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人物生平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羅氏,十六國時期成漢開國皇帝,306年―334年在位。334年李雄頭頂生瘡而死,享年61歲,謚號武帝,廟號太宗,葬于安都陵。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李雄人物生平,希望對你有用!
李雄圖片
李雄人物簡介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羅氏,十六國時期成漢開國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時,被封為前。303年李特喪身沙場,秦文王李流收拾殘兵敗將,接管其部,自稱大、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帶兵打敗晉建平太守孫阜,大獲全勝,聲勢復振。李流病死后,權交給侄子李雄。李雄自稱大都督、大、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306年稱帝,國號"大成",改元晏平。314年漢中的楊虎和梁州的張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國疆土達到最大。334年李雄頭頂生瘡而死,享年61歲,謚號武帝,廟號太宗,葬于安都陵。
李雄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時以剛烈氣概聞名,常常在鄉里間周旋,有見識的人士都很器重他。有個叫劉化的人,是道家術士,常對人說:"關、隴一帶的士人都將往南去,李家兒子中只有仲俊有非凡的儀表,終歸會成為人主的。"
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義,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為前。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自稱大都督、大、益州牧,住在郫城。羅尚派部將攻打李雄,李雄將其擊跑。李驤攻打犍為,切斷羅尚運糧路錢,羅尚的軍隊非常缺糧,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門羅特固守,羅尚棄城在夜晚逃走。羅特打開城門迎李雄進城,接著攻克成都。在當時李雄的軍隊非常饑餓,于是就率部眾到郪地去就食,挖掘野芋頭來吃。蜀人流亡逃散,往東下到江陽,往南進入七郡。李雄因為西山的范長生居住在山崖洞穴里,求道養志,想要迎他來立為君而自己做他的臣子。范長生執意推辭。李雄于是盡量避讓,不敢稱制,無論大小事情,都由李國、李離兄弟決斷。李國等人事奉李雄更加恭謹。
建立成漢
永興元年(304年),將領們執意請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稱成都王,赦免境內罪犯,建年號建興,廢除晉朝法律,約法七章。任命叔父李驤為太傅,兄長李始為太保,折沖李離為太尉,建威李云為司徒,翊軍李璜為司空,材官李國為太宰,其余的人委任各自不同。追尊他的曾祖父李武為巴郡桓公,祖父李慕為隴西襄王,父親李特為成都景王,母親羅氏為王太后。范長生從西山乘坐素車來到成都,李雄在門前迎接,執版讓坐,拜為丞相,尊稱為范賢。建興三年(306年),范長生勸李雄稱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內罪犯,改年號為晏平,國號大成(成漢)。