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喝花酒
在古代什么是喝花酒?古代喝花酒都有什么節目?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什么是喝花酒,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什么是喝花酒:
時下炙手可熱、搶盡眼球的美女經濟,其實古已有之。“漂亮的臉蛋出大米”,在中國,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經有人身體力行了。而始作俑者,是西施。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后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
進京后,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后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從唐代起,文人士大夫聚會飲筵,時興招妓女做席糾(或稱酒糾)行令佐酒,或以歌舞侍宴。這就是現在的所謂“三陪”。
曾經的中國古代社會,市民追花逐柳,商人豪爽使錢,紈绔子弟一擲千金,使妓院門庭若市,生意興隆,養育了妓女;而妓女和以游冶為中心的都市生活,又反過來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經濟的繁榮。
中國社會如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等朝代,妓院的開張和利稅,歷來是各個朝代稅收的“重頭之戲”。
眼下紅紅火火的選美,應該說是“美女經濟”鏈條中的“重中之重”。其實,這一“美麗賽事”也是古已有之。古代帝王選妃,實際上就是一種選美,不過那是百分之百的帝王意志,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選美。
而據古籍記載,真正有組織、有章程、有參選者和參觀者的選美活動,應是濫觴于宋代,只不過那時不叫“選美”,稱為“品花”。品評的對象也不是廣義上的美女,只針對妓女。此項賽事也名曰“花榜”。馮夢龍在其《賣油郎獨占花魁》中,把南宋杭州名妓莘瑤琴稱為“花魁娘子”。妓女“一經品題,聲價十倍”。
喝花酒的由來:
聚會是假日的重要活動。聚會就要喝酒,這在古代成為慣例。古人喝酒頗多講究,如魏晉人喝酒講究氣氛,唐代人喝酒愛玩情調,宋代人則喜歡喝"花酒"。
宋人在酒文化中,摻雜進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從趙匡胤當皇帝起,酒便不是隨便喝的,特別是趙匡胤的酒,雖然不是項羽的"鴻門宴",但也多詭計。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在宮中宴請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高級將領。酒興正濃,趙匡胤述說自己的苦衷后,稱"爾曹何不釋去兵權……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這是趙匡胤干的"杯酒釋兵權"。
政治這么復雜,時人也很識趣,索性從酒中找樂。宋代官場嗜酒者多,應該與此有直接關系。朝廷希望多取酒利,也鼓勵酒消費,所以宋代飲酒之風,與漢唐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各朝代人喝酒都喝出了時代特色,喝出了名堂,宋人也不例外。喝酒玩政治之外,宋人喜歡喝"花酒",以妓佐酒。這在宋代極為普遍,可謂"無妓不成席",沒妓女佐酒掉價。
周密《齊東野語》中記述了一位名叫張功甫、愛喝酒的官宦子弟,其官至左司郎,飲酒娛樂很奢華,用當時的話來說叫"豪侈",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
當時朝廷甚至鼓勵"以妓佐酒",讓妓女在酒肆招攬生意。王栐的《燕翼詒謀錄》說:"新法既行,悉歸于公,上散青苗錢于設廳,而置酒肆于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所謂"蠱惑之",就是用妓女來引誘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