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
大家在撰寫事跡故事的時候肯定要注意邏輯嚴謹;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精選篇1)
1976年1月8日九時五十七分,這是一個令中華民族永遠都無法遺忘的時刻,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都將是一個沉痛的日子,為中國人民服務鞠躬盡瘁而貢獻了全部一切的周恩來總理,已經太累、太累了,他永遠的離開了深深愛著他的人民。
“這一天,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國的總理去世,為什么要為他下半旗呢?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臺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鐘。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后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在周總理的一生中,似乎從來都沒有自己。只有他必須為之不懈奮斗的事業,這是責任,是義務。雖然我們并沒有與這樣的偉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雖然,我們無法感受到在那樣的烽火歲月中的驚心動魄,無法體味到那樣的艱苦掙扎,但我們又是如此的幸運,我們能夠享受到由先輩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安定生活,可以從回憶中去接近那高尚、完美的靈魂。
一代偉人周恩來在自己45歲生日之際寫下了著名的《我的修養要則》: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
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斗爭;
五、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六、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并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這些不也是對我們所應該做的嗎?不論是學習或是工作,如果沒有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又怎么會成功呢?
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精選篇2)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 值!”
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 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
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 感到最后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 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精選篇3)
____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
____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____的主要創立者。
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后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
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精選篇4)
今天,我們班開展了一節以“走近偉人周恩來”為主題的隊會。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了偉人周恩來的品格與事跡。
周恩來總理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及外交家。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____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周恩來總理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
周恩來總理是祖國的偉大領袖之一,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他一生最愛讀書,也因為讀書成就了偉人的事業,改變了中國命運。周恩來總理的一句名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已經深深地銘刻在我心中。
周恩來爺爺小的時候有一次,先生問學生們為什么而讀書?學生們有的說為懂道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識字而讀書,但周恩來卻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我讀到這句時,心頭為之一震,多好的回答呀!這樣的回答,讓我看到了周恩來爺爺從小就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從小就立下了高遠的志向。回想周恩來當時的生活狀況,覺得他活得十分艱難。生母養母都相繼去世,父親又沒有固定收入,僅靠四伯幫助才得以在奉天東關模范學校讀書。雖然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卻絲毫沒有顧慮自己,心系中華,一心想著為國家出力。再想想,現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因此我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既不滿足于現狀,也應該深知自己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現在,如果問我為什么而讀書?我一定也會大聲回答:“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13歲的周恩來經過思索而定下的人生志向。他不僅說到,還努力做到,因此功課門門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和書法,不僅在班上,在年級和全校也是首屈一指。在后來進入南開學校后,由于他欠學費,就擠出時間為學校刻蠟板,由于在奉天模范學校時英語基礎打得不牢,周恩來想方設法奮力追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半學期的努力,他的英語水平居然躍居班級前列。少年周恩來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的事跡感動著我,鼓舞著我。如今,我們的生活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要像周恩來總理那樣,不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都要努力學習。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我一定要好好地向少年周恩來總理學習,學習他說到做到、迎難而上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周恩來總理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關于偉人的事跡素材(精選篇5)
偉人是一個讓世人敬仰的稱呼。古往今來歷史上的偉人不計其數,我認為,偉人至所以能成為偉人,跟他們自己的努力與信仰是分不開的,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他推翻了腐敗無能清政府;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的領路人,他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光明;____這個令國人敬仰、讓世界矚目的名字,他讓中國南海邊的城市一座一座神話般的崛起;周恩來,一代偉人!
一位深受國人愛戴的總理!
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奉獻了他了一生…..
這些都是我們忘不了的偉人,他們都是為自己的民族的欣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人,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們付出100%努力和汗水!
我最敬仰的偉人是周恩來。1898年,他出生在江蘇省淮安縣城。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養成了讀書讀報的習慣,他讀過的書有:《警世鐘》、《猛回頭》、《西游記》、《史記》……他還很喜歡關注國家大事。在周恩來的少年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師問:“你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有的同學回答說為了當官,有的說為了發財,也有的說為了光宗耀祖;年僅13歲的周恩來回答的卻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語驚人,掌聲四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周恩來當上了總理,為中國的事業做出了貢獻,如: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_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干部,費盡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周恩來總理生活很儉樸,一個總理應該有很多錢,但他的銀行存款卻一分錢也沒有。1976年,周恩來因得癌癥,不幸去世。 來自:作文大全 我也是一個挺喜歡讀書的人,我在學校讀過:《資治通鑒》、《三國演義》、《十萬個為什么》……雖然學習成績還行,但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不積極發言,不喜歡展示自己,有許多方面跟偉人年少的時候都無法相比。
我離偉人到底有多遠了?可能是很遠很遠,但我只相信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