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
包公包青天大家都知道,那么包拯包青天身上都有些什么樣的故事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歷史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
包公是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年,老包鍘了不認前妻的駙馬陳士美,皇上懷恨,借個名兒便把包公削職為民。就這,皇上還不解恨。當天,皇上把大太監和小太監召到皇宮,耳朵咬耳朵商議一陣。末了,兩個太監對皇上如此這般一說,說得皇上點頭微笑,吩咐照辦,事成大大有賞。
包公削了職,京城大棧小店,都受了皇家囑咐,不準留包公過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就當日動身。包公為官清正,如今兩袖清風,雇不起車馬,由老家人包興挑著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當車,卻沒有料到太監跟在后面盯梢哩。
時當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沒有多遠,便汗流浹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幾桶。這會兒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熱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這里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既無池,也無井,只有一塊瓜地。青蔥蔥的瓜藤上開了黃黃的花,西瓜兒結的溜圓。包公咂咂嘴,周圍又沒人,為了解渴,就摘下個西瓜,放在膝蓋上,用拳頭“嘭嘭”兩下砸開,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們一氣吃了兩個大瓜。兩個像鬼樣的太監早看在眼里,大太監對小太
監說:
“古來君子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還能算是清官嗎?逮他去見皇上!”
正要動手,卻見包公正掏出幾個銅錢,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兩個太監無可奈何地擺擺手:
“吃瓜給錢,那有啥說的。”
傍晚,包公棲息在小鎮一家小客棧,兩個太監也盯著跟進去。包公囊資不豐,就叫了素菜米飯。哪知這客棧小,米不是上熟,一碗里盡是稻谷;包公只得邊吃邊撿,一桌拐子上堆的盡是谷粒。這又讓兩個太監給看在眼里,小太監對大太監說:
“糟蹋糧食遭雷打,捉他去,好為皇上出氣!”
正說著,又見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殼,吃了米粒,真是“盤中之餐,一粒未廢”。這有啥說的,雞蛋里挑骨頭也挑不出來,大太監與小太監,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著走著,就快到淮河邊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兩個太監還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于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個計策:大小太監連夜從小路草行露宿,趕到包公前面,在淮河邊上坐等,單等包公一到,他們一個拉腿,一個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臟東西上。他們以為這樣,包公準會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里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個沾污河水的罪名。這真是啥壞點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臟后,嘆口氣爬起來,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邊小媳婦、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這一洗手,不壞了人家吃用水嗎?于是包公走到河邊,用干凈的左手掬水含到嘴里,然后又離開水邊,到坡上吐出水來沖洗。兩個太監看著,一點辦法也沒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難有雙的鐵清官,就跟他一萬年,也找不到他的臟點。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去回復皇命。
這事一傳出來,老百姓就說:
毒不過皇上,
