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翻牌子
每個牌子代表一個嬪妃,翻了哪個牌子皇上就臨幸哪個妃子皇帝翻牌子前,宦官會給皇帝看每個宮妃的圖象還有她的一些信息,比如這個妃子擅長什么,什么出身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明朝時期的翻牌子。
明朝時期的翻牌子簡介
皇權制度是古代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而皇帝的后宮佳麗三千更是人盡皆知的事。現在許多古裝劇里都有皇上“翻牌子”的故事情節,早些時候皇帝寵幸嬪妃并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直到明朝,對于皇帝的夜生活管理,才達到了一個相當嚴密的制度化、常態化的程度。于是,皇帝在夜生活之前的“翻牌子”制度應運而生。
明朝管理皇帝夜生活事務的機構稱為敬事房,最高的負責人稱為敬事房太監,其任務是安排、記載皇帝和后妃的性生活。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時,敬事房太監必須詳細記錄年、月、日,以作為受孕的證據。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寵愛的嬪妃都各有一張綠牌,即末端染綠的名牌。在皇帝吃晚飯時,敬事房太監會把十幾張或幾十張名牌置于大銀盤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畢,他就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翻牌子”。
此時,皇帝把其中的一個名牌翻轉過來,放回銀盤。這個名牌上的嬪妃便被皇帝選中了。敬事房太監退下后,就通知這個被選中的嬪妃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皇帝就寢的時間到了,敬事房太監就脫去這名嬪妃全身衣服,用羽毛制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體,背她入皇帝的寢宮。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然后,敬事房太監和另幾個太監就守候在皇帝寢宮外面,等候皇帝的夜生活結束。如果規定的時間到了,太監就會高呼“時間到了”,皇帝如果沒有回聲,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復三次,就一定要把這名嬪妃背回去。同時,敬事房太監還要記錄年、月、日、以作為日后受孕的證據。生孩子與否,對這名嬪妃日后身份的高低有很大影響。
可以說,敬事房太監在這個問題上擁有很大潛在權力。雖然從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決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準備工作、運送嬪妃、掌握時間、檔案記錄等具體環節上都可以鉆空子,做手腳。嬪妃們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監就可能倒大霉,所以她們對敬事房太監都很巴結,常給太監們一些好處。
延伸閱讀
如果皇帝看上了這個妃子,就把與這個妃子對應的牌,宦官就可先行到這個妃子所在的宮殿通知妃子,在這中間畫匠及當夜值班太監就比較重要,一個妃嬪想要獲得皇帝的寵幸首先要給皇帝的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那畫像就比較重要的,然后就是值夜太監的好話,皇帝看上一幅畫不一定就會決定去,這時如果身邊的太監說些好話,比如這個妃子小時候的過人之處,象說過什么驚人的語句,做過什么驚人的事情,擅長什么技藝,總之就是要引起皇帝的興趣,這些太監一般都收到妃嬪的好處。王昭君就是沒給畫師好處,畫師故意把她畫丑,沒得到漢元帝注意的 唐朝后宮侍寢制度
皇后.
*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彩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朝定有陪侍御寢的一定順序,按照月圓月缺來定.每月的前十五日為漸滿,后十五日為漸缺,所以從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輪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則反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 皇后及三夫人有優先權,九嬪以下則"九九而御",即每九個人共同承恩一夜.
詳細一點來說,初一到初九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初十到十二是二十七世婦每九人共享一夜,十三是九嬪,十四是三夫人,十五就是皇后獨享,同樣,十六也是皇后獨享,十七是三夫人,十八是九嬪,十九到二十一是二十七世婦每九人共享一夜,二十二到三十則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
整體來說,皇后兩夜,三夫人兩夜,世婦六夜,御妻十八夜,對嬪妃而言是公平的分配,然而對于天子來說,既不能自由選則,又要一次應付好多個,實在不算愉快的事.
雖然后宮嬪妃入侍寢宮的規定明明白白,但因為嬪妃數目眾多,不時有人身體不適或月事到來,所以選擇每一夜的當班人很煩雜費事,易起弊端,因此宮內多半設置"女史",專管嬪妃入侍寢宮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