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刺客
說起刺客,我們印象中的大概會是一個用黑布蒙住臉,眼神銳利而詭秘,但行動總有些賊頭賊腦的家伙吧。事實上,歷史上也有人對刺客充滿了崇敬,一起來看看歐洲歷史的刺客有誰,歡迎閱讀!
歐洲歷史的刺客
最骯臟的刺殺
荷蘭國父:奧倫治親王
1568年的搗毀圣像運動揭開了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爭取獨立的序幕。在這場運動中,荷蘭當時最大的貴族--威廉.奧倫治(奧倫治親王)的向背舉足輕重,就階級情感來說,他受過西班牙前國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情感來說,身邊荷蘭人民的吶喊和鮮血又使他寢食難安。一度搖擺不定的他,最終終于同荷蘭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當時最強大的帝國--西班牙帝國的不歸路。
從此,他成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釘,肉中刺,成為全國頭號通緝犯。菲利普二世懸賞巨額賞金要他的人頭。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奧倫治親王領導下的荷蘭獨立力量在尼德蘭北方站穩了腳跟。荷蘭各省準備在1584年7月12日擁戴德高望重的他為國王。但在大喜日子到來之前兩天,悲劇發生了。
7月10日,奧倫治親王與雷瓦登共進午餐后,正在閑談中,侍衛上來報告說:“巴爾塔薩已經辦好了護照等一切手續,特來領取幾封親王寫給法國公使的信件。”
巴爾塔薩是個法國人,職務是為親王往法國傳遞信息的驛使,剛剛到親王身邊做事不久。
當奧倫治親王走下樓梯時,已經隱藏在樓梯口旁一個圓柱后面的巴爾塔薩,突然向親王猛撲過去,舉起手槍開了三槍,槍槍打在親王的要害處,一代偉人就此倒下,永遠沒有起來了。
刺客趕忙逃跑,但在門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當場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普二世派來的奸細,刺殺親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贏得菲利普二世的巨額賞金和爵位。最后,他在受到烙鐵、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斬首。
奧倫治親王的子孫繼承了他荷蘭執政的位置,最終贏得了荷蘭獨立,并成為荷蘭時代相襲的王室
最悲痛的刺殺
法國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
16世紀是法國在向一個成熟的近代民族國家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時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紛爭之中。在當時整個歐洲的宗教沖突之中,形勢最復雜的是法國,因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勢均力敵。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羅謬之夜”以來,法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和騷亂之中,在此后連續有兩個國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陣營,轉而同情甚至幫助新教而被一個天主教狂熱分子刺殺,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則更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國南部邊境一個叫納瓦拉的小邦的國王,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無嗣而亡,作為后者遠親的亨利四世得以繼承王位。當時法國處于宗教戰爭“胡格諾戰爭”之中,亨利四世親自上陣廝殺,顯示了極好的軍事才能。但真正顯示亨利四世的偉大人格的是1593年,鑒于法國天主教徒占多數的現實,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著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為法國國教,同時承認新教的信仰自由和應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體現宗教寬容精神的杰作,最終給法國帶來了和平。此后亨利四世致力與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蘇利途中經過一條狹隘的街道,前面兩輛車相撞堵塞了交通,國王的車右輪又陷在溝里。這時,國王的車正好停在一個店鋪門前,而店鋪的招牌上畫著一支箭射穿一顆戴著王冠的心。尾隨在后面的一個叫拉韋拉克的瘋子,或許從中受到某種啟示,腳踏車猛然向國王刺去,國王大聲呼喊“我被刺啦”!,拉韋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隨后當場被捉,他也沒想逃跑。
拉韋拉克據說是個瘋子,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時刻在困擾著他,那就是行刺國王,人們還給這種病起了名字,叫弒君病。
后來,安娜王后(亨利四世的兒媳)輔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時,曾對他說,要學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學你的父親(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問為什么,安娜說,亨利四世去世時,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時,大家都笑。不錯,法國歷史上的名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侖等,但像亨利四世這樣在功業上和人格上都無可指摘的,只有他一人。
最成功的刺殺
瑞典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
