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事跡學習網 > 名人事跡 > 功勛人物 >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

時間: 金浪 功勛人物

于敏,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你是否在尋找“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精選篇1

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在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最高等級,每年評審一次,每次選出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此前僅有24位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

于敏院士退出一線科研工作已有10多年時間,為何仍能在今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殊榮?這主要歸功于他在我國氫彈理論研究和設計方面的領軍作用。

中國最快實現從原子彈到氫彈突破

眾所周知,我國是五個核大國中從原子彈到氫彈突破速度最快的一個。

美國作為先行者,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1945.7.15--1952.11.1),它的冷戰對手蘇聯用了約4年時間(1949.8.29--1953.8.12),美國的堅定盟友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1952.10.3--1957.5.15),"獨立特行"的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1960.2.13--1968.8.24)。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距離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有2年零8個月。

現在網上有人認為我國時間短是"后發優勢",但20世紀50、60年代美蘇英等核大國對氫彈的研制高度保密,我國沒法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數據,同為西方國家一員的法國從原子彈到氫彈的跨越耗時8年,本身就是對腦補的"后發優勢"的最大否定。

如果一定要說外國經驗對我國有什么幫助,那就是美蘇英三國作為先行者,他們告知了全世界還有氫彈這么一種威力比原子彈要強大得多的、采用核聚變原理的核武器,僅此而已。

從原子彈到氫彈,美蘇等超級大國耗時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術路線不明,還有計算量的繁復。雖然1948年英國科學家Klaus Fuchs就最早提出了輻射內爆壓縮熱核裝藥的想法,但這一想法美國人1951年才重新發現,這就是著名的氫彈Teller-Ulam構型的核心要素。

蘇聯直到1954年才認識到輻射內爆這一關鍵因素,并在1955年11月22日成功進行了輻射內爆氫彈的爆炸。另外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蘇聯1953年8月12日爆炸的RDS-6S氫彈使用"千層餅"構型,與其說它是氫彈,不如說是增強型原子彈。如果RDS-6S也能算氫彈的話,那么美國早在1951年就成功爆炸了這種含有聚變熱核材料的助爆增強型原子彈;而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的時間,也可以認為是提前到1966年。

氫彈Teller-Ulam構型,它是用一顆原子彈(圖中圓形)引爆核聚變材料。

蘇聯早期發展的“千層餅”氫彈,它的威力小,只算得上助爆增強型原子彈,后來被放棄。

于敏35歲時主導我國氫彈研制

我國氫彈的研制,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就開始了。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領導下,我國開始氫彈理論探索,在原子能研究所內設立了"輕核反應裝置理論探索組",黃祖洽擔任組長,組員包括蔡少輝、劉憲輝和薩本豪,后來何祚庥也加入。為了增強輕核理論組的研究力量,組長黃祖洽多次向錢三強建議,調來了理論專家于敏。1961年1月12日經錢三強約談后,于敏加入輕核理論組并擔任副組長,此時于敏年僅35歲。

當時全組只有十一二個人,而且當時我國核武器研究重心是突破原子彈的工作,國內唯一的一臺萬次電子管計算機95%的工作量也用于原子彈理論計算,連組長黃祖洽主要精力都在原子彈上,于敏承擔了輕核理論組的主要研究和組織工作。由于電子計算機主要用于原子彈的研制,于敏和組內成員不得不主要使用計算尺進行計算,在數年的工作中解決了大量的基礎理論問題。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氫彈的工程研制迅速在1965年初提上日程,代號"1100"工程,這個代號意義是全重1噸左右、爆炸當量100萬噸的氫彈。不過氫彈研究畢竟十分復雜,雖然早在1963年我國已經突破了助爆增強型原子彈的原理,但氫彈原理直到1965年7月仍然沒有獲得關鍵突破。為此不得不計劃先進行助爆型原子彈的爆炸,根據試驗反饋增強對熱核聚變的了解。

1964年,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10月于敏在做學術報告的過程中,理順思路認定提高熱核聚變材料的密度是氫彈研制的關鍵--提高密度靠炸藥是遠遠不夠的,只能靠原子能。這也是英國科學家Klaus Fuchs在1948年提出、美國人在1951年重新發現的氫彈核心要素。

于敏經過幾天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減少原子彈爆炸能量損失,提高壓縮能量利用率的精巧設計結構,并進一步提出了兩個模型。11月初,于敏等人經過計算驗證了理論模型的正確性。

