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學家阮瑀的簡介
阮瑀,字元瑜,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漢魏文學家阮瑀的簡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漢魏文學家阮瑀的簡介: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年輕時曾受學于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后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
阮瑀的音樂修養(yǎng)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于音律。
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阮瑀,字元瑜,東漢末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鄴中七子之一。年輕時曾拜蔡邕為師。因得名師指點,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于當時。相傳曹操聞聽阮瑀有才,為搜羅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應,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見,匆忙中阮瑀逃進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燒山,這才逼出阮瑀,勉強應召。由于阮瑀多次辭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賓客時,把他安排在樂隊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氣,不想阮瑀精通音律,即興撫弦而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一方面歌頌了曹操的事業(yè),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愿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聽完,大為高興,請他做司空軍謀祭酒官。從此以后,曹操軍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陳琳之手。
建安十六年,阮瑀隨軍西征關中,曹操請他代筆寫一封書信。他騎在馬上沉吟片刻,揮毫點就,呈給曹操。曹操提筆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損半字。
阮禹的詩存十二首,有《阮元禹集》輯本一卷。
詩歌《駕出北郭門行》是其生活在鄴城時期,學習樂府民歌自制新辭有感而為: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下車步踟躕,抑折枯楊枝。顧聞丘林中,叫叫有悲啼。借問啼者誰:'何為乃如斯?''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親母何可見,泗下聲正嘶。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資?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guī)。"
作品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通過一個孤兒受到后母虐待和遺棄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家庭關系的冷酷無情,反映作者對當時社會上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的關切以及對受害者不幸命運的無限同情。
“建安七子”相關信息:
“建安七子”中陳琳、阮瑀、徐干等人,也都有一些比較著名的作品。陳琳和阮瑀雖以章表書記見稱于時,但詩歌創(chuàng)作亦較突出。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假托秦代筑長城之事,描寫繁重的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頗具現(xiàn)實意義。 飲馬長城窿,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全篇以對話的方式寫成,語言質(zhì)樸,感情深摯,格調(diào)蒼勁而悲涼,十分接近樂府民歌的風格。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描寫一孤兒遭受后母虐待的情狀,從側面反映出漢末世風日下的社會現(xiàn)實:
駕也北郭門,馬樊不肯馳。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顧聞丘林中,噭々有悲啼。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guī)。
其風格與漢樂府民歌<孤兒行>頗為接近。徐干詩今存4首,都是五言詩。其中<室思詩>為擬思婦詞,共分六章,描寫思婦憂愁苦悶的心緒,文辭凄厲深婉,感情哀怨纏綿,堪稱佳作。而“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二句,尤為后人推重。另一首<情詩>在情調(diào)與風格上也都與此詩相似。徐干的<答劉楨詩>,表現(xiàn)他與劉楨的誠篤友情:
與子別無幾,所經(jīng)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詩語高簡渾樸,頗能反映建安時人通脫真率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