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
你知道哪些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精選篇1
站在居高臨下的地帶,遙望著眼下的山水洲城,寒風凜冽,呼灌而來。紅透滿山的楓葉,如你一腔愛國熱血,真摯永恒。對著天空呼嘯而去的老鷹,如你遠大的志向,勁擊長空。沒有歷代文人騷客的悲秋情懷,有的只是那遼闊的胸襟以及對往事深深的回憶。
你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對學校十分挑剔的你在這里居然安了家,因為這里有賞識你的老師,有理解你的同學,這里還有偉岸的岳麓山,多彩的橘子洲頭以及養(yǎng)育了無數(shù)代湖湘子女的湘江。少年的你風華正茂,常常揮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可你并不迂腐,與同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你的摯愛;你更會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畢業(yè)后的你懷著滿腔抱負組織的新民學會,創(chuàng)建共產(chǎn)主義組織,為的是挽救國家于危亡之際,就人民與水深火熱之中。之后你又進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動,面對蔣介石的不守信用,面對國民黨留給中國的爛攤子,你深切認識到,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對于別人的野蠻,您采取的是以硬碰硬的舉措,就因為您的這句話,改變了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黨以來的重大思想失誤,因為這句話,您也真正站在了中國歷史舞臺上。
那年,您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湖南,開展革命活動,您相信湖南人民,相信您曾經(jīng)求學的這篇土地,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揮灑過你的熱情,一展過你的抱負。再次回來,卻是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因為你相信,湖南有你的過去,你的未來,將更為遼闊,你堅信中國革命將由你們年青一代有識之士完成。
于是你重游岳麓山,橘子洲頭,永用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去看待這一切,當時正值秋季,橘子洲頭上,草木不盛,無多少生機可言。而你,俯瞰著整個橘子洲頭,用一代偉人的情懷以及革命樂觀精神來看待這一切,胸中有感而發(fā),轉瞬潑墨成詞,一首《沁園春長沙》就此流芳百世。
又是一年秋風寂寥時,我,秉著游玩的心懷,再次站到了那座刻有沁園春長沙的石碑前,再次看到那激揚的文字,心中似乎也領略了一點那份灑脫的氣概,于是心中默念道: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精選篇2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nóng)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xù)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于婦救會工作,并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qū)“抗聯(lián)”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shù)氐耐粮倪\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qū),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shù)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chǎn)黨員,在已成為敵區(qū)的家鄉(xiāng)往來奔走,秘密發(fā)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shù)匾缓Α?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zhèn)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精選篇3
1878年(清光緒四年)5月,詹天佑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門攻讀鐵路工程。他并不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和美國學生很合得來,一起游泳、滑冰、釣魚、打球。詹天佑尤其喜歡打棒球。當時,中國學生組織了一個中華棒球隊,詹天佑就是這個隊的隊員。因為他棒球打得好,在耶魯大學出了名。他還閱讀了大量歐洲文學作品,但是,對自己的專業(yè)課程,絲毫也沒有放松。一、二年級時,他獲得過數(shù)學獎學金。畢業(yè)時,他又考了第一名。他寫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是《碼頭起重機的研究》,很有學術價值。當時在中國駐美公使館中工作的容閎,為了讓一部分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學得更好些,打算選派一些學生進美國陸海軍學校深造。詹天佑被選中了。但是,美國政府不讓中國學生學習軍事,這件事只能作罷。正在這時,清政府忽然下令,把全部留學生撤回中國。這個消息對留學生是個很大的打擊。因為這時全體留學生中,只有兩人取得了學位。絕大部分人沒有學完就回國,豈不是半途而廢?清政府為什么做出這樣荒唐的決定呢?原來,它按照“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只準學生到美國去學習技術知識,而不肯讓他們接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專任留學生學監(jiān)吳子登,忠實地執(zhí)行了這個方針,對留學生的行動監(jiān)視得很嚴。他一貫指責學生參加打球之類的運動,干涉他們的衣服式樣更不準留學生進教堂,可是,留學生和美國的學生接觸多了,生活方式漸漸受到了影響。他們總覺得,腦后拖著條辮子不太雅觀,穿著長袍活動也不方便。有些學生提出,要像美國學生一樣穿西服;膽子大一點的,甚至提出要剪掉辮子。這樣一來,可惹下大禍了。留學生要穿洋人的服裝,這還了得!尤其是那根辮子,清政府把它看做是自己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要把它剪掉,豈不是想丟掉根本?如果這樣,學了技術對清政府統(tǒng)治還有何用?為此,吳子登將這些事報告給清政府,說如果讓這些學生成了異端,貽害無窮。清政府接到報告后,立即命令留學生全部回國。詹天佑還算幸運,是取得學位的兩個學生中的一個。他抱著滿腔的熱情和希望,要把自己學到的本領獻給祖國。
