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和張靈的故事
編者按:秀才們趕緊把他倆攔住了,讓他們接著把詩作完。唐伯虎說:“我們得喝足了酒,才能作好詩。”秀才們想看看他倆還出什么洋相,就給他們倒滿了酒。倆人一飲而盡。張靈再寫了個“一上”。
唐寅(yín),又叫唐伯虎,是明朝有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是個風流才子,有關他的故事,流傳下來不少。唐伯虎性情豪放,愛喝酒。他年輕的時候,跟一個號稱“狂生”叫張靈的小伙子十分要好。倆人是街坊,常湊到一塊飲酒作樂。
有一次,唐伯虎和張靈穿得破破爛爛的,裝成了兩個要飯的叫花子,上山去玩。走到山腳下,看見幾個秀才坐在亭子里,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唐伯虎沖張靈擠了擠眼,二人就湊了過去。唐伯虎對秀才們說:“諸位作詩,我們倆能不能也謅(zhōu,編造)上幾句啊?”秀才們看他倆那份窮相兒,心里直好笑,打算拿他們開開心,就答應了。
唐伯虎拿筆在紙上寫了個“一”字,張靈接著寫了個“上”;唐伯虎又寫了個“一”,張靈又寫了個“上”;連在一起是“一上一上”。秀才們看了哈哈大笑,這叫哪門子詩呀?唐伯虎沒理會,接著又寫了三個字:“又一上”。然后拉起張靈就走。
秀才們趕緊把他倆攔住了,讓他們接著把詩作完。唐伯虎說:“我們得喝足了酒,才能作好詩。”秀才們想看看他倆還出什么洋相,就給他們倒滿了酒。倆人一飲而盡。張靈再寫了個“一上”。秀才們笑得東倒西歪:“鬧了半天這兩位‘才子’敢情就會寫‘一上’啊!”唐伯虎不管他們的哄笑,自個兒又喝了一大杯酒,然后提筆一氣續成了一道七言絕句: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上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向云低,
萬里江天都在望。
秀才們一看,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個叫花子還真不簡單。再一回頭,只見唐伯虎和張靈搖頭晃腦,哈哈大笑地走了。
這一天,唐伯虎和張靈出去游玩,又喝了個大醉,張靈趁著酒意,說了個上聯:
賈島醉來非假倒。
賈島是唐朝后期的詩人,那個有名的“推敲”故事,講的就是賈島。張靈在這兒用了諧音異字,拿了個古人的名字——賈島,來說他倆當時醉得東倒西歪的模樣(“非假倒”——要真倒!),還真挺恰當。唐伯虎聽了,稍微一琢磨,馬上對了一句:劉伶飲盡不留零。
劉伶(líng)是西晉有名的文人,頂能喝酒了。唐伯虎也用了諧音異字,拿劉伶的名字,來形容他倆喝得滴酒不剩的樣子(“不留零”——一滴不剩!),太合適了。
相關人物
張靈,生卒年不詳。生于成化,約卒于正德初,年四十左右。字夢晉,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家貧,與唐寅為鄰,兩人志趣相投,茂才相埒。又同為府學生員,故交誼最深。畫作受唐寅影響極大。工詩文,祝允明弟子。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齊名,并稱“吳中四子”,性落拓嗜酒,好交游,醉即使酒作狂。所畫人物冠服玄古,形色清真,無卑庸之氣。間作山水,筆生墨勁,斬然絕塵。并善竹石、花鳥,清新可喜,書法亦佳。
弘治十三年(1500)嘗為唐寅作《荷池消夏圖》圖錄于《藝林月刊》八十四期。傳世作品有《招仙圖》卷、弘治十四年(1501)作《秋林高士圖》軸(有文徵明楷書題跋)現藏故宮博物院;《漁樂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弘治十七年(1504)作《織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其生平按《吳越所見書畫錄》載:“夢晉與唐六如、祝希哲同時友善,畫更高于六如,死亦更早。”言張靈死在唐寅(1470—1523)之前。徐禎卿《新倩籍》中有記張靈詩文(略),極盡悲悼哀憫之情。按徐禎卿卒于1511年,時唐寅四十二歲,而張靈必卒于徐之前,由此推知張靈生于成化,約卒于正德初,年四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