奸不過太監,
清不過包公。
歷史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包公斬龐國舅
包公巡按到壽州暗訪查案,到了后才知這里的縣官不在城里,他便問隨從:“知縣去了哪里?”有人悄悄告訴他說:龐國舅為皇上采辦銀魚,船阻瓦埠湖。縣官帶著衙役去抓民夫,給國舅的貢船背纖。
老包心里暗暗地納悶,不下來不知怪事多。本來他是來私訪的,因此就未動聲色,找個小客店,把家人包興與行李安排下;自個帶著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馬不停蹄地直奔瓦埠湖。剛到瓦埠湖邊,他就被縣官逮住了。
縣官問道:“你們五個人是干什么的?”“販鹽的。”“叫什么名字?”“我叫包大,他們是張二、趙三、王四、馬五。”“給龐國舅背纖吧!”縣官不容分說,就把纖繩塞到他們手上。
老包來到湖邊一看,果然有十條大官船一字兒排開,桅桿上掛著“龐”字大燈籠。
原來,龐國舅是當朝的一個大奸臣,他仗著是皇上的親戚,無惡不作。吃飽了飯無事干,盡在床上想主意殘害百姓。
前一個月,他用花言巧語哄皇上說,瓦埠湖的銀魚好,做湯特鮮!哪個皇上不愛吃呢?聽他一奉承,就派他來“采辦”。是的,瓦埠湖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那里民諺說:“崗上櫻桃沖里米,瓦埠銀魚天下美。”
還有壽州城里的糕點,都是譽滿全國的食物。龐國舅討了這份職務,就帶著兒子下來了。
他哪里是為皇上采辦?他是“借著中秋買月餅”,更要肆意地撈一把!搞得瓦埠湖兩岸的百姓,雞飛狗跳,家破人亡,紛紛出外逃荒。這不是,船上裝的不僅是搜刮來的金銀財寶,銀魚狗肉,還有沿途搶來的一些貌美的民間婦女,每條船都是沉甸甸的。
農諺說:“三九四九,到處凍個大疙瘩。”冬日水淺逆風,可苦了背纖的人,一個個凍得臉面生瘡,腳手開裂,有些人架不住,就倒在了瓦埠湖的兩岸。老包當然未玩過這“猴”,如今也只得忍著。
一天,船在一個集鎮邊靠了岸,龐氏父子帶著爪牙上岸了。老包閑著沒事,就一條船一條船地看看。在第五條船上(正是龐氏父子坐的)坐著一個少婦,姿色出眾,穿戴非凡,可是滿眼淚水,在那里抽抽泣泣的,異常傷心。
老包問道:“大姐,你是龐家何人?有什么傷心的事?”那婦女驚覺,四顧無人,放聲大哭,繼而說道:“妾乃李秀才之妻。我丈夫新近中舉,回家祭祖,沒有躲避,叫龐子瞧見,把我搶到船上。我夫就寫了副對聯,云‘曰忠,曰孝,口口聲聲敬皇上;又搶,又奪,樁樁件件害百姓’,告到知縣那里。哪知知縣為虎作倀,不但不理,反把我夫交給他們,他們把他殺死,剁成肉泥,每天灑一點到湖里去喂魚,慘啊!”
老包聽了也異常氣憤,只是不動聲色地說:“大姐,聽說開封府包大人鐵面無私,你給我個憑記,我替你告狀去!”那少婦一聽,忙站起來,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包了點船頭筐子里的肉泥,又從身上拿了一條羅帕包著扔給老包,說:“大哥,我謝謝你!這一生不能報,來生當牛作馬再報!我之所以茍且偷生,正是為了這一天。”老包向少婦點點頭,收下那包東西,聽到人嘶馬叫,知道龐氏父子回來了,就趕忙跑回第一條船邊,把羅帕包交給馬漢,說:“悄悄地快回壽州城,宣布巡按大人到!”“是!”馬漢接受了使命,悄悄地溜了。
龐氏父子一回到船上,那少婦“通”的一聲,跳到了湖里。爪牙們折騰了半天,也未撈到尸體。船到壽縣,只見旌旗蔽日,“肅靜”、“回避”兩面大牌橫在路中,市塵喧囂,人聲鼎沸,要知縣趕快迎接巡按包大人!知縣嚇慌了,連滾帶爬地從船上下來,就跪在旗子下,連稱:“死罪,死罪,有失遠迎!”連頭都不敢抬。
龐國舅假惺惺地也從船上下來,說:“包卿,辛苦了!包卿,辛苦了!”巡按大人“包”的旗子下,無人答話兒。龐國舅正在那兒張望找尋,冷不防,老包從他的身后過來,挽著他說:“龐國舅,想不到我老包給你背了三日纖吧?哈哈!”龐國舅回頭一看,包拯赤著腳,背上繞了纖繩,他開始“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繼而壞點子又上來了,對爪牙們喝道:“混蛋,怎么把包大人拉來背纖!”隨即親手拿下纖繩扔掉。家人包興幫老包穿上袍服,他狗顛屁股似地忙著。
老包說:“國舅,這次為皇上采辦銀魚辛苦了!‘曰忠,曰孝,口口聲聲敬皇上’!”“哪里,哪里。”“‘又搶,又奪,樁樁件件害百姓’!”“包大人,你說的我不懂。”“嘿嘿,不懂?你‘豬鼻子插蔥——裝象’!我問你,李秀才在哪兒?”“我不認得他!”“昨日船上跳水的那少婦是誰?”“是丫環!”“哼哼!王朝,把羅帕包當國舅面解開。”“是——”王朝解開羅帕包,包里是李秀才妻子的一張狀子,還有李秀才寫的對聯和李秀才被殺的肉泥,血跡斑斑。龐國舅不敢瞧看,曉得事情不妙,雙膝跪在地上,叩頭如小雞吃米,口口聲聲哀求道:“包大人,請看皇上的面子,饒了我這一遭吧!下次再也不敢了。”
老包說:“呸!升——堂!”“喳——”老包提筆判道:“龐氏父子,榮膺顯爵,身受皇恩,豺狠狼貪,殘害百姓,雖皇親國戚,亦罪不容赦,虎頭鍘且把威使。
知縣身為百姓父母之官,助紂為虐,狡而多詐,是宜刀割首級,示眾三日,立即押赴瓦埠湖畔執行!”“喳!”一聲鑼響,龐氏父子和知縣就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