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逸聞趣事
中國古代文人雖講究“文以載道”,卻也不乏幽默的因子;你知道哪些古代文人逸聞趣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古代文人逸聞趣事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詩人的逸聞趣事
駱賓王(約638—約684)
今浙江義烏人。唐初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才華出眾,曾經當過侍御史,這在當時算是很大的官了,可當了沒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進了監獄。獲釋后,被貶到浙江臨海當縣丞。擅長寫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筆調高昂,風格雄放。與當時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合稱“初唐四杰”。
李嶠(約645—約714)
今河北趙州贊皇人,唐朝詩人。唐高宗時考中進士,先后見過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當過中書令。他的詩多數以風、月、雨、露為題材,語言清新,講究聲律,當時很有名氣。
賀知章(659-約744)
今浙江蕭山人,唐朝詩人。他性格狂放,喜歡喝酒,自稱“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則天女皇期間考中進士,當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官,晚年退休還鄉后當了道士。少年時就以寫詩而聞名,特別擅長寫景詩和詠物詩。他的詩清新通俗、意境優美。他的書法也很有名,草書和隸書寫得特別好。
王之渙(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做過縣主薄、縣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誣陷,一度放棄當官,四處漫游。他的詩與高適、岑參、王昌齡齊名,風格也相似,內容大多描寫邊塞風光,表現出熱情進取的人生觀。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陽人。比李白大十二歲,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早年隱居家鄉鹿門山,讀書做詩。四十歲時到京城長安考進士,沒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過隱居生活。他的詩以寫田園隱逸生活為主,詩風恬靜淡遠。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詩人。進士出身,唐玄宗時被招為秘書正字,后來被貶為道州司馬。生性豪邁,能文善詩,尤其以寫邊塞詩聞名。
王昌齡(約698-約756)
今陜西西安人。唐朝詩人。當過幾任小官,但屢次被貶官。他以寫邊塞詩聞名,抒情詩也同樣膾炙人口。他的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著有《王昌齡集》。
王維(約701-761)
字摩詰,今山西永濟人。唐朝著名詩人。做過左拾遺、尚書右丞等官。晚年參禪信佛,過著半官半隱的田園生活。他多才多藝,在詩歌、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他的山水詩大多描寫空寂、寧靜的自然景色,刻畫細致,生動傳神,韻味十足,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在今甘肅靜寧,出生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青年時期曾經游歷各地,結識了許多朋友。李白才華橫溢,博學多才,精通劍術,一心想為國家建功立業。他一生曾兩次做官,結果不是遭宦官排擠,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他寫的詩,風格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很有藝術感染力。后人稱李白為“詩仙”。
高適(約700-765)
字達夫,今河北景縣人。唐朝詩人。他早年過著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他比較熟悉邊塞風光和軍隊生活,他的詩多反映當時的邊疆形勢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今河南鞏義人。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結識了李白等許多朋友。曾兩次去京城長安趕考,都沒有考中。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負,可惜沒有機會實現。他曾經當過左拾遺,在皇帝身邊工作,不久便因為仗義直言,觸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職。安史之亂時,他到處顛沛流離,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暫時定居下來。當時鎮守劍南的節度使嚴武見杜甫很有才能,就請他擔任參謀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嚴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開始四處漂泊,五十九歲時死在長沙去岳陽的船上。杜甫的詩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會從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贏得了“史詩”的稱譽。他的詩題材多樣,富于變化,風格深沉抑郁,語言抑揚頓挫,耐人尋味,到達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稱為“詩圣”。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
字東野,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詩人。年青時隱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與人來往。年近五十才中進士,做過小官。他是韓愈最賞識的詩人,但一生窮困潦倒,被成為“窮酸孟夫子”。他的詩大多抒寫胸中不平,傾訴窮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間疾苦。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寫景抒情,詩風樸實深沉,語言精練。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運城人。二十五歲中進士。當時唐順宗希望依靠翰林學士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革新損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權的宦官迫使順宗讓位于憲宗,王叔文被殺。參與革新的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先后貶至邵州、永州、柳州。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歌和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山水游記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他的詩清新脫俗,擅長描寫自然景物。
賈島(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詩人。早年屢試進士不中,曾出家當和尚,所以他的詩多數描寫荒涼、孤寂的意境。他寫詩注重煉字煉句,以苦吟詩人著稱。傳說,賈島騎著毛驢進京趕考,一邊行路,一邊吟詩。當時他想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其中的“敲”字開始想用“推”,接著又想用“敲”,想來想去,定不下來,于是不停做著“推”和“敲”的手勢,不覺沖撞了別人的馬車。幸好坐在馬車上的人是當時很有名的文學家韓愈。韓愈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與他一起商討,認為“敲”比“推”好。“推敲”一詞由此而來。
古代詩人雅號大全
1.“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2.“詩圣”—杜甫
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詩歌的影響,被后世稱為詩圣。“圣”在古代是對儒家人物的神化評價和稱號。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
3.“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4.“詩囚”—孟郊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風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暫。他一生幾乎都貧困潦倒,連死后的喪事也是韓愈等友人集資操辦的。詩多不平之鳴,用字追求“瘦”、“硬”。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稱之為“詩囚”。
5.“詩豪”—劉禹錫
他的詩精煉含蓄,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
6.“詩鬼”—李賀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7.“詩杰”—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8.“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9.“詩奴”— 賈島
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10.“詩骨”— 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11.“詩家天子”—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12.“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3.“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其詩簡練渾括,于深密中見清秀。
14.“杜紫薇” 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 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詩神” 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古人八大雅事
所謂的八大雅事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這些雅事在中國傳承千年,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道。
在學習這些雅事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像古人口中所說股,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們學習這些雅事,是為了讓自已在生活當中擁有陶冶情操的樂趣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