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10篇
平日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或者編寫事跡吧。你聽過哪些偉人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國家現代偉人的故事事跡10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1)
馬立訓(1920年~1945年),山東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人。家境貧寒,從小失去父母,12歲就到煤窯當小苦工。1940年4月參加八路軍并被編入山東縱隊第4支隊第12連。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評為“特等戰斗英雄”、“爆破大王”等光榮稱號。
1945年8月,在山東滕縣閻村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僅25歲。同年9月,八路軍魯南軍區命名馬立訓生前所在排為“馬立訓排”,滕縣閻村為“立訓村”,并在部隊開展了“馬立訓式的爆破運動”。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2)
楊靖宇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于長白山麓、松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是我國的英雄。
楊靖宇犧牲前五天。“討伐隊”將已無力奔跑的楊靖宇包圍在一片小樹林中。他們逐步逼近到50米處,喊話勸降,對方“連答應的神色也沒有,依然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日軍見生擒困難就猛烈開火,有一彈擊中胸部,對方才“被打倒而絕命”。日軍根據追蹤估算,認為他缺糧已有半個月,完全斷糧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夠在零下20攝氏度且沒有房屋的山林中堅持下來簡直不可思議,于是將遺體送到縣醫院解剖。當腸胃被切開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軍官狠狠地說:“算他是支那的一條好漢!”日本關東軍在烈士殉難處破例舉行了一個祭奠儀式和對軀體的葬禮,以楊靖宇的頑強為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3)
黃繼光(1930~1952)
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山村,他從小家庭非常貧窮,67歲時父親被地主壓迫,因病恨交加而死亡。黃繼光從小給地主擔任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天,家鄉解放,村里組織農會,黃繼光不僅成為農會的第一個會員,還成為了斗主、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國內停止復員征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里首次報名。體檢時,他身材矮小,沒有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合格。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青年團。經上級批準,他榮立三等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逆襲占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的敵人。攻擊部隊受到阻礙,傷亡大的情況下,已經成為營地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積極戰斗,消滅敵人的火力點。在戰友受傷犧牲、自帶彈藥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道,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獲得了最高榮譽——他被志愿軍領導機構追趕,被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個特級英雄是楊根思)的部隊黨委追認為他是正式黨員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
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終長眠于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4)
王二小,廣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鬼子發現上當后,先是殘忍地斬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軀摔在一塊大石頭上!八路軍一舉全殲此股日寇,戰斗結束后,幾個戰士撲向流著鮮血的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大家把他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5)
1911年,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一代名將,生于“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于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
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于淝水,再戰于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于隨棗,五戰于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尸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6)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仍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后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新中國成立后,哈爾濱人為紀念將她,把東北烈士紀念館門前的街道命名為一曼街。趙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邊不遠的廣場,旁邊是繼紅小學校。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7)
江竹筠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板就為她特制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十分用功,記憶力超群。之后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供難友們學習。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提高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涂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8)
陳式純(1903——1935),金鄉鎮人,1919年在溫州中學讀書,參加反日宣傳隊。后在金鄉成立反日救國會,發動群眾抵制日貨,同時創“旭社”等提高團體,組織醒獅化裝演講會。1922年考入上海大學,后轉南開大學。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隊、銀行、學校工作,同年參加共產黨。后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他四次被捕入獄。在漢口、武昌、上海坐牢,都經黨組織營救獲釋。1932年乘國慶節組織400多名群眾游行,被捕入英租界工部局西牢,在長期折磨中于1935年2月逝世。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于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涌起,個性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五昌里人。[1]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同盟會元老,[1]青幫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弟陳其采,字藹士。兄陳其業,字勤士(陳果夫、陳立夫的父親)。陳其美與蔣介石關系密切,為蔣介石拜把之兄,將蔣介石引薦于孫中山。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凱指使的張宗昌派出程國瑞,假借簽約援助討袁經費,于日本人山田純三郞寓所中將陳其美當場槍殺。陳其美遇刺后,孫中山高度贊揚陳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9)
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于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涌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19,他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回國后,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他和他的戰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
19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銳的眼光,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二十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也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傳十月革命的過程中,他自己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并且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19,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李大釗同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19,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李大釗同志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在北方廣大地區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黨的委托,幾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同孫中山先生商談國共合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斗爭,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治。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他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國家現代偉人的事跡(精選篇10)
李大釗同志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產是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正是因為如此,今天,我們更加感受到李大釗同志歷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價值的珍貴,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偉大。李大釗同志永遠是共產黨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李大釗同志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青年時代,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李大釗同志表現出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對封建軍閥篡奪政權、新生的共和國有名無實的現狀,他不得不發出自己的“隱憂”和“大哀”。他憂國之所憂,哀民之所哀,下定決心為挽救“神州陸沉”、“再造中華”而努力奮斗。當日本提出旨在中國的“二十一條”時,他大聲疾呼中國人民用臥薪嘗膽的精神進行抗爭。他因參加反日斗爭而被當時就讀的學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認為,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學業微不足道。他始終把自己的學識與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正是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對社會、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促使李大釗同志奮不顧身、英勇戰斗。他身上體現出的時刻牽掛國家興亡、時刻不忘人民疾苦并為之奮斗的精神和風范,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提倡。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李大釗同志率先在中國介紹、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是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播火者。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他接受了他認為是真正能夠拯救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何其艱難,但他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旗幟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時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國的導星”,并積極付諸行動。正是李大釗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艱辛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使大批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密切結合,使中國工人階級發展成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自為階級。這一切,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和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大釗同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以科學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跟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李大釗同志比較早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不是抽象的學理和不變的教條,研究馬克思主義必須研究它“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并在這個過程中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他強調正確認識國情非常重要,考慮中國的問題,是不能置國情于不顧的。他認為,這個國情問題,不可求于外人。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情況下的實際運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境和我們的時代環境”。他強調,社會主義“用以為實際的運動”時,它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發生“適應環境的變化”,是要在運用中加以發展的。同時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他重視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先鋒作用,直接從事工人運動;他重視農民在革命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發動和組織農民斗爭。李大釗同志有著在實踐中探索前進的強烈進取精神,所以當思想條件和組織條件逐漸成熟的時候,他毅然提出了應該組織一個“強固精密”的統一的“勞動家政黨 ”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緊跟時代潮流,使李大釗同志當之無愧地成為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的先驅。 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李大釗同志書寫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對聯。這幅對聯,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釗同志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說過:“犧牲永是成功的代價”,“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正因為有這樣的境界,當面對生與死考驗的時候,他從容地選擇了為他認定的主義和事業獻出生命。李大釗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現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格。他作風質樸,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他堅持真理,待人寬厚,團結同志,正如后人所贊譽的,“沒有宗派氣,內外從如云”。他一生儉樸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學任職期間,他經常傾家紓難,接濟貧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動,以至學校發薪水時不得不預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無以為繼。他犧牲后遺體下葬,棺槨衣裳都是朋友幫助提供的。李大釗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將永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史冊。
李大釗同志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 篇章。在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勇往直前,歷經八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創造了亙古未有的歷史偉業。如今,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面對黨和人民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中國發展的美好前景,我們永遠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貢獻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