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
愛國不是從口里說出來的,不僅要時刻心懷祖國,還要從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做起;你是否在尋找“愛國歷史人物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7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1)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戚繼光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2)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3)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4)
有氣節的外交官楊儒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壓義和團,派兵占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一樣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職責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樣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境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我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之后,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的外交官。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5)
楊儒就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壓義和團,派兵占領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么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后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的外交官。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6)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常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愛國歷史人物故事大全(篇7)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最終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可是,茅以升沒有理解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可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此刻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