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論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人物》屬于郭沫若的史學研究著作。在書中,作者對屈原、曹植、萬寶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魯迅、王國維、郁達夫、聞一多等處于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了研究和評價。郭沫若先生廣征博引,在對大量古代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而又獨到的見解,突出反映了其以人為本文藝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就在這人民本位的標準下邊從事研究,也從事創作。”閱讀過《歷史人物》后,你將會在思考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時開啟一條思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毛澤東讀史說史,在于適當的應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備中國地圖,找好路線和方位;每在一處會議,就要向所在地的圖書館查閱大量圖書;每到一地,還要查閱地方志和有關本地歷史文化書籍,和當地人員暢談、作情感交流。這也是讀史的別致處,也是他不斷深化自己研讀歷史的一個方法。毛澤東對歷史的評說,雖然很多是片言只語,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閑話,但卻能折射出這位歷史人如何運用歷史,恰到好處。
剛健篤實,輝光日新。這就是他如何解析、學習歷史所創造的文化價值。毛澤東評說歷史的觀點和方法也是一門學問。觀古今于須臾,托四海于一瞬。古今中外還很少有一個國家領袖,能夠像他那樣認真而又瀟灑,嚴肅而又不失幽默,信口而談而又為人們易于理解、樂以接受了的讀史方法。
人物是歷史的鏈條,而科學的評價歷史人物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內容。“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各類歷史人物的學習評價中我們可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有利于我們的成長進步。因此掌握辯證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重要,那我們要怎樣評論歷史人物呢?下面為你支招──從三個角度分析辯證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一、歷史階段論
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不同歷史時期,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
【例題釋疑】評價蔣介石。1.土地革命時期:蔣介石與人民為敵,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2.抗戰時期:蔣介石領導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抗擊日本侵略者,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因此說,蔣介石當總統時獨裁貪權,對付反對者不擇手段;但他在抗戰時期又為民族獨立做出過貢獻。3.抗戰勝利后:不顧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發動了內戰,既不得民心又不得軍心。
二、推動社會論
主要看歷史人物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例題釋疑】評價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他的功績不僅體現在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更為重要的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讓更多的國人覺醒。他審時度勢,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把革命逐步推向全國。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孫中山革命的一生,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
三、歷史功過論
將歷史人物的活動分功和過分別評述,并綜合指出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
【例題釋疑】試評拿破侖。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拿破侖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的主要功績。但是戰爭后期具有明顯的侵略和掠奪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因此綜觀拿破侖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起過作用的,他功大于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
總之,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有:將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評價;是否推動社會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評價要客觀,不能隨意夸大和否認歷史人物的作用;評價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等。只要方法得當,同學們就能輕松的評價歷史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