于敏等人提出的氫彈原理基本思路,是以原子彈來維持熱核材料的自持聚變。為此氫彈包含初級和次級兩個部分,原子彈引爆部分稱為初級、扳機或引爆級,而熱核材料發生聚變的部分稱為次級、被扳機或氫彈主體。

于敏以他超乎尋常的物理直覺,能在復雜紛亂的現象和數據中理出頭緒找到關鍵,在氫彈研制許多關鍵性問題上,于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貢獻,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氫彈之父"。

于敏當年突破氫彈理論,一開始還只能使用計算尺。

從此我國氫彈研制走上快車道,1966年5月9日我國第一顆助爆增強型原子彈爆炸成功,為氫彈理論研究提供了實測數據,用于改進氫彈扳機的設計。1966年底,我國首顆氫彈核扳機和被扳機設計凍結,進入制造階段。1966年11月28日我國進行了一次氫彈原理試驗,爆炸當量12.2萬噸TNT,其實較真的說它從原理、材料和構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氫彈試驗,只不過它只是作為氫彈原理的驗證試驗而不是正式準備的第一顆氫彈,并特意限制了爆炸當量而已。

1967年6月17日,我國使用圖16轟炸機空投完成首顆氫彈的爆炸,爆炸當量330萬噸,標志著"1100"工程最終獲得圓滿成功。

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構型

于敏構型是其中一個

喜歡軍事的朋友可能早已聽到過這么一種說法,"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構型,于敏構型是其中一個。"

這種說法略有夸張,因為在尖端科學技術上殊途同歸,各核大國的氫彈構造很快就變得大同小異。但可以這么說,世界上只有兩國國家獨立研制了氫彈,美國是第一個,另個一個就是我們中國。

前面提到著名的氫彈Teller-Ulam構型,即用一顆原子彈作為扳機來引爆氫彈的聚變材料,于敏提出的構型也是如此。但話說起來簡單,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五大國的物理學家、核科學家們都在絞盡腦汁去尋找引爆聚變材料的方法。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精選篇2

我自幼對民族所受欺壓有切膚之痛,為了祖國的安全,我愿意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于敏

他,叫做于敏,河北寧河人。

你認識他嗎?或許你聽說過,也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哪一位。但你肯定知道在1967年,我國引爆了第一顆氫彈。而這顆氫彈的理論,就是由他帶領著一批科技人員,從零開始研究出來的。

于敏并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氫彈研究員,他是轉崗特批的。一開始,他并不是被他的同事們完全認可。有一次,會議正開到一半,于敏突然起身,把手上的東西往旁人手里一塞,就直奔食堂。自然冷嘲熱諷隨之而來:“他打的不是飯,是算盤”,但是他也管不上那些聲音,還有事沒事拿一些干蘿卜條。國家正處于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糧食緊缺,同事批評他說,不應該占國家資源的便宜。

但于敏沒聽見同事的話,他暈倒了。

原來,于敏有十二指腸潰瘍,只要肚子空下來,就必須吃東西緩解。

一段時間后,于敏出院,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拉開抽屜,卻發現抽屜里都是同事省下來給他的食物。

氫彈研究的過程和一帆風順可以說是完全不沾邊——進度很慢。于是組織就派了人過來責問。

“所以今天,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進度慢,到底是學術問題,還是政治問題,那是不是你們積極性出了問題呢!”

于敏猛然拍桌,他的話猶如驚雷在死寂之中炸響:“科學的事情,只有科學的問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于敏也曾自己給自己鼓勁“什么叫快,什么叫慢,步子你邁的不扎實,你跑得再快,你,你只會摔跟頭。”

在確信理論模型正確的那一天,于敏他好像很平靜,就算寶貴的機器一開始出了問題,他也只是說,重啟,咱們都等了一百多天了,也不差這一會兒。

但是,當模型正確的信息從機器的數據中顯示出來的時候,他卻不那么平靜了。“再算一遍。”

一遍,又一遍。機器的數據無言的證實了他們的成功。整個研究室都歡呼起來,在這歡呼聲中,于敏卻失力倒了下來。在這時,他的心里只有一句話——成功了。

如果說李延年是“晴天響雷敲金鼓”,那于敏就是“于無聲處響驚雷”。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氫彈功勛于敏,山河永遠銘記你!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精選篇3

僅僅是“國士無雙”,恐怕完全無法將于敏的成就功勛對于國家興衰民族庚續、對于子孫后代的重要影響反映出來。我認為于敏這個名字需要在一個更高層次的語境中來被提及,只要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還存在,這個名字就應該被頂禮膜拜,這個名字就應當與日月同輝!

