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西川的原因是什么
劉備得西川靠的不是真本領,其實靠張飛一念之仁,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劉備得西川的原因是什么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劉備得西川的原因是什么: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因得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后迅速崛起,為了擴大地盤增強勢力,就想得到西蜀益州之地,益州之主劉璋開始時不明究里,親迎劉備進入蜀地。這時,巴都太守嚴顏聽說后,知道蜀地恐將易主,不由得萬分感慨地說道:這就叫獨坐窮山,放虎自衛啊!
后來,劉備在蜀中與劉璋翻臉,劉璋憑借蜀中勢力困住了劉備,他的軍師諸葛亮便率大軍由陸路前去救援,并命張飛則率軍沿江溯流而上入蜀。
大軍到達巴都后,嚴顏便派兵嚴加把守,堅決不讓張飛過去。開始時諸葛亮曾對張飛說嚴顏守義英勇不屈,你怎么對付他呢?張飛說嚴顏早已成為亡國賤虜,若堅持不降,我就叫他死!諸葛亮說不可呀!你剛與劉豫州共定天下來到蜀地,現在人家的國土上,怎么能輕易地殺義士呢?張飛這才恍然大悟,就下令宣布軍中士兵不得傷害嚴顏。
一場激烈的巴都之戰展開了,幾番廝殺,最終嚴顏的一名守城大將棄城而逃,于是張飛率軍乘機入城,太守嚴顏終因寡不敵眾被活捉。
嚴顏被俘之后寧死不屈。張飛看到嚴顏這副樣子非常生氣,就喝令手下推出去立即斬首,可嚴顏臉色不變地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做了該做的事,砍頭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張飛被他言語震撼,認為嚴顏是條漢子。便親自過去為嚴顏解除繩縛,請他上座,并自我請罪說:古有商亡而微子歸周之事,如今劉豫州與劉璋都是同一宗室,一姓相承,大家沒有必要生怨。
之后張飛對嚴顏厚加禮意,終于感動他歸降劉備。
嚴顏歸降了之后,張飛入蜀如有神助,因為一路上的守關之將多是嚴顏的部下,在張飛的軍隊來到后,嚴顏就站到城下勸說,這些人見老上級都歸了劉備,自己也犯不著跟劉備的勢力對抗啊,于是都在嚴顏的勸說下也都紛紛投降了張飛。這樣,張飛一路勢如破竹,竟比諸葛亮先進入蜀地。
諸葛亮聽說此事之后,大為贊賞,他對劉備說張飛雖是武人,卻能義釋嚴顏,頗有國士的風度啊!
劉備也甚感欣慰,便厚戴嚴顏,也賞賜張飛一堆黃金、白銀等,還讓他擔任巴西太守,封爵新亭侯。
試想若無張飛義釋嚴顏,而是破城后殺了他,那么即便他之后一路苦戰,想以蜀道之險,他未必真能進入西川,而若無張飛打通陸路,諸葛亮的大軍就是來到西蜀,也會成為甕中之鱉,因為一旦水路被蜀兵封死,蜀中人再堅壁清野,劉備和諸葛的大軍就會陷入孤立無援,被動挨打的局面,所以張飛義釋嚴顏,當為入蜀第一功。
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農歷二月初五)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劉備入蜀后,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2]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并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