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
張富清同志是奉獻精神的榜樣,大家要學習好榜樣、見賢思齊、萬眾一心;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藗ト藦埜磺逑冗M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篇1】
95歲高齡的張富清,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說話思路清晰,聲音洪亮。但事實上,老人長期有高血壓,受頸椎病困擾也很多年了,去年還被查出患有冠心病。此外,他還有一個痼疾——打仗時頭部受傷留下后遺癥,一變天就疼得厲害。降壓、止疼、抗血栓的藥裝進了抽屜。
作為離休干部,張富清享受公費醫(yī)療政策。但他給家里定了一條規(guī)矩:任何人不能吃自己的藥。
有一次,同樣患有高血壓的大兒子張建國來看他,忘了帶降壓藥,到了吃藥的時間,找他要幾粒降壓藥救急,卻遭到拒絕:“你不能吃。我的藥是國家買的,你們的藥都是自費的。病情不一樣,我的藥也不一定適合你……”
碰了幾次壁,張建國索性買了些降壓藥放在老人家里,以備不時之需。
當著記者的面說起這件事情,老人的理由很充分:“我是離休人員,我的藥費是公家報銷的,只能我個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國家的便宜。”
抽屜里的藥,不僅“不能用”,也“不能看”。為了管好自己的藥,他甚至用鎖把抽屜給鎖住了。
其實,子女們都知道老人的脾氣,老人不讓動的東西,他們絕對不會動,給抽屜上鎖全無必要。但是,他就是這么一個講原則的人,該鎖就鎖,容不得絲毫含糊。
不僅不占國家的便宜,張富清還處處想著為國家節(jié)約。去年10月,老人要到恩施州城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是從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的,去恩施前,現(xiàn)任行長李甘霖到家里看望老領導,專門給他做工作:選擇好一點的晶體,這樣有利于恢復。
住院后,醫(yī)生詢問用什么樣的晶體,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家人囑咐醫(yī)生用好一點的、適合老人的晶體。備選晶體從幾千元到數(shù)萬元都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醫(yī)生最后決定給老人使用中等價位的晶體。
誰也沒想到,手術前,老人聽說同病房的兩位農民病友都是用的3000元的晶體,他背著家人給醫(yī)生提要求,自己也用3000元的晶體。手術結束后,家人才知道,老人自己做主用了最便宜的。
老人回家后,李甘霖再次前去探望。得知這一情況,他忍不住問:“您是離休干部,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為什么不選擇好一點的晶體?”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休了,再也不能為國家做什么事情了,我用最便宜的,能夠給國家節(jié)約一點是一點。”張富清回答。
他的心里,總是首先想著國家,想著組織,而把自己擺在次要位置——這就是老英雄張富清的精神境界。
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篇2】
重讀張富清老人的生平經(jīng)歷,于平凡中感悟身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偉大;體味張富清老人的動人話語,于點滴中催發(fā)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使命。
堅守初心,不改本色。“黨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這簡單平凡的話語在此刻聽來卻那么擲地有聲,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zhàn)軍的突擊隊員,迎著槍林彈雨沖鋒在前,戰(zhàn)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zhàn)斗英雄。64年前,他退伍轉業(yè),在湖北來鳳縣的艱苦山區(qū)奉獻一生。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現(xiàn)在,他95歲,仍然堅持學習。他說:“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張富清用自己的行動見證了自己的錚錚誓言,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身為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深藏戰(zhàn)功63年,因為一次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這位老人才重新被人們認識。誰曾想這位平時默默無聞的張富清竟是立下赫赫戰(zhàn)功出生入死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英雄,這讓當時負責信息采集登記人員都為之震驚。每當提起70年前犧牲的戰(zhàn)友,老人淚眼婆娑:“我的戰(zhàn)功,和他們的貢獻相比,差得很遠;我現(xiàn)在人還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們享受得多,還有什么理由向組織提要求?”甘于貧苦,淡泊名利,裝修、家具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老樣式,平日生活更是將勤儉節(jié)約融入了生活的點滴。在面對兒女工作時,時任革委會負責領導的張富清毅然讓兒女下鄉(xiāng)鍛煉,到祖國更需要的地方歷練成長,甚至在晚年患白內障進行手術時也只是選擇了一副最便宜的晶體,而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老人用他的淳樸淡泊彰顯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
一心為國,造福一方。抗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斗英雄,復員轉業(yè)后的人民好干部。哪里需要我就到那里去,哪里艱苦就到哪里去,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張富清抱定這樣的一種信念扎根來鳳30年,為官一任,張富清認真工作深藏功名,帶領群眾投工投勞,一起放炮眼、開山修路……為來鳳縣帶來了新氣象,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見證了共產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新中國成立73年來,正是有無數(shù)像張富清老人一樣的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默默付出,他們用鮮血和汗水捍衛(wèi)了我們的建設成果,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無限忠誠,這一切的一切也將不斷地激勵著我們新的一代繼續(xù)向前,以無數(shù)英模先輩為榜樣凝聚成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為祖國的明天不懈奮斗!
