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與他領導下的朝鮮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生于平壤郊區的萬景臺。朝鮮已故領袖金正日的父親,現任領袖金正恩的祖父。從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去世一直擔任朝鮮最高領導人,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1972年起)、內閣首相(1948年-1972年)、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1972-1993年)、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50-1991年)。1992年被授予大元帥軍銜,1994年去世于官邸錦繡山議事堂。朝鮮1998年修改的憲法規定他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金日成1925年,他隨父親逃亡到中國,在吉林省撫松縣第一小學上了一年學,其后進入吉林市毓文中學。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他取名為金一星,后改為金日成.1932年春,受中國共產黨東滿特委派遣到安圖縣創建了安圖反日游擊隊。其后歷任汪清反日游擊大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第三團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三團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三師(后改為第六師)師長;1938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二方面軍指揮。1937年6月4日,金日成指揮抗聯第六師攻打朝鮮境內普天堡的日軍守備隊,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響。1941年,在日本關東軍重兵圍剿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損失慘重,部隊縮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支隊,金日成任支隊長,同年他率部撤往蘇聯境內,1942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又稱蘇聯遠東方面軍第88步兵教導旅)第一營營長。1945年9月,從蘇聯乘坐軍艦返回朝鮮北部,12月成為北朝鮮地區的共產黨頭號人物,出任朝鮮共產黨北朝鮮分局執行委員會責任書記。1946年8月共產黨與新民黨合并后當選為北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
金日成領導下的朝鮮
1948年9月9日,他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并被選為內閣首相(1953年改為國家元首)。1949年6月當選為合并后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1966年10月—1994年7月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時任朝鮮人民軍司令官。1953年和1955年先后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者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南韓勞動黨領導人李承燁、樸憲永。之后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金斗奉、武亭、崔昌益為代表的親華派(延安派)力量,在1967年至1968年清洗了朝鮮勞動黨內最后一批反對派成員——樸金喆、李孝淳為代表的甲山派后,最終在1972年成為,由他一人掌握了朝鮮黨政軍全部最高權力。
在金日成的領導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一個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系。1956年赫魯曉夫提出反對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之后,金日成一方面指責蘇聯是“灰色分子”、“社會主義背信者”,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體思想,其中結合了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他發表的文章和講話被編輯入38冊《金日成著作》。
金日成于1994年7月8日凌晨2時因心肌梗塞在其官邸內病故,他的遺體現在保存在錦繡山紀念宮中。他的繼承人是他的長子金正日。
家庭
金日成的第一任妻子為金正淑(或寫作金貞淑),生有兩子一女:金正日、金萬一(俄文名為舒拉,1947年在平壤溺死)和金敬姬。金日成的第二任妻子為金圣愛,生有兩子一女:金英一、金慶真、金平一。
金日成的遺體現被永久保存于平壤的錦繡山議事堂(現已改名為錦繡山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