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鎮起義是哪六鎮
北魏時期,邊鎮軍事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爾朱榮實力最盛。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的反漢化的六鎮起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鎮起義是哪六鎮,歡迎大家閱讀。
六鎮起義是哪六鎮
1、沃野鎮,最早在沃野縣,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境內臨河縣的西南方向。后來,遷徙到漢朔方城,在今天的內蒙古杭錦旗的北方。最后,又遷徙到內蒙古五原縣的東北方,烏加河的北邊。
2、懷朔鎮,位于今天的內蒙古境內固陽的西南方。后來,改成了朔州。
3、武川鎮,位于今天的內蒙古境內武川縣西方。原名叫做黑城,后來改名叫做武川。最后把鎮改成了郡,改名叫做神武郡,屬于朔州。
4、撫冥鎮,位于今天的內蒙古境內卓資縣的北方。
5、柔玄鎮,位于今天的內蒙古境內興和縣的西北方向。
6、懷荒鎮,位于今天的河北張北。并且在六鎮的東邊,還有御夷鎮。原來的名字叫做御夷城,位于今天河北沽源的東北方向。后來便成為鎮,位于今天赤城的西北方向。
六鎮起義有什么影響
爾朱榮崛起
葛榮義軍發展的同時,爾朱榮勢力也急劇擴大,高歡、段榮、尉景、蔡俊等懷朔豪強先叛洛周,后背葛榮,投奔秀容。爾朱榮器重高歡,常參軍謀。并州刺史元天穆與爾朱榮勾結,勸其襲取洛陽。武泰元年三月,爾朱榮以胡太后鴆殺孝明帝為借口,自晉陽出兵向洛陽,至河陰。四月,立元子攸為帝,沉太后于河,殺朝臣二千余人。契胡酋長爾朱榮為首的北鎮豪強、酋帥集團控制了北魏政權。
七月,葛榮圍鄴,眾號百萬。九月,爾朱榮率精騎出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與義軍展開會戰,爾朱榮使侯景為前驅,高歡陣前誘降。葛榮輕敵,爾朱榮出奇兵,表里合擊,葛榮兵敗被俘。義眾星散,為契胡分頭押領。十月,葛榮犧牲于洛陽。
十二月,葛榮余部韓樓據薊城反,爾朱榮以賀拔勝為大都督﹐屯中山以備韓樓。永安二年(529)九月,爾朱榮遣侯淵率兵鎮壓韓樓,韓樓棄薊城出走,途中被俘殺,六鎮起義至此失敗。
北魏分裂
高歡不僅有一個“賀六渾”的鮮卑名字,還娶了一個鮮卑貴族出身的婁昭君之后為妻。他實在是一個鮮卑化了的漢人。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方爆發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的大起義。高歡認為時機已到,便帶著個人野心,先后參加了破六韓拔陵、杜洛周、葛榮等領導的起義隊伍。在義軍中暗集死黨,窺測時機,發展個人勢力。后來,他看到契胡酋長爾朱榮勢力強大,便與死黨尉景、段榮等叛離義軍,投奔爾朱榮,并很快贏得爾朱榮的信任,取得親信都督(爾朱榮衛隊長)的職位。永安三年(53O年),魏孝莊帝誘殺爾朱榮于洛陽,高歡乘爾朱氏混亂之機,說動當年被爾朱榮兼并的六鎮起義軍二十余萬眾軍民歸順自己,并把他們帶往河北,,這二十多萬之眾的六鎮兵民,遂成為日后高歡起家的政治資本和軍事力量。
第二年,即北魏普泰元年,高歡率眾進據冀州(今河北冀縣),籠絡當地世族地主,利用民族隔閡,煽動反爾朱氏情緒,一時人聲鼎沸,勢力陡增。永熙元年(532年)三月,爾朱兆率二十萬大軍進攻高歡。高歡以逸待勞,以少勝多,重創爾朱軍,乘勝進據魏都洛陽,成為實際控制北魏政權的“太上皇”。這年的七月,高歡攻克晉陽,徹底鏟除爾朱勢力。在晉陽建立大丞相府,定居晉陽遙控朝政。從此,高歡及后來的北齊歷代帝王,刻意經營晉陽,使晉陽成為北魏、東魏、北齊三代實際上的政治中心,史稱“霸府”。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不甘作高歡傀儡,高歡兵進洛陽廢其帝位,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史稱東魏。另一軍閥宇文泰率領自己的部眾西入潼關,亦擁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北魏遂告消亡。中國北方也從統一走向分裂,但是這種分裂是暫時的,不久,宇文泰的后繼者就會統一北方,再統一中國。
看了“六鎮起義是哪六鎮”還想看:
1.六鎮起義是哪六個鎮
2.六鎮之亂的結果
3.北魏六鎮起義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