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的醫學思想介紹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扁鵲的醫學思想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扁鵲的醫學思想介紹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藥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置。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范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當他游歷到秦國時(今陜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云游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于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藥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證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并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并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預防思想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于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治療原則
先秦時期,在《史記》中有扁鵲的 “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于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適;陰陽并,藏氣不定。即六種病人: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扁鵲的主要成就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后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看看他的臉色等)、聞診(聽聽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問診(問問有沒有干可以導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診(看看他的脈搏),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后。如他晉見蔡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蔡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看了“扁鵲的醫學思想介紹”還想看:
1.扁鵲的簡介及故事
2.醫學勵志故事
3.魏文王問扁鵲的典故故事介紹
4.扁鵲是戰國時期哪一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