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
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有哪些值得摘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7篇,歡迎大家分享。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1)
有一次,魯班奉命建造一座宮殿,工程規模浩大,工期卻要求很短,而且干到中途,木料又用完了。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停下來,趕去采木料。魯班也親自起早貪黑地帶領徒弟們一邊上山砍木頭,一邊加緊施工,生怕耽誤了工期。魯班在用斧子砍樹時,覺得又費力,速度又慢,斧子用不了多久就鈍了,還要去磨,能不能造出一種工具來代替斧子呢?這個想法一向縈繞在魯班的心頭。
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木料,山路很陡,他用力抓住兩邊的雜草,吃力地向前行進。當他松開手時,一片茅草葉從他的手指間輕輕滑過,帶來一陣劇痛,他仔細一看,手上留下了一條口子,鮮血正從傷口中滲出。
一片又輕又軟的小草葉,竟能把手指劃破!魯班留意地摘下那片茅草葉,仔細地觀看,發此刻葉子的邊緣有一排又細又尖的細齒。他試著用葉子在斧柄上拉過,葉子軟軟地歪到一邊了,可還是在斧柄上留下了一條印跡,這給了魯班以啟發。他興奮得轉身就向山下跑,也顧不得身邊的雜草,深一腳、淺一腳地趕回了工地。他找來了一把竹片,把它削薄,又在它的邊緣削刮,在上邊刻出一個個的“牙齒”,用這些齒在木料上來回地拉,果然拉出了一條深深的溝。但只用了幾下,竹片上的齒就被磨平了。
他想,如果用比竹片更堅韌的鐵片來做這些齒,不就能把木頭很輕易地弄斷了嗎!于是魯班拿著這些竹片來找鐵匠,讓鐵匠照著竹片的樣貌打造出幾根帶齒的鐵片來。他又給這些鐵片裝上了木制的柄,于是鋸子就這樣產生了。工匠們用鋸子伐木頭,又快,又省力。魯班和他的徒弟們很快就把木料湊齊,宮殿也如期完工了。
兩千多年過去了,鋸子在工匠們的手中一代代流傳至今,即使是現代化的電鋸,也沒有脫離開魯班發明的鋸子的基本原理。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2)
朱自清餓死不食救濟糧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
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激”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當逃避自我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3)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于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準而成。”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于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么原因?它怎樣明白前面有無障礙呢?關于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制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墻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墻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4)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情緒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此刻陪伴他多年的操作臺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鉆研之心。這為他以后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于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就問祖母說什么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么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于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么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之后又經過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只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5)
偉大實際上源于平凡,就算是一棵普通的草也能夠開出絢麗的花朵,在平凡中綻放偉大。
生命之所以偉大,在于生命能在平凡中創造奇跡。
有一首詩:“在五顏六色的盛夏,在山花爛漫的草原,我們不得不驚嘆,每一種草都能開花。”沒有人生來就綻放萬丈光芒,大家都是在平凡中逐漸成長,親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偉大。可能正因為每個人都心懷“偉大”這一夢想,世界才會如此絢麗繽紛,流光溢彩。
但我們同樣應該意識到,通往“偉大”沒有坦途。冰心老人曾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不畏黑暗遮眼,始終勇往直前當是生命可貴的本能,它讓生命之花得以絢爛于世界。