1881年7月,詹天佑和他的同學們回到祖國。10月間,他被派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原來清政府以為,大多數(shù)留學生沒有完成學業(yè),所以在國內讓他們重新學習。詹天佑學的是鐵路,竟派他去學輪船駕駛。詹天佑無法反對,便在水師學堂里認真學習。第二年6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11月,就被派到“揚武”號軍艦上擔任駕駛官。
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法國軍艦開進馬尾港,包圍了福建水師。中國軍艦卻接到命令,不準先開火。于是,福建水師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詹天佑見情勢危急,就對管帶張成說:“法國軍艦來了這么多,顯然是想消滅我們。我們雖然接到不準先開火的命令,但也不能不做好應戰(zhàn)準備。”張成也贊成這個意見,所以命令全艦士兵嚴陣以待。果然,法國軍艦偷襲,“揚武”號軍艦立即發(fā)炮回擊,在閩江口與法國軍艦激戰(zhàn)近6個小時。這艘軍艦上有5個學生,他們都學有所長,所以在戰(zhàn)斗中技術操作非常熟練。詹天佑的表現(xiàn)尤其突出。在戰(zhàn)斗中他毫不畏懼。當軍艦中炮,有士兵落水時,他奮不顧身地跳進水中,仗著留學時學得的高超的游泳技術,一連救起了好幾個人。但是,由于法國軍艦多,中國艦隊的指揮也不恰當,這一仗,中國水師的損失很大。
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精選篇4
當時清政府主持福建船政事宜的船政會辦大臣叫做何如璋,他受制于 朝廷“無紙”(命令)不得開炮,否則就算勝利了也要被砍頭。何如璋面對法國 人的侵略意圖,他也無可奈何,只得命令福建水師各艦刻意忍讓。
詹天佑知道法軍蠢蠢欲動,面對這樣的情形,他十分著急,于是便私下 同“揚威號”主管張成說:“法人駛進來了很多兵艦,他們居心叵測,我們縱然 接到命令,無紙不得開炮,但是對法國人的狼子野心,絕不能不加提防。”在 詹天佑的告誡下,張成命令“揚威”號做好戰(zhàn)備工作。果然,不久之后,法軍偷 襲福建水師,中法馬江水戰(zhàn)爆發(fā)。由于清廷避戰(zhàn)求和,福建水師十一艘軍艦,猝不及防,在開戰(zhàn)不久,他們未能擊沉一艘敵艦,便全軍覆滅了。
但福建水師官兵們的英勇頑強的精神,讓西方人大為震驚,特別是詹天 佑。在海戰(zhàn)開始之后,詹天佑冒著法軍密集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的擇機開 炮,擊中法軍旗艦“伏爾他”號,法軍總司令中將因此受重傷,險些一命歸西。 詹天佑從混戰(zhàn)中救出很多因為戰(zhàn)艦沉沒掉人海內的戰(zhàn)友。
此次海戰(zhàn),詹天佑等人的英勇表現(xiàn)被西方記者大為贊賞。上海英商創(chuàng)辦 的《字林西報》中稱:“這次戰(zhàn)役,西方人沒有想到會遭到中國人如此頑強的 抵抗,中國海軍竟是這樣的勇敢力戰(zhàn)。‘揚威’號上的五個水手,尤其是詹天佑的表現(xiàn)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 鎮(zhèn)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很多落水的戰(zhàn)友……”
這是詹天佑第一次以出色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在西方人的報紙中,也是詹天佑 第一次被西方人記住。
中法戰(zhàn)爭結束后,詹天佑在留美同學鄺孫謀的力薦之下,終于在1888 年進人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在這里,詹天佑得以實現(xiàn)自己為中國人 修建鐵路的夙愿,并在鐵路工程之上嶄露頭角。
當時,清政府正在修建一條由天津到唐山的鐵路,詹天佑親自到工地上 與工人們同甘共苦,在他的激勵下,工人們修建鐵路的熱情大增,他們鼓足 了干勁,八十天就完成了全部的工作,比預計時間提前了很多。但李鴻章卻 將此功勞算在英國工程師金達頭上,并上表提升金達為中國鐵路公司的總 工程師。
1890年,清政府為了貫內外的聯(lián)絡交通網(wǎng),決定修建從東北沈陽 到京畿一帶的鐵路,同樣指定英國工程師金達為這條鐵路的總工程師。1892 年,鐵路工程進展到溧河大橋。由于大橋地形復雜,施工困難,英國人金達沒 能修建成功,隨后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工程人員也來承包此工程,卻無一例 外地遭受失敗。此時,工程期限將至,在此情形下,詹天佑挺身而出,要求由 中國人自行修建灤河大橋。清政府萬般無奈,只好讓詹天佑一試。
詹天佑總結了國外技術師失敗的原因,他對灤河河底的泥沙、土壤進行 了仔細周密的考察研究,最后決定采取中國最傳統(tǒng)的方法。他派中國的一些 潛水員潛人到淶河河底’然后再配合機器進行工作,終于順利地完成了造橋 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步——打樁。在施工過程中,詹天佑解決了連外國工程師 都沒能解決的橋繳施工問題。溧河大橋橋長630余米,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鐵 路鋼橋。這一成功,讓參與施工的中國勞工大受鼓舞。詹天佑因此大受金達 的賞識,在1894年被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成為會員,詹天佑是該會第一名中國會員。
令人感動的偉人事跡精選篇5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的文學家。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jīng)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