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歷史簡介
引言:這部巨著雖然虛構朝代、地點,而且假借了女媧補天的神話作為故事的因源。卻不經意中反映了清帝國下貴族的生活紀實。并且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活、婚喪祭祀制度,乃至服裝穿戴、飲食藥膳、建筑亭閣、園林造景、舟車行轎等等層面。
《紅樓夢》的歷史簡介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中國的一部古典長篇章回小說,亦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傳。現今學界普遍認為通行本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不知為何人所作。但民間普遍認為為高鶚所作,另有一說為高鶚、程偉元二人合作著續。
紅樓夢情景
《紅樓夢》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構成了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紅學,這在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自胡適作紅樓夢考證以來,一般認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運投射在《紅樓夢》一書。
《紅樓夢》的主題
作者以貴族家庭的興衰為主軸。為避免文字觸及時事被清政府干涉,于是虛構朝代,隱去真事,并以描寫閨閣女子來避諱。不過此書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及薛寶釵之間的三角戀愛。
《紅樓夢》的涉獵
這部巨著雖然虛構朝代、地點,而且假借了女媧補天的神話作為故事的因源。卻不經意中反映了清帝國下貴族的生活紀實。并且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活、婚喪祭祀制度,乃至服裝穿戴、飲食藥膳、建筑亭閣、園林造景、舟車行轎等等層面。全書中有很多關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寫與戲謔。
《紅樓夢》的情節
該書由于影射清宮皇權更迭,成書后受當時嚴密文字獄制度破壞,主要分為兩個版本系統。一為通行本系統,即市面上流行的編、續者為高鶚的版本,全書一百二十回;二為抄本系統,據考證作者是曹雪芹,此版本僅有八十回存世,具體情節與通行本前八十回大體一致,所不同抄本帶有“朱批”(脂硯所書對書中內容情節人物之見解、感慨、評語等)而細節諸句略有不同。一般認為通行本是以抄本作為藍本修改并續作的。因此情節分別介紹。
《紅樓夢》的藝術特點
紅樓夢是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每個章回雖然彼此獨立,卻又各有相關,有學者指出紅樓夢所采用的是一種全然不同于西方小說的結構方式,作者采用許多小事件堆疊成為一個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構,以數個大主軸穿插眾多小故事而成。在小說中還包含著詩、詞、曲、賦、偈、酒令、笑話、謎語、題匾、八股文等各種不同文體的創作與批評。乃至有命理卜辭、脈案藥方、訟狀塘報等。而本身已是長篇小說。涉及的文字題裁,包羅萬有,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