追尊父親李特為景皇帝,廟號始祖,母親羅氏為太后。加授范長生為天地太師,封為西山侯,允許他的部下不參與軍事征伐,租稅全部歸入他的家里。李雄當時建國初始,本來沒有法紀禮儀,們仗著恩情,各自爭奪班次位置。他的尚書令閻式上疏說:"凡是治理國家制定法紀,總是以遵循舊制度為好。漢、晉舊例,只有太尉、大司馬執掌兵權,太傅、太保是父兄一樣的官,講論道義的職位,司徒、司空掌管五教九土的事情。秦代設置丞相,統掌各類政務。漢武末期,破例讓大統掌政務。如今國家的基業剛剛建立,百事還沒有周全,諸公大將們的班列位次有不同,隨之競相請求設置官職,和典章舊制不相符合,應該建立制度來作為楷模法式。"李雄聽從了他的建議。
敗敵奪城
晏平五年(310年),李雄派李國、李云等率領徒眾二萬攻入漢中,梁州刺史張殷逃奔到長安。李國等人攻陷南鄭,將漢中人全部遷到蜀地。在此之前,南方連年饑荒瘟疫,死者以十萬計。南夷校尉李毅固守而不投降,李雄誘使建寧夷人去征討李毅。李毅病死,城被攻陷,殺死壯士三千多人,送上千名婦女到成都。
當時李離占據梓潼,他的部將羅羕、張金茍等殺了李離和閻式,以梓潼歸降羅尚。羅尚派他的部將向奮屯兵在安漢的宜福來威逼李雄,李雄率徒眾攻打向奮,沒打下來。當時李國鎮守巴西,他帳下的文碩又殺死李國,以巴西投降羅尚。李雄于是率眾退回,派他的部將張寶襲擊梓潼,并攻陷了梓潼。正逢羅尚去世,巴郡混亂,李驤攻打涪城。玉衡元年(311年)正月,李驤攻陷涪城,擒獲梓潼太守譙登,接著乘勝進軍討伐文碩,將文碩殺死。李雄很高興,赦免境內罪犯,改年號為玉衡。
寬免降附
玉衡四年(314年),成漢南得漢嘉、涪陵二城,遠方的人相繼歸附,李雄于是下了有關寬大的命令,對投降依附的人都寬免他們的徭役賦稅。虛心而愛惜人才,授職任用都符合接受者的才能,益州于是安定下來。玉衡五年(315年),李雄立其妻任氏為皇后。時氐王楊難敵兄弟被前趙劉曜打敗,逃奔葭萌,派兒子來成漢作人質。隴西賊人的統帥陳安又依附了李雄。
李雄派李驤征伐越巂郡,越巂太守李釗投降。李驤進兵從小會攻打寧州刺史王遜,王遜讓他的部將姚岳率全部兵眾迎戰。李驤的軍隊失利,又遇上連日大雨,李驤領軍隊撤回,爭著渡過瀘水,士卒死了很多。李釗到了成都,李雄對待他非常優厚,朝廷的儀式,喪期的禮節,都由李釗決定。
楊難敵逃奔葭萌時,李雄的安北李稚優厚地撫慰他們,放他們兄弟回武都,楊難敵于是仗著天險干了很多不守法紀的事,李稚請求討伐他。李雄派中領軍李琀和樂次、費他、李乾等從白水橋進攻下辯,征東李壽督統李琀的弟弟李玝攻打陰平。楊難敵派軍隊抵御他們,李壽不能推進,可是李琀、李稚長驅直入到達武街。楊難敵派兵切斷他們的后路,四面圍攻,俘虜李琀、李稚,死了數千人。李琀和李稚都是李雄的兄長李蕩的兒子。李雄深深痛悼他們,幾天不吃飯,說起來就流淚,深深地責備自己。
擁立太子
玉衡十四年(324年),李雄打算立兄李蕩之子李班為太子。李雄有十多個兒子,群臣都想立李雄親生的。李雄說:"當初起兵,好比常人舉手保護腦袋一樣,本來不希求帝王的基業。適逢天下喪亂,晉氏皇室流離,群情舉兵起義,志在拯救涂炭的生靈,而各位于是推舉我,處在王公的地位之上。這一份基業的建立,功勞本來是先帝的。我兄長是嫡親血統,大柞應歸他繼承,恢弘懿美明智聰睿,就像是上天賦予了他這一使命,大事垂成,死于戰場。李班姿質性情仁厚孝順,好學素有所成,必定會成為大器。"李驤和司徒王達諫阻說:"先王樹立太子的原因,是用來防止篡位奪權的萌芽產生,不能不慎重。吳子舍棄他的兒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會有專諸行刺的大禍;宋宣公不立與夷而立宋穆公,終于導致宋督的事變。說到像兒子的話,哪里比得上真兒子呢?懇請陛下深思。"李雄不聽從,終于立了李班。李驤退下后流著淚說:"禍亂從此開始了!"