有朋友評論說不喜歡這種把國家的前途命運與虛無縹緲的所謂天命聯系在一起。這一點我很是贊同。但有時候歷史的發展又是非線性的,甚至雷同于物理上三體中的混沌效應,充滿了偶然性,一次微小的蝴蝶翅膀的揮動,甚至可以引起一場颶風…所謂的“天佑中華”我的理解就是一種正向的偶然性,是一種概率事件。

于敏幼時差點被日軍的卡車撞死,高中畢業因家境困窘瀕臨失學,是一個同學的父親不忍心這樣的天才被埋沒才資助他上了北大,在大學時又生重病生命垂危,是物理系同學們集體獻血才挽救回來,一次又一次的偶然或許造就了某種程度的必然,兩彈一星的事業也成就了天才施展拳腳的舞臺,這也是我強調“誕生”和“發揮作用”的原因。

于敏這個名字第一次為人所知是因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是共和國給予國家功臣的最高嘉獎,一共23位科學家,任何一位都是各領域的泰山北斗,而與核武器相關的一共9位(鄧稼先、彭桓武、周光召、程開甲、王淦昌、郭永懷、錢三強、陳能寬、于敏)。若要論資排輩,于敏恐怕要排最末,而且只有他一人沒有留過洋。但要按貢獻大小來排序,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吧,于敏對于核武器的貢獻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且大于另外八位功勛科學家之和。這句話從來沒有人敢公開說過,如果不是自媒體平臺,或者但凡有人知道我是誰,我也不敢這么說,這么說似乎有夸張成分和博人眼球之嫌,因為那些名字一個個都太如雷貫耳。

其實這個事實是如此的明晰,從1958年九院(現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1959年6月蘇聯專家撤走,自力更生開始,到1996年停止核試驗全面轉入實驗室研究的整個階段來看,鄧稼先于1986年英年早逝;王淦昌、彭桓武、周光召均于七十年代離開核武器研制單位,基本上未參加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朱光亞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就在國防科工委做領導工作;程開甲于1963年組建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專攻核試驗診斷測試;錢三強除在最早期拉隊伍外沒參加任何科研工作;陳能寬主要解決了原子彈的起爆問題……每一位都很偉大,但是于敏更不容易。

如果必須用幾個定語來形容于敏所做的工作,那只能是貫穿始終、攻堅克難、引導方向、決定作用!并且一直到未來的2040年,都是在于敏規劃的道路上艱難地前進著。考慮到科學研究很大程度上不能夠線性疊加,或許有不盡準確之處,我所說的也僅限于核武器科技這一個方面,絲毫沒有貶低其他科學家的意思。

王淦昌、程開甲在實驗物理領域,彭桓武、周光召在理論物理領域都是幾乎獲得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學家。有朋友留言說,一直以來都認為兩彈一星是理所應當板上釘釘的…那只是宣傳口宏大敘事的說辭,其實這當中的艱難困苦是非曲折甚至驚心動魄實不足為外人道也。在不觸及保密的情況下,我想把工作中接觸過的所知的點滴事實稍稍來展開一下,作為我人生最宏大的一篇命題作文。我不敢打涉密的擦邊球,很多細節只能模糊過去點到即止,有空的時候會寫幾個字,前前后后寫了幾個月。以我非常有限的文字水平,寫這樣一個回答真的是捉襟見肘,總感覺語言蒼白,平淡無力,但鐵一樣的事實總會勝于一切華麗的描寫,我唯一能保證的是我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來告訴大家于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擁有這個神對于國家和民族又意味著什么。

于敏最為人所知的稱號是所謂的氫彈之父,曾經我還看到有人質疑說夸張和過譽,其實如果僅僅是氫彈之父這一個頭銜,最多也只能把于敏的功勛概括了不到五分之一!

