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時期發生了什么大事
導讀:明世宗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于煉丹。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癡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但他也并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那么嘉靖時期發生了什么大事,跟著小編去看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時間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于明神宗),年號嘉靖,與楊廷等朝臣在議父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史稱“大禮議”之爭。明世宗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后史譽之謂“中興時期”,后期崇信道教,并癡迷于煉丹,致使發生“壬寅宮變”,便不再理政。1565年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明世宗。1566年明世宗駕崩,終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明世宗
人物
在嘉靖時期出現了夏言、張璁、嚴嵩、徐階、高拱等人。他們都掌控著國家大權。在這里面的嚴嵩可是明代第一奸臣。徐階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政治家.
“宮變”
1541年(嘉靖二十年),宮女楊金英等人發動“宮變”,企圖勒死朱厚熜,未遂,當事者21人被分尸處死。后朱厚熜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采取厘革縮弊、振興綱紀等改革措施,下令退還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軍校匠役10萬余人,開創了嘉靖年間的“新政”時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
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長生不老,竟長期不視朝政,由嚴嵩執掌大權,政治腐敗,不僅“新政”未能徹底實施,反使國勢日趨沒落,政治和經濟都出現深刻危機。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駕崩,時年60歲。
筑城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決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遺址,四面環繞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規劃的外城長七十里,東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設城門十一座、敵臺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門外和通惠河設置水閘兩處,其他低洼地帶設置水關八處。由于工期浩大,在嚴嵩的建議下改為先修筑南面,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許可。后因用兵頻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災后將財力物力集中于宮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沒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門的甕城。嘉靖初年還在四郊新建了地壇、日壇、月壇。
“大禮議”政治事件
1524年(嘉靖三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對,發生了歷時三年半之久,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員受到不同懲罰,其中杖死17人。終于追尊其父為后帝,改獻陵為顯陵,按皇帝陵寢的規模擴建,耗費白銀48萬余兩。
明世宗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于煉丹。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癡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但他也并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如果說他是昏君的話,那么他比他的孫子朱翊鈞(明神宗)好多了。
明世宗是個極其聰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卻十分小氣,又喜歡亂花錢,也很要面子。能與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階,嚴嵩這類的官場老手。總而言之,明世宗不是一個像商紂一樣的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