當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無異于世外桃源,以高收入、高福利、高文明聞名于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歷史上也有過貪污成風,秩序混亂的時代,那是在18世紀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戰爭失敗的重創之后,貴族乘機奪權,進入了所謂的“自由時代”。
1772年,受制于貴族統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貴族階級內部的矛盾,以及僧侶、市民、平民三個階級對貴族的不滿,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解散了國務會議,恢復了專制王權。就這個角度來說,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奪取權力之后,卻不但未能解決國內的財政危機,反而冒險挑起與俄國的戰爭,結果損失慘重,國內大批軍官嘩變。他的生活也十分奢華,他迷戀話劇,被后人成為“天才演員”。
這里還要補充說明一下化裝舞會。化裝舞會是歐洲宮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種娛樂,就是在舞會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裝成神仙、鬼怪等,這樣就有利于毫無拘束地投入到舞會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準備參加晚上的化裝舞會。有人向他告密說,拒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聽了哈哈大笑,因為類似的謠言他已聽過不下幾十次,還不都是空穴來風。當天晚上當舞會進行到高潮時突然有個人從背后向國王開了一槍。舞會頓時慘叫陣陣,亂成一團,兇手乘亂逃跑,但沒跑出多遠便被抓獲。
兇手是一個叫做安斯特洛姆的御林軍隊長,而他的后臺是當時的大貴族--皮薩林。古斯塔夫抑制貴族階層的政策使貴族中有不少人對他切齒痛恨,加上對他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滿,使他周圍形成了一個要除去他的集團。
13天后,古斯塔夫醫治無效去世,臨終前留下兩句話:“殺他的是法國的雅各賓派,寬恕殺他的人。”但兇手被鐐銬示眾之后連抽三天的鞭刑,最后砍頭分尸投入海中。
最可惜的刺殺
亞歷山大二世
1814年,當亞歷山大一世率領大軍威風凜凜奔馳在法蘭西大地上時,作為打敗拿破侖的主力的沙皇俄國,其榮耀也達到了高峰。此后40年中,俄國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歐洲憲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鎮壓了本來與己無關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使沙俄從榮耀的頂端跌落到了恥辱的谷底,本來想從多年的手下敗將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塊肥肉,沒想到遭遇英、法兩國的橫加干涉,在這場戰爭中,沙俄的落后和腐敗暴露無遺,從槍到船到路,都于英法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戰連連敗北的情況下精神崩潰服毒自殺。重振這個老大帝國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身上。
亞歷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農奴制已經成為俄國進步的瓶頸,這個問題牽涉面是如此之廣,以至于歷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觸動它。但歷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面前,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
1861年,沙皇終于下詔進行改革。在解放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的同時,又規定全部土地仍然歸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但贖金常常高出土地實際價格兩三倍。亞歷山大本想使農奴主和農奴都感激自己,但被解放的農奴感受到最多的卻是混亂和不知所措,他們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使用的實際上減少了,紛紛認為自己受騙。結果,農民的反抗斗爭更加激烈,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亞歷山大二世是歐洲歷史上遭到刺殺最多的帝王之一。從1866年到1880年,亞歷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劃的未遂刺殺至少有5次。1879年,新成立的激進組織民意黨執行委員會判處亞歷山大二世死刑,組成了專門的刺殺組織,訓練專門的刺殺人員。亞歷山大成為靶子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改革遭到反感之外,俄國政治體制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而亞歷山大晚年腐化的生活看來也已經不能再推動歷史的發展了。
在經過兩次未遂刺殺之后,民意黨的不懈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1881年3月1日,沙皇的馬車從冬宮出來轉過街角,早已埋伏在那里的羅斯薩柯夫沖上前投出一顆炸彈,將沙皇的衛兵炸成重傷。沙皇以為自己又逃過一次刺殺,他從馬車里出來,想察看傷者的傷情并說幾句安慰的話,這時又一顆炸彈飛了過來,沙皇倒在血泊之中,行刺者叫格里涅維茨基,他本人也被炸死。
當天下午,亞歷山大二世因流血過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殺的重要原因,這也許是他當初怎么也想不到的。
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盡管不徹底,但終被證明是推動歷史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