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
你是否在尋找“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具體內容如何擬定?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1)
我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成立了資助工作領導組,校長宋全會擔任組長。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通過各種途徑關愛經濟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學習動力,順利完成學業。
我校積極落實各項資助政策。每年開學初,學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關愛特困生工作。通過學生處、年級、班主任對全校學生進行家庭情況調查,經濟困難的學生登記建檔,并區別不同情況確定幫扶措施。從家庭情況的初審、材料的收集、審核、匯總、上報到資金的發放,嚴格按照程序操作,做到應助盡助,同時也嚴格執行標準,努力做到不漏助也不錯助。做好“國家助學金”和其他資助項目工作,2021年度國家助學金發放達105萬元。
除了國家助學金之外,學校還有宏志生助學金和學費減免、獎學金、特殊困難補助等項目,2021年共有453人次獲得學校各類資助,總金額38萬元。
在資助過程中,開封高中堅持將資助工作與學生思想教育相結合,資助工作與感恩教育相結合,資助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豐富教育內涵,充分發揮資助工作的教育功能,力求做到經濟上資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煉學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將困難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和特殊的人生體驗,勇敢拼搏、自強不息,發奮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拼搏書寫人生。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2)
這是發生在一個身殘志堅男孩子身上,在應縣職中校園里廣為傳頌的國家資助、學校幫扶、老師關愛、同學互助、學有所成的真實故事。
__,應縣臧寨鄉帖莊村人,應縣職中(118)班計算機專業學生。是一個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的殘疾孩子,被專業醫療機構鑒定為一級殘疾。父母務農,上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由于自身身體缺陷和家庭貧困,__在村里上完小學就很少離開過家。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逐漸年老的父母心里非常著急。長期待在家里的__常常沉默不語,悶悶不樂。
路在何方?__的.前途命運成為父母兄妹的焦慮。
機遇總是在渴望中出現。2018年暑期,賀主任親自帶隊來到帖莊村__家里,經過耐心的說服動員,__終于走進了應縣職業中學,并為他量身定制了學習計算機專業。
三年愛心接力幫扶書寫了一曲動人的奉獻之歌。為了幫助__順利走完三年的校園生活、學習之路,賀主任帶領工作人員給他送來了嶄新的聯想臺式電腦,上門為他辦理了貧困資助;為了方便起居,賀主任又親自聯系學校為其“開綠燈”,在公寓一樓專門為他騰出一間宿舍,安排一位同學陪住照顧。一有空,他就深入學校與他談話,鼓勵他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三年來,在賀主任的積極幫助激勵下,__自強不息,在學習上非常刻苦,克服了各種困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2020年全市技能大賽上榮獲計算機類優秀獎。同時,他堅持磨礪自己,每天早晚在操場上鍛煉走路,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口語。功夫不負苦心人。如今的__走路越來越平穩了,說話越來越清晰了。
2021年7月,__如期畢業,順利考入了朔州陶瓷學院。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3)
廖徐姣,女,39歲,苗族,中共黨員,建始縣民族小學教師。
9年日夜忙碌,找到多種渠道,聯系資助人一對一的資助50多名貧困兒童,募集衣服上萬件,學習用品及助學金額二十幾萬元。苦心奔波,只為寒門學子,一位心系學生的好園丁,一位助人為樂的女教師。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少一些挨凍,少一些失學,讓他們能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得到應有的愛和溫暖!