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篇3】
古人常說“舉世紛紛名利逐”,但是張富清老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榮名利祿云過眼”。60多年來,他塵封功績,直到這位老人95歲的今天,他的英勇事跡終于被我們所發(fā)掘。
我們常常說時代造就了英雄,但是也正是一個個像張富清這樣的英雄造就了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他在解放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zhàn)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然而這些軍功、獎章和稱號在這位老人的眼中都沒有這么重要,在退役之后,他自愿前往山區(qū),扎根貧困山區(qū)幾十年,一句“不后悔”照亮了一顆幾十年都不曾改變的初心。他還說“共產黨人就是要到最困難的地方去。”作為一名戰(zhàn)士,他勇敢地沖在前線,不懼槍彈炮火,這是他在戰(zhàn)爭年代對使命的擔當;作為一名干部,甘于貧困和平凡扎根于山區(qū)建設,這是他在祖國需要面前的選擇。“只問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獲”,這就是他一生中在堅守在踐行的。
“國勢之強由于人”,新中國成立73年來,我們之所以能書寫翻天覆地的壯麗史詩,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有著像張富清老同志一樣一生心系國與民的時代英雄。作為建行的一份子,我們?yōu)閾碛袕埜磺暹@樣的老同志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更應該向他看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不要求要有像他一樣不懼槍林彈雨的勇氣,但是在前進路上的時候,我們要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于心,踐行于己。始終堅守對事業(yè)的崇敬之心、對組織的感恩之心、對生活的平常之心、對法紀的敬畏之心。
張富清老同志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他也像一個標桿,激勵著我們像他看齊。人生有很多路。初心,藏在一心為民的大愛里;使命,寫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這就是張富清老同志走的路,而我們也應該走向這條“初心之路”,這條路能讓我們一直堅持,一直堅守,一直愿意為之奔跑。
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篇4】
縣糧食局、三胡區(qū)、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是張富清轉業(yè)后的5個主要工作單位,新中國70年發(fā)展歷程,他是參與者、建設者。“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張富清說。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在湖北省來鳳縣三胡區(qū)任職。當時的經(jīng)濟條件一般,人們的溫飽問題還沒解決,張富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吃飯問題。
為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張富清想了一個辦法,他找最窮、最困難的家庭,和他們一起栽紅薯、種苞谷,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從陌生到熟悉、從隔膜到認同,張富清取得了當?shù)乩习傩盏男湃危矊Ⅻh的聲音傳到了邊遠山區(qū)。張富清說:“干群關系密切了,工作就好開展了。”
上世紀70年代,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qū),張富清搶先選擇最偏遠的高洞片區(qū),那里不通路、不通電。張富清決心給當?shù)匦蘼罚贿吔o糧田被占的農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和社員一起肩挑背扛。張富清靠著細致的思想工作和過硬的實干作風,給高洞修了第一條公路。
上世紀80年代,張富清調任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副行長。當時建行只有幾個職工,資金更是困難。單位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只得借用其他單位的土瓦房,職工也沒有住處,所有的業(yè)務只是發(fā)放貸款。摸清情況后,張富清一方面狠抓學習,提升職工的業(yè)務能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職工的實際困難,想辦法解決職工辦公室和宿舍問題。
當時正逢建行“撥改貸”改革,國有小型煤礦田壩煤礦是當時建行最大的貸款戶,張富清經(jīng)常去煤礦了解生產銷售情況,常給企業(yè)出謀劃策。建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說,當年建行放出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
時光荏苒,離休后的張富清過著簡樸的生活。一所簡陋的屋子,幾件普通的家具,張富清卻甘之如飴:“現(xiàn)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
張富清很普通,慈眉善目,不愿給別人添麻煩。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時代的淬煉,信念之光卻愈發(fā)明亮。他的眼中,永遠是腳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遠裝著人民。
偉人張富清先進事跡【篇5】
南方的天濕潤、雨綿密,記者來到湖北恩施來鳳張富清的家。這是一幢五層高的單位宿舍,樓體已經(jīng)有些破舊,青苔偷偷鉆進水泥墻的縫隙,白色的墻壁呈現(xiàn)斑駁的青色。
樓下空調店的小姑娘見到記者,主動問起:“是不是來找張富清的?”
