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當乞丐的故事
毛澤東青年時期在長沙第一師范求學期間,有一次喬裝當乞丐,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毛澤東當乞丐的故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毛澤東當乞丐的故事:
毛澤東的事跡家喻戶曉,但他青年時期在長沙第一師范求學期間,和同學蕭瑜化裝成乞丐游歷湖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蕭瑜是著名詩人蕭三的哥哥,與毛澤東同為新民學會的發起人,上世紀初葉,在學生階層中是個風頭很健的人物。1916年夏天,毛澤東和蕭瑜身無分文,出游近千里,歷訪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個縣。
旅途重重困難1916年7月,尚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和蕭瑜,決定利用暑假時間,化裝成乞丐游歷湖南,以更好地了解社會。經過三天的準備,兩人出發了,每人只帶了一把雨傘和一個小布包,布包里裝了一套換洗衣服、毛巾和紙筆等簡單幾樣東西,沒有帶一文錢。出長沙小西門,兩人步行到了湘江邊,很快遇到了第一個困難:沒錢渡江。兩人坐下商量了許久,最后毛澤東提議先上渡船再說。這時一只渡船剛剛靠岸,他們站起來迅速登了上去。小船迅速離岸,片刻功夫就到了河中央。船夫來到他們面前收錢,蕭瑜坦白告訴船夫他們沒錢,船夫開始很生氣,后來得知是學子出來游歷的,就幫他們渡河了。
過河后,他們沿著從長沙通往寧鄉縣城的大路一路前行。兩人一邊走一邊聊天,忘了時間,直到下午才意識到還沒吃任何東西,于是開始乞討。開始,兩人乞討的對象主要是路邊的農家,但這些農家大多自己都吃不飽,自然也不可能拿出足夠食物接濟他們,兩人往往要歷經四五家才能乞得半飽。后來,他們決定找一戶讀書人家,登門拜訪。很快,他們打聽到附近住著一位姓劉的老紳士。于是兩人聯手寫了一首詩表明來意: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謁學尊。途見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詩中第三句的“白云”,暗指劉氏能擺脫俗事的糾纏,在山中過隱居生活。“翻山渡水”和“浸餓身”的含義是一目了然。劉老先生讀了這首詩后,非常佩服作者的才氣,立即請兩人吃飯,臨走時還送給兩人40文盤纏。
離開劉家之后,天色已晚,兩人沿著一條小河一直走到午夜,最后決定在河灘上露宿。由于很疲憊,兩人很快就進入夢鄉。夜里毛澤東醒來,發現蕭瑜不知什么時候跑到附近的一棵小杉樹下睡覺,于是轉過頭去,準備繼續睡,就在此時他發現不遠處一只老虎正盤踞在那里,注視著自己。此時他已完全清醒過來,可是怎么逃呢?冷靜地思考后,他認為老虎并沒有發現他們,關鍵是要防止蕭瑜醒來后喊叫,于是他慢慢挪動到蕭瑜那里,守在蕭的旁邊直到天亮。天亮后才發現,所謂的老虎原來是一塊石頭。就在兩人準備起身時,草地上突然竄出一條蛇,幸虧沒有被咬,否則附近又沒有醫生,很是危險。于是兩人決定,以后再也不在野外睡了。
到達寧鄉縣城后,毛澤東總結了幾天乞討生活的感受:一分錢沒有的日子確實困難,但只要肯動腦筋,能堅持到底,什么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夜宿昭山寺在趕往寧鄉的途中,兩人還順路游覽了昭山寺,這是一座自唐代起就很有名的寺廟。兩人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到昭山寺已是很晚了,便打算在廟里借宿。和尚一開始還不同意,他們只好在樹林里露宿,半夜里,可能是于心不忍,和尚又允許他們借宿。和尚帶他們進了一間客房,房外有一座小樓,于是他們就去樓上納涼,夜里涼風習習,在星光下聊了很久。聊到西方發達的工業文明時,毛澤東說:“西方物質文明極為興盛,但卻因此被衣、食、住三者所拘,僅僅是滿足物質欲望罷了。如果人生僅此而已,那人生也無太大的價值,我們應該想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解決經濟問題,而后應該追求理想的世界主義。”過了一會,他又說:“人的精神力和體力結合在一起,沒有什么事是辦不成的,所以我覺得,只要能想個法子把人們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實現理想的世界主義。”
第二天,他們到達了寧鄉縣城,突然想到他們的老同學陳紹休和何叔衡就住在附近,于是前去拜訪。先是在陳紹休家住了幾天,期間主要是去周圍的農家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們深深地體會到農民的生活實在是不能再苦了,即使年景這么好,還是吃不飽飯,長期缺衣少食,大部分人都活不過50歲。在這期間,他們和農民一道挑水、種菜,還勸大家植樹。
毛澤東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的一 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卓越的領導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毛澤東被視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毛澤東是世界現代史上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中共現在認為毛澤東當然是偉大領袖,但是在其政治生涯后期也就是他的晚年犯了嚴重錯誤,鄧小平說毛澤東是“七分功三分過”。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愛戴。民運、自由主義者認為他是用共產主義改造中國社會的狂人,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大獨裁者,更造成了(舊)中國(儒道)文化傳統和(官僚-地主-傭農)社會結構的斷裂,毛澤東思想的支持者認為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領導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執政期間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工業和國防科研體系,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局面,是開始了中國快速現代化的進程的偉大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