故事還得從2012年冬天說起,那是很冷的一個早晨,廖老師像往常一樣準備去教室,突然發現校門外站著一個遲到了的學生凍得瑟瑟發抖,身上只穿了兩件單薄的衣服,而且褲子上還有破洞,腳上穿著一雙大得可以裝下兩只腳的破棉鞋……她心里猛然一驚,沒想到還有這樣貧困的家庭,連御寒的衣服都沒有!處置完畢,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廖老師課余就到各班去了解貧困生情況,放學后約上父親和愛人一道去貧困生家里走訪,晚上她的愛人陪著她在家里將這些貧困學生信息一一記錄下來,她發現很多都是留守兒童,部分孩子的家庭非常貧困,經常受凍挨餓,她想為這些貧困的孩子做點什么。
從此開始了她長達九年的募捐之旅。
廖老師最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和親人、朋友家里的衣服拿一些送給貧困的孩子穿。然后又通過“捐舊衣吧”的網絡平臺募捐到成千上萬件衣服,棉被,文具和一些體育器材等。
2013年元月,她又聯系到了北京的中國華陽公司和武漢興華保險公司。華陽公司愛心代表王彥妮女士、武漢新華保險公司的愛心天使白瑩女士組織員工根據需要對學生進行捐贈,解決生活急需。她又先后募集到3萬元投入到學校操場的修建中。
募集到的物資錢款暫時緩解貧困孩子的燃眉之急,但是,怎樣才能長期幫助這些孩子呢?廖老師課余就在網上查詢、和熱心的QQ朋友們交流,尋找幫助孩子們的途徑。功夫不負有心人,廖老師通過“春苗助學”組織、熱心網友轉發朋友圈、QQ日志上傳貧困學生信息等途徑為三十幾個孩子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人。她不僅給網絡愛心人士推薦她本校的貧困孩子,還把范圍擴大到當地初中,高中和大學,哪里有她所知道需要幫助的孩子,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2014年廖老師隨丈夫調到建始三里民族小學工作,她繼續著幫助孩子的腳步,為三里民族小學楊興娥、賀倩倩、熊友芳及三里初中的陳友來、崔海珍、羅苑等貧困學生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她還為班級募集運動會的班服和書籍。
2016年廖老師被遴選到建始民族小學工作,她仍然心系貧困山區的孩子,又給三里民族小學的李彩虹、李彩霞雙胞胎、劉思琦和陳祝清和三里初中的王艷同學找到了資助人……
2016年秋廖老師加入了建始縣義工協會,她一直到現在周末都積極的參加義工活動,做著一些助學助醫,助弱助殘的義工活動。
2018年她又為三里小學的鄧藝涵同學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
2019年她又為本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何健,雷明莉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人。
2020年疫情期間她不僅在單位積極捐款,而且還帶頭并組織班上的學生及家長,還有親戚朋友參與了建始縣義工協會組織的捐款。她不僅自己奉獻大愛,還成功影響了同事,親戚,家長及學生助學助困。
9年日夜忙碌,聯系資助人30多名,募集衣服上萬件,學習用品及助學金額二十幾萬元。苦心奔波,只為寒門學子,燃燒青春,點亮希望之光,就是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少一些挨凍,少一些失學,讓他們能得到溫暖和愛。她不僅助學助弱,在疫情期間也積極想辦法參與義工協會助困。這就是這位看似平凡而偉大的廖老師!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4)
他叫__,是一名農村的普通孩子。現在太平初級中學就讀。他今年十四歲,但只有140厘米的身高,因此常被人嘲笑。他媽媽生下他之后,因為某種原因而精神失常。在他弟弟出生一段時間后,媽媽走丟了。爸爸夜不能寐,寢食難安。他苦心尋找了媽媽兩三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爸爸奇跡般的找到了媽媽。但是爸爸也因此提心吊膽,唯恐媽媽再次走丟,就把媽媽當寶貝似的“鎖”在了屋里。當他們的生活恢復平靜之后,不幸再一次降臨到他們家——爸爸患了骨癌。這一晴天霹靂頓時使我家烏云籠罩,家里的擎天柱倒了!他爺爺奶奶為了給爸爸看病,到處借錢。吃了很多藥,但爸爸最終還是撒手人寰。家里也因此負債累累。
爸爸的去世給他們家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養育他們的.責任也落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奶奶也許是由于承受不了失去兒子的痛苦,整日郁郁寡歡,不久患了老年癡呆病。而爺爺也上了歲數,勞動能力不強,現在的這個家庭真是千瘡百孔。有時他和弟弟的生活費都沒法交,都是親戚們七拼八湊來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心里忽然有了輟學的念頭,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快快長大,掙好多錢,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
但自從國家資助了他之后,他的態度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整日趴在椅子上了。過去那心事重重的他已經消失了,現在的他樂觀開朗,小小的身體蘊含著大能量,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成了同學們的“開心果”。他上課不在自卑,老師一有問題,首先舉手的一定是他。他仿佛像換了一個人,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大家都喜歡現在的他。
因為國家的幫助,他也學會了助人為樂。同學一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手,盡量幫別人解決問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成了他最常說的一句話。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國家對他的資助,他的家不再寒冷,充滿了春天般的溫暖,學費不再是問題,他能安心學習了。他現在的成績在年級排名上都名列前茅。他不止一次的當著同學們的面感謝國家,感謝黨。是國家的資助,才拯救了一個喜歡上學卻不得不輟學的少年,減輕了他的壓力,使他在學校能安心學習。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一定不負國家的期望,懷揣感恩上路,自立自強,用智慧和知識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同時,他也會將這份感激傳遞,用真心去幫助別人,他非常感謝國家政府對他們家的關注與呵護。他將會好好學習,找到人生的目標,為此努力奮斗。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5)
