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地區將迎來最強高溫天氣
夏季高溫天氣仍在持續。我們不要過度貪涼,天氣熱,我們身體的抵抗力下降,過度貪涼也是導致疾病高發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局部地區將迎來最強高溫天氣,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局地40℃!最強高溫即將抵達!
7月6日至10日我省將迎來今年入夏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陜北東部、關中大部、陜南東部將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局地可達40℃,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
高溫天氣工作人員的避暑措施
一、存在高溫作業的用人單位,應制定中暑等急性職業損害的救治預案,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注意防暑降溫;
二、高溫作業工作場所應設置空調工間休息室,減少接觸高溫時間,有條件的企業,應該設置空調休息室;
三、改善生產工藝,提高高溫作業崗位的通風效率或者降低作業操作點溫度;
四、給高溫作業崗位的勞動者提供含鹽量0.1%~0.2%清涼飲料(飲料溫度低于15攝氏度)。飲料的配制、冷卻、運輸及供應都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防止污染;
高溫天氣形成的具體原因是什么?高溫天氣從何而來?
1.太陽輻射。到了夏季,太陽直射點逐漸從南向北移動,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在此過程中,北半球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日照時間不斷變長,接收到的太陽熱量逐漸增多,氣溫也隨之升高。這是形成高溫天氣的基本原因。
2.大氣環流。一方面,特定的環流形勢易形成高溫天氣。比較典型的就是有著“高溫使者”稱號的副熱帶高壓。盛夏季節,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著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由于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同時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顯著,易形成高溫酷暑天氣。此外,大陸暖高壓、熱帶氣旋、熱低壓、弱冷鋒等天氣系統也會催生高溫熱浪。另一方面,大氣環流異常對高溫天氣的形成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若副高的位置、強度等發生異常就會引起高溫天氣的變化。
3.地理因素。一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點也影響著氣溫的高低。比如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三大火爐城市南京、武漢和重慶,它們都屬于盆地式地形,易蓄熱,不易散熱,有助于高溫天氣的形成。又如因海拔高,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就未出現過高溫天氣等。
4.全球氣候變暖。由于人類活動和氣候自然波動的影響,近130多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始終處于增長趨勢。過去的幾十年,每一個十年的溫度都比前一個顯著溫暖。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極端高溫事件也越來越頻繁。
5.城市熱島效應。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圍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濕度、空氣對流等因素有所變化,導致城市的溫度比周圍要顯著偏高。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熱島效應更加明顯,對高溫天氣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高溫天氣是多少度
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于32℃,且持續3天以上。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一般來說,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高溫天氣能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癥的發病率增多。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
中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還5次出現高溫天氣)。中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
高溫中暑后的飲食四大忌
中暑后的飲食四大忌,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進入盛夏后,空氣濕度明顯增大,空氣流通性差,天氣更加顯得悶熱異常。常在室外勞作的人們,很容易中暑。中暑后除及時采取治療外,在飲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第一,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屬于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第三,忌吃大量油膩食物。中暑后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單純進補。人們中暑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