1960年,于敏被調進輕核理論小組,做一些預先研究。由于西方嚴密的技術封鎖,當時尚不能確定氘氘聚變、氘氚聚變和氚氚聚變哪種熱核反應適用于氫彈。由于氘從海水中提取非常昂貴,而氚的制備只能依靠核反應堆,都是極為稀缺且獲取困難的材料,價值遠超等量的黃金。美國人用的方法是,修建海水提純氘的工廠,再用提取出的氘在反應堆中人工嬗變造出氚,然后做氚靶和氚束加速器進行打靶實驗來測量輕核反應的反應截面。這是最自然不過的步驟了,但對于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和幾乎為零的工業基礎來說,連最基本的電力供應都沒法保證,這就還需要修發電站,有了發電站,還要修鐵路運煤炭給電站發電,等這一切都造完就緒,多少年都過去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到底需不需要生產氚,如果氚是氫彈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的話,又不是說造第二天就能造出來的,要用的時候沒有,直接就是死路一條…輕核的反應截面完全是一個實驗參數,也繞不過去,怎么辦,要做飯難道不用米?大神就這樣第一次登場了,于敏當然沒有條件做試驗,只能用理論方法,于敏并沒有直接計算各個輕核反應的反應截面,而是用一種巧妙的近似方法估算出了所有輕核反應的反應截面的上限,發現氚氚反應并不具有特殊優越性,進而否定了該路線,確立了氘化鋰材料核反應中現場造氚的技術路線。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精選篇4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這是20__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欄目組送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的頒獎詞。

人們在贊嘆這位“中國氫彈之父”取得輝煌成就、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終身榮譽時,更多的是被他隱姓埋名三十年、始終踐行“五個堅持”的錚錚鐵骨精神所感動。

學習于敏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我們的黨之所以能永葆先進性,不斷地煥發青春與活力,關鍵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始終堅持熱愛黨、忠誠于黨的結果。才華橫溢的“土專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行動告訴我們,永遠跟黨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輩子做黨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非常鮮明,在火熱的陽光下,在鮮艷的黨旗前,在茫茫的戈壁灘上,他無愧于“共和國鑄劍師”,無愧于“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其“錚錚鐵骨”精神更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于敏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回顧我們黨已走過的90多年風雨歷程,不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的黨始終都是以樹立大局意識為重,團結廣大黨員干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英勇卓絕地斗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奇跡創造另一個奇跡。這也充分說明:樹立大局意識是實現團結、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礎。“兩彈一星”功勛于敏幾十年來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國家核事業發展的大局毅然選擇對家人“隱身”、對社會隱姓埋名,這難道不是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嗎?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因此,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既是新時期每位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學習于敏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不是一句簡單的承諾,而是需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地無私行動。毫無疑問,于敏就將執著堅守作為一種追求,將求真務實當作是無聲的語言,把為黨和人民服務看作是共產黨員最靚的“名片”。在國內當時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一個從未留過學的人,但他始終孜孜以求,為了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艱巨任務。他拼命學習,秉承“勒緊褲腰帶也要造出原子彈與氫彈”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拼搏精神,打破國外重重封鎖,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也正是因為以于敏為代表的中國物理學家們堅持極端負責、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才創造了只用兩年零八個月就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的奇跡,令國人自豪,讓世界震驚。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任務,各級黨員干部更是要以于敏為樣,立足本職,深深植“根”于對黨和人民負責,用腳踏實地、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為黨分憂,為民服務。

學習于敏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我們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與成就,正是因為我們有一批能打勝仗、敢打勝仗、樂于奉獻的共產黨員,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毫無疑問,耄耋之年的于老就是堅持奉獻精神的典范。作為共和國建設初期的一名共產黨員,于老把無私奉獻當作是指導自己的有償行為,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為此,新時期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學習于老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因為自我們站在黨旗下宣誓那一刻起,就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神圣使命,就義無反顧地代表著黨的先進性,也就理應全身心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以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彰顯自己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大愛之“氣”。

學習于敏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其實,群眾看黨員干部好不好,最關鍵的就是看領導干部是否清正廉潔。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是黨員干部做人之根本,倍受國人敬仰的于敏老師就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雖然為國家做出了這么巨大的貢獻,但他卻自認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到淡泊名利實屬不易,又在一輩子淡泊名利中取得輝煌成就更難上加難。因此,我們每位黨員干部都要以于敏為樣,學習他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一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幾十年如一日砥礪前行,用“五個堅持”的精神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增光添彩!

