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為什么那么神秘
羅布泊(Lop 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被叫做“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爾后來經過地質工程者的改造,這里變成了“希望之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羅布泊為什么那么神秘?
羅布泊詭異之謎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東北部的羅布泊,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絲綢之路的途徑地,消失的樓蘭古國,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地方。幾千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于各種局限和偏見,也制造了許多訛誤,使得原本就神秘的羅布泊,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
為揭開羅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蕩,枯骨到處皆是。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么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余年后,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余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留下一張“我往東去找水井”后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2005年冬季,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董治寶研究員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在一沙窩處意外發現一具男性干尸,而這具干尸所在的位置距離彭加木失蹤地點西南方向不足20公里,衣著服飾與失蹤的彭加木極為相似。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后,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臥干尸。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后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出發現了其中2人的尸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尸體時,法醫鑒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干渴而死。死后,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
由于羅布泊深藏在沙漠深處,人們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難。而僅有的幾次成功的現場考察,卻在理論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早在19 世紀下半葉,就有學者來到
羅布泊進行了考察。他見到的湖泊蘆葦叢生、鳥類聚居,是一大片富有生機的淡水湖;可這個湖泊與中國地理記載的羅布泊有南北一個緯度的差別。所以有人認為他見到的可能根本不是羅布泊,真正的羅布泊早已經干涸。也有人據此提出了驚人的想法:由于匯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攜帶大量泥沙,造成了河床的淤塞,填高了湖底,于是羅布泊便自行改道,游移到了別的地方。這正是那個學者發現的湖泊。
千字文有言“曠遠綿邈”,百川直譯為“中國地幅員遼闊”。人們對羅布泊一個個未解之謎爭論不休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對于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后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沖擊而成。洪水流進湖盆時,穿經沙漠,挾裹著大量泥沙,沖擊、溶蝕著原來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進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環狀條帶。正因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變化,影響了局部組成成分的變化,這就勢必影響干涸湖床的光譜特征,從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科學家們眾說紛紜,爭論不已,也許對于羅布泊的爭論永遠都不會結束。
羅布泊消逝之謎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加木在那里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后,探險家余純順又在那里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翻開有關西域的歷史書籍,你會驚異于羅布泊的熱鬧繁華。
《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人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人這里與置身江南無異。昔日塔里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著萬頃綠地。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人張騫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回國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被斯文·赫定贊譽過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牛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