端,乘《古都》寫完之機,在某一天,突然停止了服藥,卻發生了戒藥癥狀及不良反應,被送進東大醫院,入院十天左右神志昏迷不醒,他寫到了身體的極限。作為普通人,他盡了心力,走遍了世界,為美奔波到老。而作為藝術家,他覺得“死是最高的藝術,死就是生”。那么,他是殉職而死,尤其是離開家,走到工作室去結束生命,更說明了他的用意之深。
有人認為他是受不了病痛的折磨。他窮盡一生心血進行寫作,甚至在73歲高齡時每周還在固定時間進行創作。他多年持續不斷地用安眠藥,后來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雖然后來他極力想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但是突然的停用卻讓他的身體發生了戒斷癥狀及不良反應,被送進醫院的時候已經昏迷。他幾乎是為藝術盡心盡力奔波到老。而且這樣也符合他最喜歡的古賀春江的話:“再沒有比死更高的藝術了。死就是生。”
當然,也有人對川端的死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說,川端的死與三島由紀夫有關。據知情人披露,在三島自殺之后,川端曾經看過三島身首分離的尸體,并且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對自己的另一名弟子說:“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而自此之后,川端的身體也越發衰弱。但是到底是什么讓這位曾經表示“自殺不是一種開悟的做法”的世界級作家倉促離開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謎。川端的死是日本文壇、東方文壇,乃至世界文壇永久的遺憾。
人物評價
川端康成從追求西方新潮開始,到回歸傳統,在東西方文化結合的坐標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運用民族的審美習慣,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層的東西和西方文化最廣泛的東西,并使之匯合,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學之美。也就是說,他適時地把握了西方文學的現代意識和技巧,同時又重估了日本傳統的價值和現代意義,調適傳統與現代的紛繁復雜的關系,使之從對立走向調和與融合,從而使川端文學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義。
川端康成這種創造性的影響超出了日本的范圍,也不僅限于藝術性方面,這一點對促進人們重新審視東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啟示性。可以說,他為日本文學的發展,為東西方文學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成功地將日本文學的傳統美與現代主義的多種藝術技巧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在東西方文化的大撞擊中找到接合點”,從而開拓了新的領域,創造了獨特的“川端康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