于敏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事跡精選篇5

于敏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長期領導并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他淡泊名利,甘做無名英雄,默默鑄造國防基石數十載。

國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武器是指氫彈。從理論到技術,氫彈都要比原子彈復雜得多。1961年1月,于敏被國家選派參加氫彈理論的預研工作。時年34歲的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接受任務,服從分配,并開始了自己隱姓埋名、遠離公眾視野的生涯。于敏在回憶自己“轉行”的心路歷程時說到,“童年亡國奴的屈辱生活給我留下慘痛的記憶,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核武器是一種保障手段,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

從1961年到1965年初,“輕核理論組”在于敏等人的帶領下,對氫彈原理和結構作了初步探討,并解決了一系列熱核材料燃燒的應用問題,產生了60多篇論文,但均作為秘密文件保存。1965年1月,于敏率領的“輕核理論組”攜帶所有資料和科研成果,奉命調入二機部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1966年12月,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之后,于敏帶領團隊又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彈技術,為我國核武器和國防高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7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國務院授予于敏“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隱姓埋名20余年的于敏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與其他4位勞動模范不同的是,他除了“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的頭銜外,沒有任何事跡介紹。與“沉默無聲”的事業一樣,于敏畢生都信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曾對身邊人說,不要計較有名無名,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無名英雄”。從事氫彈研究數十年,連他的夫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直到解密后才恍然大悟,“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

337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国HASKEL增压泵-伊莱科elettrotec流量开关-上海方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水质监测站_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自动监测系统_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_水质传感器-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bkzzy在职研究生网 -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咨询平台 | 深圳离婚律师咨询「在线免费」华荣深圳婚姻律师事务所专办离婚纠纷案件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希望影视-高清影视vip热播电影电视剧免费在线抢先看 | 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_煤矿用电缆厂家_矿用光缆厂家_矿用控制电缆_矿用通信电缆-天一线缆邯郸有限公司 | 伺服电机_直流伺服_交流伺服_DD马达_拓达官方网站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车载加油机品牌_ 柴油加油机厂家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光纤测温-荧光光纤测温系统-福州华光天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招投标审计-上海昆仑扇财税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小型高低温循环试验箱-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东莞市拓德环境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铝合金风口-玻璃钢轴流风机-玻璃钢屋顶风机-德州东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捷码低代码平台 - 3D数字孪生_大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免费体验」 | 防火卷帘门价格-聊城一维工贸特级防火卷帘门厂家▲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衬氟止回阀_衬氟闸阀_衬氟三通球阀_衬四氟阀门_衬氟阀门厂-浙江利尔多阀门有限公司 | 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批发,上柴,玉柴,潍柴,康明斯柴油发电机厂家直销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伶俐嫂培训学校_月嫂培训班在哪里报名学费是多少_月嫂免费政府培训中心推荐 | 玻璃钢罐_玻璃钢储罐_盐酸罐厂家-河北华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渣土车电机,太阳能跟踪器电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厂家-淄博传强电机 | 今日扫码_溯源二维码_产品防伪一物一码_红包墙营销方案 | 欧景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无锡欧景装饰官网 | 捆扎机_气动捆扎机_钢带捆扎机-沈阳海鹞气动钢带捆扎机公司 | 聚丙烯酰胺_阴离子_阳离子「用量少」巩义亿腾厂家直销,售后无忧 聚合甘油__盐城市飞龙油脂有限公司 | 旋振筛_不锈钢旋振筛_气旋筛_旋振筛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环氧铁红防锈漆_环氧漆_无溶剂环氧涂料_环氧防腐漆-华川涂料 | 贵州水玻璃_-贵阳花溪闽兴水玻璃厂 | 定硫仪,量热仪,工业分析仪,马弗炉,煤炭化验设备厂家,煤质化验仪器,焦炭化验设备鹤壁大德煤质工业分析仪,氟氯测定仪 | 浙江筋膜枪-按摩仪厂家-制造商-肩颈按摩仪哪家好-温州市合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治理-杭州创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空气净化十大品牌 | 塑料薄膜_PP薄膜_聚乙烯薄膜-常州市鑫美新材料包装厂 | 衬塑管道_衬四氟管道厂家-淄博恒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液压缸厂家价格,液压站系统-山东国立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AGV叉车|无人叉车|AGV智能叉车|AGV搬运车-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石家庄网站建设|石家庄网站制作|石家庄小程序开发|石家庄微信开发|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公司|微信小程序开发|手机APP开发|软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