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那么你知道哪些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篇1】
孔子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劉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孔子一生的歷程,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這本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孔子從政的那部分。孔子剛開始當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接著,魯定公又讓他做司空。任司空時,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調查農業生產情況,還興修水利。司空沒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為司寇。任司寇時,他實施一些法律,還創了最早的陪審團。他斷父子互訟案,智救大野澤,又在夾谷和齊國會盟取得了勝利,又誅殺可正卯,還抑三桓墮三都。孔子為政的時候,民心歸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孔子可真是個清官呢!他忠心中力為老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貪污百姓財產,他可真是個清官。孔子曾經說過:“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為老百姓做出模范,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只要這樣做,才算得是個好官。
讓我們從小學好文化知識,為長大后為人民服務打下扎實的基礎。
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篇2】
一頂方帽,長長的胡須,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里,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游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于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孔子一生歷經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兩個小孩兒的話后,仔細想了又想,覺得兩個孩子的話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于是,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對兩個孩子說“兩位小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們讓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沒有不懂裝懂,他這樣的好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正因為這樣,孔子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最終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只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篇3】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論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他的思想被概括為“仁”,即“愛人”,能有這樣的思想,我認為他不僅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對自己學說的堅定,他并不會因為自己的想法與當前一些權貴的想法不同而改變。在他周游列國的14年里,我想那或許是他一生中較為坎坷的一段時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難,就像他說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學者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認為:“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認為,他是中國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第一位開創了“有教無類”的教學制度的人,與“學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學多聞,沉靜寡欲而堅強固執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萬古不衰,正是因為其價值遠遠超越了時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將他的一生作為了我們學習的榜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篇4】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著__仁__的思想、__儒__學的精華。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標。雖然離我們有2000多年的距離,可是,這個名字我們終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個亂世,亂世就是天子失德、諸侯爭霸、禮壞樂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讀書人都在尋找一個救國復興的方法;就在這時——孔子誕生了。子曰:__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__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歲時立志求學,三十歲時學有所成,他在母親的悉心關愛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志向遠大、勤奮好學的青年。由此可見,志向對一個人是多么重要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正式出來做官,官職越做越高,做到了__代理總理__,幫忙魯定公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齊國侵占魯國的幾塊地還給魯國就是孔子的貢獻。司馬遷用八個字形容:__路不拾遺,男女分途。__這樣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當今社會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堅韌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國傳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可是春秋時期,天下大亂,正是各國以大欺小,奪取天下的良機,誰肯采納孔子__不要戰爭的思想__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繼續周游推薦自我的思想。如果換成咱們中的一個,肯定是早就退縮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__有教無類__,讓平民也能上得起學,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正是因為孔子的思想,獨創私學,創立了儒家學派,有了之后董仲舒的__罷黜百家,獨尊儒術__,才有了今日我們能在學校里開心的生活!
一本《論語》道不盡孔子對我們的教誨,孔子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不管是過去、此刻、還是將來,孔子這一偉大的形象都會永恒不變地烙在我的心上。
偉人孔子的著名事跡【篇5】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們的借鑒。他是所有中國人乃至國外人都知道的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沒錯,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論語》及《五經》中。他的思想、學說堪稱精華,他的作品為中國歷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他的品格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又何嘗不是高尚的嗎?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論語》,本書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以“仁”為核心,隨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對我們學生很好示范的論點,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對于我們學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貢獻。別小看了這貢獻,從中還能知道許多類。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因此孔子把知識移植到民間。而他的教學目的是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他們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也希望他們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材。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孔子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助人為樂,和所有人和睦相處。這樣既學習了先人的好品質,又可以讓社會和睦,更上一層樓!
我是從心中極度喜歡他的,從他的文雅名字和溫順的學說。那些對他不滿之人,歸于__人言可畏__!我相信孔子,不僅生在過去,更后在未來,一定還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