如果生活是一條船,感恩之心,則是讓船前進的槳;如果生活是一棵樹,感恩之心,則是這顆樹里的一朵花;如果生活是一條河,感恩之心,則是河里美麗的水波;如果生活是一片土地,感恩之心,則是土地上的一粒種子,它賦予我戰勝一切的勇氣。如果說生活的窘困是一層陰沉的繭,那么它便如一縷陽光,把一切銷聲匿跡,歸于安靜,它的恩惠猶如含苞待放的花兒,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它的美。
在求學的路上,路遇金錢的荊棘,阻斷了我們前行的道路,讓很多人失去繼續走下去的勇氣,是國家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可以繼續學業,我們為此也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去回報這份恩情。
她是來自中北大學的韓麗媛,家庭的遭遇讓她屢次想到退學,但學校和國家不放棄她,給予她幫助,她也不讓人們失望,就讀最好的實驗班,成績名列前茅,獲得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英語雙學位,并保送西北大學讀研。同時她還是一個能溫暖人心靈的人,她身為心靈驛站的社長,帶領一幫熱心腸的同學,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溫暖更多的人。她的大學生活充實而快樂。劉亞軍來自安徽是中北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他在上學期間每年都榮獲國家級獎學金,助學金。他是個熱心的人,雖然他未曾在數學建模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但他為了避免其他學生在競賽中走了彎路,他成立了一個建模社團,并幫助兩個大一男生獲得了國際建模大賽的一等獎,他的堅持,他的友善,都為他贏得了更好的人生。他是__,來自廣西,畢業與太原科技大學,工科專業。上學期間他榮獲過很多的名譽,得到國家的資助,他說他90%的業余時間都是在操作室里度過,他熱衷操作,即使艱苦,他也樂于此。他在校時,獲得過兩個國家專利,電動黑板擦就是其中一個,為了這個項目他可以沒日沒夜的研究,這全源于他對這份專業的熱衷。他在生活中極其簡樸,一雙鞋,可以從高三穿到大學畢業,同學們說在校園中總是能看到他背著個黑書包,腳步匆匆的趕往某個地方。畢業后他還一直關注母校的`發展,時不時給輔導老師發短信打電話聊聊對學校發展的看法。韓麗媛,積極奮進,溫暖他人;劉亞軍,熱衷數學,助人成功;__,專心研究,心系母校。他們是一群走向成功的人,他們是我的榜樣,他們令我敬佩。他們在國家的資助下,得以飛的更高,站的更遠。他們成功了,并且懂得知恩圖報,所以,我要學習這份知恩圖報的義氣,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以自己的一技之長回報國家,社會。
在大學四年,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獲得國家的資助,可以在更高的天空翱翔,讓我在大學的黃金季節中收貨頗多的果實。我一定不辜負厚望,學好專業知識,為國家和學校的發展出一份力,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創造更加炫麗燦爛的人生。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6)
十年資助情,放飛育人夢。12月13日下午4時,我校“國家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周年——‘助學·筑夢·鑄人’學生資助工作表彰大會暨優秀學生事跡報告會”在學校體育館隆重舉行。校黨委副書記陳文慧、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輔導員、獲獎師生代表,以及2017級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議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王春海主持。
學生資助表彰大會以視頻短片的形式回顧了國家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周年來我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剪影。與會領導先后為獲得校2016年度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評優秀單位、資助工作先進個人及單項獎獲得者頒獎。為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牽手”獎(勵)學金各類獎勵學金獲獎代表和獲得“東林勵志之星”榮譽稱號及入圍獎,以及在“國家新資助政策體系十周年”和全國“助學·筑夢·鑄人”主題征文比賽中獲獎的同學頒獎。
黨委副書記陳文慧在表彰大會上講話。陳文慧副書記對受表彰的獲獎集體和個人表達了祝賀。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這一戰略部署,總結回顧了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年來我校學生資助工作取得的成績。她說,10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不斷完善資助體系,在物質幫扶的基礎上始終注重精神扶貧,助學扶志、資助育人,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0%獲得了有效資助,涌現出全國勵志典型葉楠、劉大睿、“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韓晴等一大批優秀學生代表,展現了東林學子勵志自強、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
