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禪師是誰
烏巢禪師,古典名著《西游記》中的人物,情節(jié)見原著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具體地點在高老莊和黃風嶺之間,曾向唐僧授予心經(jīng)。
烏巢禪師在西游記中只露了一下小臉,卻有三大奇怪之處。我分別來解。第一奇怪之處,是這禪師修行在浮屠山,山很漂亮,可他既不住廟觀,也不居洞府,卻只在一個柴草窩里容身,這也就是所謂的“烏巢”—— 烏巢禪師估計也就是這樣得名的。
解:浮屠的意思就是佛,也就是說這位烏巢禪師住在佛山,但我們看一下,鼎鼎大名的如來卻住在靈山,一個大佛住在靈山,一個小禪師卻住在佛山,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真烏巢才是真佛。唐僧走到這里,就已經(jīng)見到了真佛的面目!這也就是為什么唐僧到如來那里卻領了些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的垃圾書目,而在這位禪師這里卻獲得了真經(jīng)。這禪師傳授了三藏一卷《 心經(jīng) 》(原為《波羅密多心經(jīng)》,念做《波羅密多-心經(jīng)》。
此經(jīng)被三藏傳之后世,成了“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而且三藏一路走來,直到八十多(好像是八十六)回,還在與徒弟們研究這卷心經(jīng),這卷經(jīng)是唐僧取到的唯一一卷真經(jīng),也是唯一一卷從一開始就伴隨唐僧一路走來的經(jīng),并且是唯一一部讓唐僧大徹大悟的經(jīng)。我們需要再次注意,作者將這卷經(jīng)稱作“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也就是說,這位住在佛山的禪師提供的經(jīng),是以后所有人成佛都要念的經(jīng),是其他所有后來成佛的人的教學大綱和思想中心。這一證據(jù),是不是在指向某個人呢?而為什么這禪師住佛山,卻睡在巢里,下面我們會講到。
這禪師的第二奇怪之處,是這禪師沒見過三藏卻認得三藏,但卻明確表示不認識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原因竟是:“因少識耳。”這太矛盾了,不合邏輯。
解:他沒見過卻認得,只能說明他原本就是見過,只是沒有以烏巢的身份見過。而他調戲猴子,就是因為猴子是他育的苗,看著自己育的苗子茁壯成功,肯定要逗他一逗的。
要回答這些所有的疑問,我們干脆直接來到第三奇怪之處。而這第七奇怪之處,是這禪師的“烏巢”竟能飛騰,而且他的神通極大,那猴子“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那只猴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看到?jīng)]有,猴子拿著鋼筋就想往別人身上抽,但就是抽不到。不但近不了身,而且連這禪師樹上的一縷藤都碰不到。大家看到證據(jù)沒有啊,一縷藤!!!有的人會說,不就是一縷藤嗎,不過只是為了說明孫悟空的弱小,而禪師的強大。是這樣嗎?我給大家出示幾樣證據(jù)。
在銀角大王解釋紫金紅葫蘆的時候,是這樣介紹的。那魔不知是個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就將根本從頭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觸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也就是說葫蘆來自一縷仙藤,而且是老君摘的。
這種寫作手法叫做草蛇灰線。無論是心經(jīng),還是化胡為佛,還是這里的一縷藤,所有的證據(jù)都將烏巢的真身指向老君。當我們明白烏巢的真實身份是就是老君的時候,我們便明白了其他所有的事情。
奇怪之處
第十九回的回目是“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從字數(shù)上來看,這一回共有近六千七百字,“悟空收八戒”這一主要故事情節(jié)就用了五千一百多字,而“玄奘受心經(jīng)”只是在結尾部分交代了不到一千六百字,字數(shù)很少,而且似乎與后面的情節(jié)并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所以在讀的時候很容易就把它給忽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回還有個奇怪的人物——他就是“烏巢禪師”。之所以說這個烏巢禪師奇怪,是因為他有七個奇怪之處:
第一奇怪之處,是這禪師修行在浮屠山,山很漂亮,可他既不住廟觀,也不居洞府,卻只在一個柴草窩里容身,這也就是所謂的“烏巢”——烏巢禪師估計也就是這樣得名的。
第二奇怪之處,是這禪師沒見過三藏卻認得三藏,但卻明確表示不認識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原因竟是:“因少識耳。”這太矛盾了,不合邏輯。
第三奇怪之處,是這禪師和豬八戒竟是相識。據(jù)八戒的交代,此禪師有些道行,也曾勸過八戒和他修行,只是八戒懶怠沒有去——此人竟想收八戒為徒。
第四奇怪之處,是這禪師傳授了三藏一卷《心經(jīng)》(原為《波羅密多心經(jīng)》,念做《波羅密多-心經(jīng)》。佛教領書多叫某某心經(jīng)),此經(jīng)被三藏傳之后世,成了“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可見此人絕不是一般禪師。
第五奇怪之處,是這禪師還念了一篇偈子,竟能預言西去路上的一些情節(jié),而且《西游記》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這樣一個粗略的框架來上演的,但卻少了很多情節(jié)——這是為什么?
第六奇怪之處,是那篇預言偈子最后四句竟是:“多年老石猴,那里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他根本就是認識那只猴子!
第七奇怪之處,是這禪師的“烏巢”竟能飛騰,而且他的神通極大,那猴子“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那只猴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