我們應當為平凡的生命終能綻放花朵而自豪,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擁有的仍是草的靈魂。
于是那首詩接下來寫道:“在詩意漸逝的秋天,在枯枝落盡的花園,我們不得不感慨,每一種花不過是一種草。”時光荏苒,繁華將歸于原真,一切的浮華終將成過眼云煙。“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是辛棄疾在《摸魚兒》中發出的喟嘆,正如葉落歸根,落紅終歸塵土,無論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么飛黃騰達,他的身份永遠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
所以,我們必須帖著地面行走,而不耽于在云端跳舞。斂起所有的浮躁與虛榮,你方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諦。馬可勒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寫道:“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到哪里去了?他們像一縷縷輕煙般消散了。”那么,既然我們知道自己的靈魂如同草般平凡,我們就要腳踏實地地付出努力,以更淡泊的心態面對成功,做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在平凡中感知,在平凡中成長,并不意味著甘于平庸,而是要在平凡中綻放偉大。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6)
父親,是一個多么平凡的字眼,但卻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人人常說父親是一座山,可見,父親在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的充其量很高。
我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佬”,干活利索,可他才不疏、學不淺,父親讀過高中,且學習優秀。
父親中等個,大方臉,目光深邃,鼻梁高高,嘴巴大大,看似不太漂亮,卻也不怎么難看。
父親很堅強。那一年,爺爺奶奶在我們的哭聲中相繼離我們而去了。媽媽也病倒了,我和妹妹還小,可父親一邊照顧我們,一邊種莊稼,好像陽光永遠停留在他的臉上,樂觀、向上。終于田苗在父親的辛勤耕耘下,喜獲豐收,媽媽在父親的感化下,重新振作;我和妹妹好像懂得了好多。媽媽對著父親內疚地笑了,我也很開心,也許是生活負擔的過重的壓力壓在了他的肩上,父親的頭上出現了很多銀絲,雙手上也長滿了老螢,可由于他陽光般的堅強,才便得在傷口上撒鹽的形勢解凍,才使得皺紋多多的他又年輕了好多。
父親最“迷信”書,他深信:讀書改變命運,所以對我要求嚴格;我犯錯時,他就要我寫檢討書,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我落榜時,他要我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寫一篇深刻的反省,從中得到啟發;我看電視時,讓我從《臺兒莊戰役》中認識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我想:“看電視也不消停”;后來才知,他是讓知識不知不覺進入我的頭腦,讓我覺得輕松。這是一個多么英明的父親啊!
父親看上去長相平平,可他誠府極深;“肩擔清風兩袖,‘哞哞’老牛隨后,好兒男,莫為功名愁白少年頭……”這還是他的創作呢!
在生活中,我的父親經常教導我怎樣做人,他的一言一行在我的腦海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我的這些年的都在父親的關愛下成長,今天的成功,或者說今天的一點點兒進步,都離不開父親的教導。
我要努力學習,報答我眼中這個英明的父親!
偉人的先進事跡500字左右(精選篇7)
我的父親,他并不富裕,決不是所謂的“富”親,但是他是我精神上的真正的父親。
父親是幾輩子的山洼洼里的農民,他一直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改變我們家的生活狀況。所以,他對我的培養可以說是竭盡全力。
我們家只有我一個男孩,其他兩個都是女孩。在農村,男人可都是最寶貴的生產力。父親自打我生下來,就沒讓我干過農活。家里人,親戚,甚至連村里人都不理解。父親卻有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勁,說:“山溝里都能出___,俺兒子咋不行?”大家都笑他異想天開。
小時侯也不懂什么,以為父親不讓我干農活是害我,我因此常常大發脾氣。大了才知道,雖然父親的陽剛之氣中沒有激動人心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高談闊論的大道理,他所擁有的只是那黝黑的臉,粗糙的手,和沉默的汗水,但是他擁有人間最寶貴的東西—愛。
父親的付出有了收獲。我是村中的第一個大學生,現在也擁有了父親所希望我有的所有。但是,我也早已失去了我最寶貴的—父親。父親是在我外出求學時,為了湊齊我的生活費,去山上采野果,不慎墜落山崖而死的。每年清明,總是要到父親的墓地前祭奠,浮想聯翩—
記得15歲那年,我邁著大步,向著山外的重點中學走去時,我回眸一看,發現在家中母親不論怎么勸也不肯為我送行的父親,竟在家旁的小土堆后露出他那張布滿滄桑的臉,用渾濁的雙眼注視著我,看著我離開。而當我的眼睛與他對視時,他躲開了……
這就是父愛,深沉而含蓄,但它偉大。它無言,但默默地溶于行動。它或許不像母愛那樣直接,但卻如山般不移!
日本有句諺語,叫“盡管風在呼嘯,但山依舊堅挺”,這或許就與我的父親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