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如果自河洛古國(文明的胚胎)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名人輩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精選篇1
孔子酒醉棗子集
春秋時期,百家學派蜂擁而起,學術爭鳴十分激烈,門戶之間的攻訐時有發生。然而,儒學的創史人孔子卻沒有門戶之嫌,老子雖然是與儒學鼎足而立的道派代表,但由于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聲和才學,依然和學生子路一道千里迢迢、風塵仆仆地由曲阜學園前往苦縣。(今鹿邑縣,老子的故里)拜見老子。
這天,孔子師徒驅車來到苦縣。則一進入縣境,便有異香頻頻飄來,孔子大為驚詫,認為一定有上等美酒釀于老子的家鄉。疑惑間已經到了棗集村,孔子師徒眼看天色將晚,便在村東的一家客棧寄宿。
夜里,月色空明,晚風習習,棗集村的酒香陣陣襲來,芳香沁人心脾。于是,孔子師徒酒興大發,心情亢奮不已,輾轉不能入寐,孔子隨命子路前往打酒。稍頃,子路從棗集村打酒而歸,師徒二人如獲到寶,便開懷暢飲。因為棗集村的酒酒香宜人,甜美非同一般,師徒二人的酒興便一發而不可止,直喝到夜闌更深,月沉西天,以致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日高三桿時,師徒二人仍然神態朦朧,醉意猶存,但身心卻感到異乎尋常的愉快,似乎經過了神明的超度而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為此大為感嘆:“美哉!然惟酒無量不及亂。”就連同一向言謹行慎、唯禮是從的孔圣人也沒有經得起棗子集美酒的誘惑。孔子酒醉棗子集一事,成為千古佳話。
【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精選篇2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說:“(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愛妲己,唯妲己之言是從。于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益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后人眼里,商紂王的這種“裸奔”癖好是無法容忍的,紂王也因此成了蕩君王的代言人。
其實,紂王是讓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未必就是蕩。古代有“歡樂谷”的遺俗,為的是解決未婚男女的性問題。周代時,也依然組織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禮》規定:“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節,周朝官方就會指定某些地方作為歡樂谷,令未結婚的男女聚到此處,結識性的伴侶,不必履行結婚手續就可同居。
原始人類是沒有婚姻一說的,也就是無婚姻制度的產生。到了氏族社會,才開始采用集體群婚制,即一個氏族的男性或者女性集體的嫁到另一個氏族。這也是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亂的倫導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個習俗。再到私有制社會,才有了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固定夫妻關系,于是也就產生了婚姻制度。
【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精選篇3
劉基,字敬輿,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后代。劉肥可是被我們大名鼎鼎的呂雉太后帶大的,雖然后來他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卻得到了漢惠帝劉盈的禮遇。劉盈敬他是長兄,就算當了皇帝,見到劉肥也依然主動把上座讓出來,還給他敬酒。不過也就是因為這一幕,才讓呂雉對他起了殺心,還好劉盈替他擋住了那杯毒酒,否則就沒有千年后的劉基了。
劉基是漢末軍閥揚州牧劉繇的長子,史載其姿容美好,是個難得一見的美男子,深得孫權喜愛。
最初,劉繇和孫策大軍對抗,不過失敗了,于是他帶著家人投奔了豫章劉表。劉繇去世的時候,劉基只有十四歲,為父親辦葬禮的時候,劉基就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成熟,他不收劉繇下屬們饋贈的禮物,一切行為都合乎禮節。都說長兄為父,劉繇死后,劉基就成為了幾個弟弟們的依靠,他帶著他們隱居鄉里,日子過得很拮據。后來孫策經過豫章,也為劉繇治喪,還把劉基兄弟帶回了東吳,禮遇他們。
221年,孫權稱吳王,劉基被升任為大農令。有一次,孫權舉辦宴會,邀請了很多謀士武將。在宴會上孫權表現得很是興奮,還收起了架子親自起身勸酒。可是宴會上的虞翻卻故意裝醉,孫權來勸酒時他就趴在地上,孫權一離開他就又坐起來。
虞翻的行為徹底惹怒了孫權,再加上喝了酒的緣故,孫權拔出佩劍就要殺掉虞翻,在場的人無不驚恐,一動不動。只有劉基在這個時候還敢說話,說的還是替虞翻求情的話。劉基攔住孫權說:“大王喝醉了就要殺掉有名的賢士嗎?就算虞翻真的有罪,他在這種情況下被殺,天下間誰人肯信?再說大王素來敬重賢士才使得那么多人前來歸附,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敗垂成嗎?”
孫權正在氣頭上,他憤怒的說:“曹孟德(曹操)都能殺孔文舉(孔融),我殺個虞翻怎么了!”劉基不怕死的繼續勸:“曹操是曹操,大王是大王,曹操輕易殺掉士人,如今已遭天下人非議。大王還打算效仿他?如今大王更應該做的難道不是推行德義?”孫權聽了劉基的話,是想了又想,最后還是放下劍,饒了虞翻一命。
又有一次,孫權在游船上行酒宴,夏季炎熱,這大雨也是說來就來,孫權用御蓋遮住了自己,又趕緊命令侍從也遮住一旁的劉基,船上的其他官員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想來也是,如果不是因為被孫權深深寵信著,劉基有幾個膽子敢攔住孫權殺人?孫權稱帝以后,劉基被封為光祿勛,與顧雍分掌尚書事務。孫權是個長壽之人,劉基可不是,他比孫權早死了整整二十年。劉基死后,孫權替兒子孫霸求娶了劉基之女,不但賞賜了府宅,還時不時就賞賜錢財寶物,榮寵不衰。另外,劉基的弟弟劉鑠、劉尚也受到了孫權的禮遇。
【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精選篇4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同時拜入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可是在《封神榜》中他們兩個是死對頭的樣子,那么作為同門師兄弟的申公豹和姜子牙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二人都是闡教門下的小弟子,申公豹的前世是黑豹精,而姜子牙的前世是一只飛熊精。申公豹被前世是飛熊精的姜子牙所殺害,他與之同歸于盡了,身上沾染了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時候鴻鈞老祖告訴他說可封神之人身上有著飛熊的氣息。元始天尊不知道究竟這二人中究竟哪一個有著飛熊之象,在躊躇不知時元始天尊最終的決定是將二人一起收為徒弟。在封神之事上,元始天尊見姜子牙身上正直之氣就將封神的大任交給了他,但是同為徒弟的申公豹心中有著不忿之氣,就從中阻撓。但是申公豹的這種陰謀最終沒有實現,他被南極仙翁抓住了之后交給元始天尊還是想了辦法脫了身。
申公豹脫了身之后選擇拜入金鰲島碧游宮通天教主截教門下,這就是截教,截教和闡教是死對頭。闡教的弟子多半都是吸收天地之靈氣的天地寵兒,天生就有著仙風道骨,如文殊、太乙真人等。而截教就與之不同,他的教義就是教人逆勢修行、在天機中自強不息,收徒弟就看徒弟是否心性是穩定的。他的申公豹進入截教之后沒有為門內弟子做好榜樣,反而總是教唆門內弟子下山助紂為虐,申公豹作惡多端在最后他的肉身用來填了北海之眼。
【軼事】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精選篇5
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