張駿致信
前涼文王張駿派遣使者給李雄一封信,勸他去掉皇帝尊號,向晉朝稱藩做屬臣。李雄回信說: "我以前被士大夫們推舉,卻原本無心做帝王,進一步說想成為晉室有大功的臣子,退一步說想和你一樣同為守御邊藩的將領,掃除亂氛塵埃,以使皇帝的天下安康太平。可是晉室衰微頹敗,恩德聲譽都沒有,我引領東望,有些年月了。正好收到你的來信,在暗室獨處時體會你的真情,感慨無限。知道你想要按照古時候楚漢的舊事,尊奉楚義帝,《春秋》的大義,在這方面沒有人比得上你。"張駿很重視他的話,不斷派使者來往。巴郡曾告急,說有東面來的軍隊。李雄說:"我曾憂慮石勒飛揚跋扈,侵犯威逼瑯邪,為這點耿耿于懷。沒想到竟然能夠舉兵,使人感到欣然。"李雄平時清談,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話。
前涼借道
李雄因為中原地區喪亡禍亂,就頻繁派遣使者朝貢,和晉穆帝分割天下。張駿統領秦梁二州,在這之前,派傅穎向成漢借道,以便向京師報送表章,李雄不答應。張駿又派治中從事張淳向成漢自稱藩屬,以此來借道。李雄很高興,對張淳說:"貴主英名蓋世,地形險要兵馬強盛,為什么不自己在一方稱帝?"張淳說:"寡君因為先祖世代是忠良,沒能夠為天下雪恥,解眾人于倒懸,因而日頭偏西還想不起吃飯,枕戈待旦。想憑借瑯邪來中興江東,所以遠隔萬里仍然翼戴朝廷,打算成就齊桓公、晉文公一樣的事業,說什么自取天下呢!"李雄表情慚愧,說:"我的先祖先父也是晉朝臣民,從前和六郡人避難到此,被同盟的人推舉,才有今天。瑯邪如果能在中原使大晉中興,我也會率眾人助他一臂之力。"張淳回去后,向京師報送了表章,天子贊揚了他們。
盡得南中
當時李驤去世,李雄任命李驤的兒子李壽為大、西夷校尉。玉衡二十年(330年)十月,李壽督率征南費黑、征東任<石巳>攻陷巴東,太守楊謙退守建平。李壽另派費黑侵擾建平,晉朝的巴東監軍毋丘奧退守宜都。
玉衡二十一年(331年)七月,李壽進攻陰平、武都,氐王楊難敵投降。玉衡二十三年(333年),李雄派李壽進攻朱提,任命費黑、仰攀為先鋒,又派鎮南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寧州的援兵。寧州刺史尹奉投降,于是占有南中地區。李雄在這種情況下赦免境內罪犯,派李班討伐平定寧州的夷人,任命李班為撫軍。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頭上生毒瘡。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時年六十一歲,在位三十一年。謚號武皇帝,廟號太宗,葬于安都陵。
李雄人物評價
總評
李雄性情寬厚,簡省刑律法紀,很有聲望。氐人苻成、隗文投降李雄后又背叛,親手傷了李雄的母親,他們又歸降時,李雄都寬恕了他們的罪過,優厚地加以對待而接納了他們。由此夷夏各族人心安定,威震西方。當時海內大亂,而蜀地單單平安無事,所以歸附的人一批接一批。李雄于是興辦學校,設置史官,聽政處事之后的空閑時間里,手不釋卷。其賦稅是一個成年男子每年交三斛谷,成年女子減半,每戶調綢不過幾丈,絲綿數兩。公事少而勞役不常有,百姓富庶殷實,閭門不關,沒有搶劫偷盜的。
但是李雄的心意在于招引遠方人,國家用度不足,所以將領們往往進獻金銀珍寶,有不少人因此而得到官職。丞相楊褒諫阻說:"陛下作為天下的君主,應當網羅四海人才,怎么能用官位買金錢呢!"李雄婉言向他道歉。后來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書令,杖打太官令,楊褒進言說:"天子端莊肅穆,諸侯也端莊有威儀,哪有身為天子而酗酒的!"李雄就戒了酒。李雄沒事時出門散心,楊褒從后面手持矛縱馬奔馳超過了李雄。李雄感到奇怪就問他,回答說:"統治天下這樣的重任,就好像臣騎著劣馬而拿著矛一樣,太著急了就恐怕會傷害自己,太不上心就擔心會喪失他,因此馬跑起來了卻不去控制它。"李雄醒悟了,立即返回。李雄治國沒有威儀,官員沒有俸祿等級,排列位次沒有區別,君子小人服飾一樣;行軍時沒有統一的指揮,打仗時沒有部曲隊伍,戰斗時獲勝了不互相謙讓,失敗了不互相救援,攻打城池營壘常以擄獲為先。此是他失誤的地方。
歷代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仲俊天挺英姿,見稱奇偉,摧鋒累載,克隆霸業。蹈玄德之前基,掩子陽之故地,薄賦而綏弊俗,約法而悅新邦,擬于其倫,實孫權之亞也。若夫立子以嫡,往哲通訓,繼體承基,前修茂范。而雄暗經國之遠圖,蹈匹夫之小節,傳大統于猶子。托強兵于厥胤。遺骸莫斂,尋戈之釁已深;星紀未周,傾巢之釁便及。雖云天道,抑亦人謀。";②"對之李雄,各一方小盜,其孫皓之不若矣。"
張大齡《晉五胡指掌》:"夫特、雄皆不御之才,乘機際會,憑恃天險,且難永世,不知譙縱何所能為,而敢效井蛙之鳴,奮螳臂之勇,以抗衡於中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