陳文慧副書記分別對全體學生工作干部和廣大同學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她要求全體學生工作干部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精準資助”主旋律,讓學生都能“學得好,出得去,有作為”;希望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不辜負黨的期望,做新時代奮發有為、敢于擔當的大學生。
獲獎師生代表在會上分別發言。交通學院團委書記、資助專干高璐璐老師代表資助工作先進個人發言。她回顧了十四年的資助工作經歷,暢談了見證十年來國家新資助政策在我校資助工作實踐中日益完善的心得體會,并代表所有資助專干發出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三個繼續的倡議和決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級本科生田靜同學代表獲獎學生發言。她說,作為一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是學校精準、全程化的資助讓她完成了自身的蛻變,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她對國家、學校、校友資助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并向在場同學發出倡議:心系母校,“牽手”勵學,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加入校友基金會,將這份愛心和責任傳承下去。
表彰會還播放了輔導員龔露老師創作的資助主題歌曲MV《我在你身旁》。“當你踏入東林校園的時候,我就默默出現在你身后”悠揚的旋律配上熟悉的工作場景,讓在場同學深刻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關心與愛護,詮釋了圍繞學生、貼近學生、關愛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宗旨。
學生資助工作表彰大會后進行了優秀學生事跡報告會。由資助專干宋天宇、鄭憲兩位老師以現場互動的方式與“東林勵志之星”王發利等四名同學分享了他們各自的勵志故事,為新生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感恩勵志成長成才的朋輩教育。
教師幫扶貧困學生事跡范文(篇7)
華菁,女,堯口初中七年級(4)班學生。黃三河資助對象,自受資助以來,她成了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樸,嚴于律己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干部。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品德上:開朗善良,尊師愛友,孝順長輩
華菁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庭以務農為生。從小她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從小的經歷讓她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她永遠銘記在心。她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她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她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她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二、思想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不斷進步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她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三、學習上:樂于探究,勤奮刻苦,成績優秀
知識改變命運,自受資助以來,她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學習上,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勤于鉆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她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校“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稱號。她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她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能力上:扎實肯干,以身作則,工作出色
入學以來,華菁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意味著責任。自從擔任此職以來,她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她的學習經驗,共同探討新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并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她都盡量協調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五、生活上:勤儉節約,互幫互助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同學日常生活節儉,樂于助人,努力發揮一個優秀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初三的中考,她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她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學生”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