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訪美的意義
日本歷屆首相訪問美國的背后隱含了什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日本首相訪美的意義,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日本首相訪美的意義:
一、安倍訪美
筆者曾經向媒體朋友提過一個問題:“日本首相在經歷了很長時間以后的正式訪美,首相的對手是美國的民主黨總統,并且任期即將到期,而日本國會正在審查有關《安保法制》,美國經濟強勢,日本經濟慢慢地恢復,美國正在針對華,對俄焦頭爛額,所以對日本并不怎么關心,下一任美國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總統后選人共推一位,而共和黨候選人則是群雄角逐”。
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安倍首相的任期?不對,這是克林頓總統時期的日本小淵惠三首相訪問美國。
當時小淵惠三首相訪美,與本次安倍首相的訪美很相似。
(1)、當年小淵首相訪問西部(洛杉磯,芝加哥)以及東部華盛頓,共一個星期。
(2)、克林頓總統因“萊溫斯基事件”也遭到國會彈劾,雖然經濟恢復,但是政治上成為瘸腳鴨。
(3)、當時安保指針在日本國會內剛通過,日美的2加2會談正式開始。
(4)、美國是高科技旋風,股市超過11000點,而日本金融不安,利率接近為零(現在美國金融開始恢復,安倍經濟學還在路上)。
(5)、北約轟炸科索沃,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美中關系惡化,而俄羅斯也介入(現在是烏克蘭問題,中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俄關系)。
(6)、美國總統大選,戈爾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而小布什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在民主黨是克林頓,共和黨或許是杰布)。
二、日本歷屆首相訪美
從歷代日本首相訪問美國看,在外交上,訪問對方的級別是有“國賓”“公賓”“正式訪問”的區別,首相不是國家元首,所以“國賓”的可能性沒有,所以“正式訪問”是最高的待遇,再看看日本最近正式訪問美國的首相:
(1)、中曾根康弘(1987年)里根(第7年)
(2)、小淵惠三(1999年)克林頓(第7年)
(3)、小泉純一郎(2006年)布什(第6年)
(4)、安倍晉三(2015年)奧巴馬(第7年)
看明白沒有?日本首相正式訪問美國幾乎是10年一次,一位首相在任只能有一次正式訪問,并且正式訪問美國的首相都是在任時間長的首相,美國如果認為這個首相做不長,就不會接受你正式訪問美國,時間基本上是國會中,特別是長期放假中的訪問(5月或者7月),對方也是長期的美國總統,在任職末期,有時間接待你。
很多日本政治評論家這樣認為,在美國政權初期時,日本往往被美國輕視,直到政權末期,很多美國領導人才發現日本的重要性,這樣會邀請日本領導人前往美國。
筆者還有一個視點,就是筆者在去年的專欄中多次提到過,安倍善于利用對日本友好的智庫進行外交活動,如本次幕后推手的美國戰略與安全研究所,以及積極推動日美外交的笹川和平財團等,沒有這些組織幫助,安倍首相的這次訪問美國的級別還不會這么高,并且安倍首相還巧妙地借用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如山中教授,以及日裔人士為自己的成功訪美進行準備。
所以只有一句話:所有的辛勤準備,促成了本次“成功”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