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
克萊門特·理查·艾德禮是英國工黨政治家,帶領工黨于1945年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并意外地擊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的丘吉爾,成功自1945年至1951年出任英國首相一職。那么,下面給大家介紹這位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
首相生涯
克萊門特·艾德禮曾三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這是第二次,于1950年2月6日發行。由于二次大戰使英國社會出現了既深且廣的變化,遂促使社會上出現要求政府進行社會改
革的急迫需求。當中,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里奇報告》,更明確指出戰后政府應該以全民就業為目標,并以此為通往福利國家的踏腳石。盡管英國各主要黨派均同意這個方針,然而廣大民眾則認為如此大任,交托工黨似最為適合。這種心態結果在歐戰后舉行的1945年大選中充分表露出來。在克萊門特·艾德禮的領導下,工黨在選舉取得了歷倒性的勝利,并意外地擊敗尋求連任的丘吉爾,成為英國首相。在對內事務上,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是有明確目標的,他的首位衛生部長,安奈林·貝文(Aneurin Bevan)就在社會力排眾議下,成立了英國的國民保健署。這個當年備受爭議的機構,時至今日已為社會所普遍接受。
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亦大力為國內主要工業和公用事業進行國有化,當中以煤礦業和鋼業最為顯著。此外他又成立了國有的英國鐵路,又創立了國家公園系統。
然而,盡管推行以上種種的措施,英國經濟仍然受戰債累累所拖累。加上英國的經濟正過渡回和平時期,維持戰略性的軍事部署更造成了貿易差額失衡和美元短缺的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因為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經成功向美國貸款,以及斯塔福·克里普斯(Stafford Cripps)于1949年不情愿地將英鎊貶值而得以紓緩。而從往后的日子所見,盡管戰后配給制度和煤礦短缺時有發生,但英國經濟在戰后的恢復速度其實是要比想像中快的。至于克萊門特·艾德禮的政府雖然曾發生貪污丑聞,但克萊門特·艾德禮仍然得到很大的支持。
至于皇室關系方面,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卻與皇室處于一種緊張關系。伊莉莎白皇后(后來的皇太后)在1947年5月17日寫的一封信就說到,她對“社會主義政府完全沒有興趣”,又指英國選民都是“差勁的人,大部分也缺乏教育,受到迷惑”,才把選票投給克萊門特·艾德禮,而不是戰爭英雄丘吉爾。作家韋艾特勛爵亦曾指出,皇太后是“英國皇室最右翼的成員”。
對外事務上,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面對著四大問題,分別是戰后歐洲之重建、冷戰的開始、聯合國的成立以及大英帝國的非殖民地化。克萊門特·艾德禮對前兩者尤為關心,這些事務除了得到內斯特·貝文(ErnestBevin)協助外,克萊門特·艾德禮又在1945年出席了波茨坦會議,與美、蘇兩國的領導人,杜魯門和斯大林會面。
在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帶領下,英國政府立即采取不同措施,與斯大林和蘇聯改善關系。在1946年,克萊門特·艾德禮邀請了一批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到英國。這批專家曾向英方表示,希望可以到訪勞斯-萊斯的飛機引擎制造工廠,并參觀由法蘭克·惠特爾設計的夏威夷雁飛機引擎(Nene)。斯大林曾私下表示沒有“白癡愿意售賣自己的秘密”,而英國皇家空軍亦表達強烈反對。但是在極左的貿易委員會主席,斯塔福·克里普斯爵士的籌劃下,蘇方的科學隊伍最終仍悉數取得他們所需的資料。而克萊門特·艾德禮本人更同意向蘇聯贈送40部夏威夷雁飛機引擎。結果,蘇聯人不久以后即憑夏威夷雁引擎,秘密地改良出克里莫夫VK-1引擊,并使用于米格-15戰斗機(蘇方沒有繳納版權費)。蘇聯其后更把這種機派到北朝鮮,迫使美軍不能再在該區派出B-29轟炸機,也使聯合國對韓國的制空權受到很大威脅。克萊門特·艾德禮內閣又對美國推動馬歇爾計劃起一定的幫助,而這計劃亦對恢復歐洲經濟起了很大作用。至于當斯大林后來占領了整個東歐,又暗中顛覆巴爾干半島的各國政府的時候,克萊門特·艾德禮和內斯特·貝文方才醒悟到蘇聯之不可信賴。由于克萊門特·艾德禮不再信任蘇聯,遂促成了北約的創立。此外,克萊門特·艾德禮任內又成功研發英國首件核子武器,但是要到1952年,英國才首次成功試爆核武,當時克萊門特·艾德禮已經下臺。
克萊門特·艾德禮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出席波茨坦會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的
問題上,克萊門特·艾德禮促成英軍撤出巴勒斯坦地區,并按照了社會輿論的意愿,將巴勒斯坦問題交由聯合國解決,最終促成了以色列建國。
在殖民地事務上,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首次面對大英帝國的大規模解體。由于印度爭取獨立成功,亦促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即孟加拉的創立。至于緬甸和錫蘭亦在其任期內獨立。上述部分國家被賦予自治領的地位,并在日后逐漸發展成現今的英聯邦。
工黨在1950年大選中再度取勝,克萊門特·艾德禮得以連任,不過經過這次多數制選舉后,工黨在議院的多數優勢已經大幅收窄。其時保守黨已經慢慢取得優勢,自由黨則步入衰落。其后,工黨內部又因為資助英國參與韓戰的問題而陷入緊張關系,甚至出現分裂,結果工黨終于在1951年大選落敗,保守黨的丘吉爾重新上任首相一職。
延伸閱讀:
以一個社會主義者而言,克萊門特·艾德禮在年青的時候仍然肯定大英帝國的價值,他更曾認為大英帝國是為全球帶來好處的一股動力。但是,他后來發覺帝國的大部分疆域都有自治的必要,最終使他以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這些自治領作例子,在任內開始轉化大英帝國為英聯邦。
總括而言,他的最大成就和貢獻,相信就是成功在英國戰后,不論是政治政策,抑或經濟方針上,都使社會各界,各黨各派都達至一致的共識,而這種共識更一直牢固于政治角力場,到1970年代才有所變化。盡管學界仍有激烈的辯論,但有些觀察者認為,這種“戰后共識”至今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