從去年年底起,張富清家里一下子熱鬧起來。
起因是縣里按照退役軍人事務部要求,開展的退役軍人信息采集。縣信息采集員聶海波清楚地記得,那是2018年12月3日,張富清的小兒子張健全懷揣一個紅布包裹,來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當張健全小心翼翼打開包裹,聶海波頓時充滿了發(fā)現(xiàn)寶藏的驚喜。包裹里是3枚獎章、1份西北野戰(zhàn)軍報功書、1本立功證書。立功證書上,一行鋼筆字寫著:“張富清在解放戰(zhàn)爭中舍生忘死,榮獲西北野戰(zhàn)軍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榮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
經(jīng)驗告訴聶海波,這些不是一般的戰(zhàn)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沒想到在我們來鳳,還有這樣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英雄;更沒想到,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從未主動吐露任何立功受獎的信息,甚至是對自己兒女。”聶海波感慨。
這個湖北西南端的小城震驚了。
張健全說:“平時父親從來不說這些。”
原縣科委主任田洪立說:“我和他一起共事多年,張富清都不講他當兵的事。”
縣巡察辦主任邱克權知道張富清的事后,翻閱了來鳳縣志,沒有找到相關記載:“這樣一個英雄,怎么成了‘無名’人?”
張富清的事跡迅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看望的、慰問的、采訪的人們紛至沓來,涌進了張富清的屋子。
“這么多年,立功的事為什么不讓大家知道,連孩子都不告訴呢?”記者問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看向房間的角落,思緒飄到遠方,眼睛濕潤了,“和我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排、一個連的戰(zhàn)士,都倒下了。他們對黨忠誠,為人民犧牲。和犧牲的戰(zhàn)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張富清哽咽了,“那些犧牲的場景,至今仍深深留在我的印象里……”
1948年3月,出身貧苦的陜西漢中洋縣人張富清光榮入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359旅718團2營6連一名戰(zhàn)士。解放戰(zhàn)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階段,張富清擔任的是最危險的突擊任務。6月,張富清在壺梯山戰(zhàn)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1個、擊斃敵人2名、繳機槍1挺。7月,他在東馬村帶突擊組6人,掃清敵人外圍,占領敵人碉堡,給后續(xù)部隊打開缺口。
1948年11月27日夜,陜西蒲城的永豐戰(zhàn)役打響,戰(zhàn)斗異常慘烈,官兵傷亡慘重,“一夜之間換了3個營長、8個連長”。作為突擊組的成員,張富清帶兩名隊員通過地道接近城墻,摳著墻磚縫隙攀上城墻。他第一個跳下4米多的城墻,敵人迅速包圍了上來,他端起沖鋒槍一陣猛掃,敵人倒下一片。突然,他感覺頭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頭頂一塊頭皮翻了起來,鮮血流了滿臉……顧不得自己,他匍匐逼近敵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個土坑,將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1個炸藥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彈的拉環(huán),迅速撤離。一聲巨響,碉堡炸飛。趁著硝煙彌漫,他爬向另一座瘋狂掃射的碉堡,用同樣的方法,將碉堡炸毀。敵人多次組織反撲,張富清一直堅守,直到部隊進城。
戰(zhàn)斗勝利結束,張富清再也沒有見過突擊組另外兩名戰(zhàn)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