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著名詩人陶淵明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著名詩人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他自述:“自余為人,逢運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zhì)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家《六經(jīng)》,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yè)”的政治抱負。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那種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互相傾軋,爭權(quán)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jié)辣ж摚矣?ldquo;志意多所恥”。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歸田時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后,即在家鄉(xiāng)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并親自參加了農(nóng)業(yè)勞動。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nóng)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chǎn)生了親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饑”,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quán)貴的饋贈,表現(xiàn)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陶淵明的故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jié)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后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于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xiàn)。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quán)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產(chǎn)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后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xù)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yīng)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后來由于農(nóng)田不斷受災(zāi),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jié)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后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jié),成為中國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后接待他。
無弦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jié)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quán)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顏公付酒錢
顏延之在當劉柳后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jīng)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后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jīng)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shè)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傳誦名句: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五柳先生傳》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移居》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傳》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雜詩》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晉書陶潛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歸園田居》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