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的歷史評價
金岳霖是把西方現(xiàn)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jié)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較高素養(yǎng)的哲學和邏輯學專門人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岳霖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金岳霖的歷史評價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張岱年:我的家兄張生輔先生說過,現(xiàn)在中國如有個哲學界的話,第一人是金岳霖先生。
現(xiàn)代著名思想史學者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①中國近50年思想方法上,真正能融會各種方法系統(tǒng),另立一新的方法系統(tǒng),在中國近日恐怕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人了。②思想過于周密,理論過于深邃,而文字過于謹嚴,不善于用符號的人不能了解其學說思想,而善于運用符號的人既不多,故了解金先生的學說思想的人甚寥寥。
更新大師馮友蘭:①金先生的風度很像魏晉大玄學家嵇康。嵇康的特點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爛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邏輯性強;欣賞藝術(shù),審美感高。我認為,這幾句話可以概括嵇康的風度。這幾句話對于金先生的風度也完全可以適用。②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記憶中的金先生,相互輝應(yīng)。嵇康的風度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所說的‘雅人深致’、‘晉人風流’的具體表現(xiàn)。金先生是嵇康風度在現(xiàn)代的影子。
詩人徐志摩:金先生的嗜好是撿起一根名詞的頭發(fā),耐心地拿在手里給分。他可以暫時不吃飯,但這頭發(fā)絲粗得怪討厭的,非給它劈開了不得舒服。
邏輯學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兩個很不相同的理想。這兩種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薦,值得追求。但我不以為一個人可以同時追求這樣一對難于兼得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蒲橋集》):金先生治學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學叢書里的《邏輯》,我所知道的,還有一本《論道》。
中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殷海光(《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曾這樣描述當年金岳霖對他的影響:“在這樣的氛圍里,我忽然碰見業(yè)師金岳霖先生。真像濃霧里看見太陽!這對我一輩子在思想上的影響太具決定作用了。他不僅是一位教邏輯和英國經(jīng)驗論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極強烈的知識分子。昆明七年教誨,嚴峻的論斷,以及道德意識的呼喚,現(xiàn)在回想起來實在鑄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論他本人,他是那么質(zhì)實、謹嚴、和易、幽默、格調(diào)高,從來不拿恭維話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際一點也不含糊。
哲學家賀麟:(《《邏輯》》)國內(nèi)惟一具新水準之邏輯教本。
華東師大哲學系教授楊國榮:中國近代新實在論的另一重鎮(zhèn)是金岳霖。但與馮友蘭以人生哲學為目標構(gòu)建新理學不同,金岳霖的注重點更多地指向認識論與方法論,其理論與新實在論有親近的一面,也有與之相出入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金岳霖的理論建樹可以看作是中國近代實證主義思潮的邏輯終結(jié)。[3]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他隨便得很,教授沒有像他那么隨便的,他有時候在講壇上走來走去,這個不說了,有時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對著大家,在那里講課。他還有個特點,他不寫字,很少在黑板上寫字,也帶支粉筆,不過沒什么用。
張申府:在中國哲學界,以金岳霖先生為第一人。
費正清(《自傳》):(金岳霖)英語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能在音調(diào)、含義、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語中最細微的差別。
金岳霖主要成就
哲學思想
金岳霖是第一個運用西方哲學的方法,融會中國哲學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學體系的中國哲學家。他創(chuàng)建的哲學體系,其中包括本體論和知識論。《論道》一書是他的本體論;《知識論》一書是他的知識論,即通常所說的認識論。他的知識論是以他的本體論為基礎(chǔ)的。這個哲學體系,不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金岳霖走過的哲學之路及其創(chuàng)建的哲學體系,為研究中國哲學,推進和發(fā)展中國哲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guān)于《知識論》,金岳霖曾經(jīng)說過:“這本《知識論》是一本多災(zāi)多難的書。抗戰(zhàn)期間,我在昆明時已經(jīng)把它寫完了。有一次空襲警報,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邊的蛇山躲著,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報解除后,我站起來就走。等到我記起時,返回去稿子已經(jīng)沒有了。這是幾十萬字的書,重寫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寫。《知識論》是我花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本書!”
金岳霖最早把現(xiàn)代邏輯系統(tǒng)地介紹到中國;他深入研究了邏輯哲學,并把邏輯分析方法應(yīng)用于哲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金先生認為,“各種學問都有它自己的系統(tǒng)”,“既為系統(tǒng),就不能離開邏輯”。就是說,各門學問要系統(tǒng)化,都必須運用邏輯工具。哲學這個學問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確化和系統(tǒng)化,也必須完善和發(fā)展邏輯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學就以細密的邏輯分析見長,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嚴密論證的特色,形成一種獨特的嚴謹學風。
哲學本體論
在哲學本體論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個基本哲學范疇,認為個別事物都具有許多殊相,而殊相表現(xiàn)共相。個別事物還具有一種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樣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構(gòu)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認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變動生滅乃至整個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和規(guī)律,也就是道。
《論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中系統(tǒng)最完備,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本體論專著。書中以道、式、能為基本范疇,采用邏輯學書寫形式,每一條都是一個邏輯命題,通過純邏輯的推演建構(gòu)出獨特的本體論。這本書的問世使中國學術(shù)史產(chǎn)生了方法論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輕邏輯的中國文化圈中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書充分體現(xiàn)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風格,他用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最高概念“道”將“式”、“能”統(tǒng)括起來,成為他的哲學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書中大量采用無極、太極、理、勢、體、用、幾、數(shù)等中國傳統(tǒng)哲學術(shù)語,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國傳統(tǒng)哲學命題,但賦予新解。
認識論
在認識論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獨立于認識主體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個別事物的變動生滅,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關(guān)聯(lián)。認識主體通過他的認識活動就可獲得許多關(guān)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題。認識主體同時又應(yīng)用他已獲得的意念、概念、意思與命題去規(guī)范和指導(dǎo)他對本然世界的認識。金岳霖認為,認識有一發(fā)展過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知識論
金岳霖曾經(jīng)說過:知識論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問題,它是以知識為對象而作理論的陳述底學問。它是學問,它有對象,有某某套的問題,對于每一套的問題,歷來研究這門學問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底綜合成一理論的系統(tǒng)。它與別的學問底分別下節(jié)即提出討論。知識論既以知識為對象,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是知識究竟是甚么。
看了“金岳霖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關(guān)于歷史名人的愛情故事
2.中國哲學大一論文
3.關(guān)于歷史名人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