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呂雉的野史雜談
劉盈當皇帝后為何英年早逝?是因為其母太過陰毒可怕了嗎?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呂雉的野史雜談,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呂雉的野史雜談:
中國古代的刑法一直都以殘忍無人性而被世人所詬病,無論是千刀萬剮的凌遲還是挖掉人膝蓋骨的臏刑,都不僅僅是從肉體上摧殘受刑者,更是從精神層面上侮辱折磨受刑之人。在漢朝時期則出現了一種更為慘無人道的刑法---人彘。“彘”在古代是豬的意思,“人彘”則是發明這種刑法的人意圖將受刑之人變成豬,從肉體和精神雙重方面來折磨和侮辱受刑之人。
而這種惡毒的刑法的發明之人則是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
不可否認呂后是一個頗有能力的人,類似于武則天的女性,在劉邦爭奪天下霸權之時,為劉邦出策出力,給予了劉邦極大的幫助。但是當漢朝建立,呂后統領漢朝皇室后宮的時候,她為了獨得劉邦的寵幸,保證自己在后宮之中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卻將這種能力卻錯誤的運用到了爭權奪利陰謀百出的后宮爭斗之上。
在漢朝劉邦在世之時,因為劉邦寵幸戚夫人而遭到了身為后宮皇后的妒忌,更是在劉邦駕崩之前有過廢掉太子劉盈將皇位讓給戚夫人的兒子趙如意的想法,這就深深的刺激到了呂后的神經。要知道在后宮的爭斗中,母憑子貴,只有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或者成為皇帝,其母才能夠獲得穩固的地位和至高的權勢,失敗之人,無不是淪落到被打入冷宮的結局。
雖然說最后依然是呂后的兒子劉盈登上皇位,獲得成功,但是在呂后心里,戚夫人母子卻成了扎在呂后的心中一根不得不拔掉的鋼刺。
在劉邦駕崩之后,呂后再無人可以轄制,其本身專制強勢的個性和兒子劉盈登基皇位的局面使得呂后的行事無所忌憚。于是呂后便將目光轉向了昔日的仇人戚夫人母子身上,她先是直接派人將戚夫人給囚禁在一間破爛昏暗的小屋子中,將戚夫人剃光頭發,強迫戚夫人穿上破爛骯臟的衣服,并且用各種借口刁難折磨戚夫人不給她飯吃,并且強迫戚夫人,讓戚夫人一天到晚舂米。在短暫的解決了戚夫人的問題之后,呂后發現這種折磨并不能使她心安,她又想到了戚夫人的兒子,那個在爭奪皇權歸屬問題上的失敗者,趙王趙如意。
于是呂后又利用手中的權利,將趙王召到皇宮之中,趁趙王不注意,令手下的宮女在奉給趙王的美酒之中下毒,最終毒死了趙王。
事情本該到此就結束,可是每當呂后想到劉邦生前對于戚夫人的總總寵幸愛戴,想到每一個自己擔心大權旁落從而被打入冷宮的輾轉反側的夜晚,仇恨和嫉妒之情就如同毒蛇一般緊緊纏繞在呂后的心中,這種病態的心理使得呂后在對待戚夫人的問題之上更加的變本加厲。她不再僅僅滿足于囚禁戚夫人,更是讓人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斬掉了戚夫人的四肢軀干,挖掉了戚夫人明媚的雙眸,下藥毒聾了戚夫人的雙耳,又灌下喑藥毒啞了戚夫人的喉嚨,最后將戚夫人扔進茅房中,活生生的把戚夫人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變成了血肉模糊的豬的模樣。
這就是呂后所發明的慘絕人寰的刑法---人彘。
呂后對于戚夫人刻骨銘心的嫉妒和憎恨,使得呂后并不滿足于干干脆脆的殺了戚夫人而了事,而是通過把戚夫人變成豬,變成一個不人不鬼的東西,從精神和肉體上一起折磨戚夫人,她是要讓戚夫人在這種慘無人道的痛苦和侮辱之中慢慢死去,以此來滿足自身那種大仇得報的病態快感。
呂后的心腸之惡毒,不僅對身為仇敵的戚夫人狠,就連自己年幼的兒子也沒有放過。更為過分的是,在把戚夫人變成“人彘”之后,她還喪心病狂的讓自己的兒子劉盈前來觀看,可憐十七八歲的小皇帝被眼前的一幕嚇的亡魂直冒,從此在劉盈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自此以后,年幼的劉盈每當回想起戚夫人的慘狀時,都會為自己母后的狠毒而瑟瑟發抖,皇宮不比尋常人家,親情在權力的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為了不讓自己也淪為同戚夫人一樣的下場,弱懦的劉盈再也無心朝政,整日放縱淫樂,將整個皇朝大權拱手送給了呂后。
從此,整個大漢王朝的掌舵人不再是端坐在皇位之上的劉盈,反而卻成了居住在深深后宮中的呂后,而他自己也因為這事,只活到了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惹人嘆息。
呂雉簡介: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呂后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后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前195年,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實際朝政由呂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呂雉立劉盈子(其實并非劉盈之子,而是一宮女之子)為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所以有怨言。呂后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皆出太后”,呂后先后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中的第一個。呂后當政時,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劉邦臨終前,呂后問劉邦身后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后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后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后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事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后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后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于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后,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后采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后晚年,因沒有子孫,怕高祖的子孫欺凌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前180年,呂后崩,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諸呂欲為亂,周勃、陳平等誅平。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對歷史的評價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兩千年來,儒家思想成為評價歷史功過的一把鐵尺。我們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躍的年代,使我們對歷史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討。我覺得評論歷史人物時候,不應在遵從以前的看法,應該從此歷史人物對當時和以后的影響來評論,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只要他對百姓好,把當時的國家治理得好,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