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圈地運動基本介紹
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占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英國圈地運動基本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英國圈地運動圖片
英國圈地運動基本介紹
中世紀,在歐洲大陸很多地區都出現過地主圈占土地的現象,如德意志、法國、荷蘭、丹麥等國。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規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時期,英國就已存在大規模圈地運動。 15世紀末以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正處在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對外貿易大大發展,羊毛出口和毛紡織業興旺發達,羊毛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于是在工商業發達的英國東南部農村地主首先開始圈占土地,最初貴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來又圈占小佃農的租地和公簿持有農的份地。此后一些貴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許多小農的土地被圈占,農民不得不遠走他鄉到處流浪。
16、17世紀,英國工場手工業得到發展,城市興起,對農產品的需求大增,圈地運動進一步高漲,特別是1688年以后,英國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開支持圈地,使圈地運動以合法的形式進行,規模更大,據不完全統計,通過這些圈地,英國有六百多萬英畝土地被圈占。工業革命開始后,城市人口劇增,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貴族地主為了生產更多的肉類和糧食供應城市,擴大投資,改善土地的生產能力,加速進行圈地,出現圈地建立大農場的熱潮。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資本主義英國的統治階級為加快圈地運動以獲得巨額財產,但又不想付出代價,就通過法律對“神圣的財產權”進行最無恥的凌辱。
18世紀,他們通過<公有地圍圈法>,這樣,出現更大規模用暴力把農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農民對公有地有使用權,而西方法律中使用權也是一種財產權)強行奪走、然后據為私有的圈地運動。僅“1801年到1831年農村居民被奪走350多萬英畝公有地,農村居民卻未得到過一文錢的補償。”通過此種“私有化”,大量農民的財產權──土地使用權被強行剝奪,農民同自己的生存資料分離,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無產者,靠出賣自身勞動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從雇傭勞動制度和接受資產階級剝削才能生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必需的能被雇傭的勞動力,在圈地運動中大量產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經營農場,或者租給租地農場主經營。資本主義農場大量出現,表示在農業中也大量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直到1845年,英國的圈地運動才逐漸結束。
英國圈地運動背景
1、毛紡制業的迅速發展。15世紀后,英國毛紡制呢業迅猛發展,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使養羊變得有利可圖,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發展養羊業。
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后,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英國地處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對外貿易急劇擴大,從而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推動了養羊業的發展。
3、英國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國,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將其變為牧場。
4、利潤的刺激。英國的封建的習慣地租與資本主義地租之間的差別極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比對農民進行封建剝削更為有利可圖,從而刺激了圈地運動的發展。
5、政府支持的結果。政府總的來說是支持圈地運動的。如1593年,國會廢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資產階級不再反對圈地,從1688年起,政府公開支持圈地。
英國圈地運動經濟影響
1、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為農場的雇傭工人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為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土地被圍圈以后,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雇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
3、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領主更愿意投資新的農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統,采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產量。
4、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如圈地運動開始后居住在1萬人以上的城鎮居民占英國人口的比例從3.1%上升到8.8%。
5、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階級條件??咳Φ匕l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的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
7、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傾家蕩產,流離失所。而政府又頒布血腥法令,不允許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說,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吃人”的運動。
總之,圈地運動犧牲了農民的利益,積累了原始資本,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雇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為英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英國圈地運動政治影響
首先,圈地運動使土地所有制發生了變化。 圈地運動摧毀了封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轉變成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徹底,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自耕農大量減少,幾近消失。這種資本主義大農業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大量廉價的糧食及肉類,有力的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世界上其他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如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等國家,他們在本國的農村或是建立起資本主義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缺乏,國內市場狹小,不利于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英國處理各種傳統的農業關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國家了。”
其次,圈地運動使英國階級關系發生變化。
圈地運動中,圈占土地貴族辦起了農場、牧場,雇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經濟利益上與資產階級是一致的,在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兩者結成聯盟共同領導了革命。
1516年英國著名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在其著作<烏托邦>中說:“羊是溫順的動物,在英國這個奇異的國度里,羊能吃人。”圈地運動對廣大農民來說是一場災難,廣大農民被地主用暴力從土地上趕走,傾家蕩產,流離失所,他們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一部分給農場和牧場作農業工人,另外很多人流入城市,成為自由勞動力,這就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同時大量自由勞動力的出現,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這一圈地運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使小農轉化為雇傭工人,使他們的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轉化為資本的物質要素的那些條件,同時也為資本建立了自己的國內市場,這樣農村就變成了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原料產地和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從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再次,圈地運動還在勞動力、市場、原料等方面,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工業革命開展得比較早,而且進展迅速,到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進而很快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總之,圈地運動以損害廣大農民的利益為前提,他不但發展了農業資本主義,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也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大量廉價的雇傭勞動力、廣闊的國內市場,有利于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應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