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喬治·坎寧
喬治·坎寧是英國政治家。喬治·坎寧奉行自由政策,具有雄辯的口才及辛辣的機智,可能是那個時期最出色的政治人物。1807-09年及1822-27年,出任外交大臣;去世前四個月擔任首相。那么,下面給大家介紹這位英國首相喬治·坎寧。
人們對坎寧的身世是否很體面這一點存有疑問。情況是這樣的。坎寧的先世居于英格蘭,但在十七世紀初移居到愛爾蘭。喬治·坎寧的父親(也叫喬治·坎寧)是從愛爾蘭來到倫敦的。在此之前,由于她與一個女人的不幸關系曾在家庭中引起一場小小的爭吵。喬治·坎寧每年只有150英鎊的補貼,對一位紳士來說,這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為了償還債務,而變賣了家族的宅第和繼承得來的遺產,喬治·坎寧為報刊撰寫文章,并娶了一個漂亮的愛爾蘭姑娘瑪麗·安妮·科斯特洛。喬治·坎寧在坎寧一歲的時候撒手人寰。坎寧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后去了當舞臺演員,但沒有走紅。在當時的社會來說,這并不是一項尊貴和受人尊敬的行業。她曾同一個演員同居。這個演員是個無賴,喬治·坎寧遺棄了她,并把喬治·坎寧的兒子喬治送上了“通往絞刑架的道路”。瑪麗·安妮又找了一個朋友,并同喬治·坎寧生了幾個孩子。
不過,喬治有一個很有錢的叔叔,名叫斯特拉特福德·坎寧,是一位銀行家。喬治·坎寧的叔叔救了喬治·坎寧,并讓喬治·坎寧象一個出生名門的青年人那樣接受傳統教育,除了定期提供喬治·坎寧生活費,又供養喬治·坎寧上學讀書。與此同時,喬治·坎寧母親再此接了婚,這次是一個名叫理查德·胡恩的絲綢商,喬治·坎寧也當上了演員。瑪麗·安妮始終是令喬治·坎寧兒子感到擔憂的一個原因。坎寧在1781年轉讀伊頓公學,后在1787年入讀牛津大學的克賴斯特徹奇學院上學。
在大學里,喬治·坎寧是十分活躍的份子,喬治·坎寧組織了辯論會,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辯論者。又主編過一種校刊---《微觀世界》,喬治·坎寧得以用50英鎊的價格向一位發行人售出了該刊的版權,顯而易見,喬治·坎寧是一個具有非凡天賦的孩子。至于喬治·坎寧的看法是否處于真心,是否具有年輕人在從政時所必不可少的嚴肅認真的態度,那就另當別論了。坎寧的才華某種程度上損害了自己。人們嘲笑喬治·坎寧的才能,記著喬治·坎寧那位當演員的母親。
喬治·坎寧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愛爾蘭人。喬治·坎寧是倫敦愛爾蘭俱樂部的成員。另外,喬治·坎寧在大學和不少人結成了好朋友,例如有利物浦勛爵、格蘭維爾·勒文森-古爾和約翰·胡卡姆·弗里爾,還有喬治·坎寧叔叔有一個很有名的兒子,外交家,土耳其問題權威斯特拉特福德子爵等等。坎寧在1791年夏天取得文學士學位,翌年取得律師資格,并在1794年7月6日成為文學碩士,但喬治·坎寧真正的志愿是當政治家。
短期首相:
坎寧擔任首相的時間比其喬治·坎寧所有的首相都要短,喬治·坎寧是一個集各種觀點于一身的奇特人物---在諸如對外事務和天主教徒解放問題上,喬治·坎寧是一個開明派,但在處理日益高漲的社會動亂浪潮時,喬治·坎寧采取的是一位傳統的托利黨人的做法。正如格雷維爾所說,喬治·坎寧本來可以控制變革的浪潮,但是,“白癡一樣的托利黨極端分子用喬治·坎寧們的瘋狂、愚蠢的敵對行動把喬治·坎寧逼死了。”喬治·坎寧去世前的幾周曾說過:“我們正處于財產和人口之間進行一場重大斗爭的邊緣。”只有制定一項最開明的法案,這種斗爭才能避免。舞臺已準備就緒,改革之戲劇即將開演。
延伸閱讀:
坎寧時常被后世評為“浪費掉的領袖”(lost leader),而且有不少人猜測,假位于倫敦西敏寺的喬治坎·寧雕像。如坎寧沒有早逝,英國將會有甚么光景。在現實中,坎寧死后,溫和派托利黨和輝格黨組成的政府在戈德里奇子爵帶領下,最終在1828年初垮臺,并由威靈頓公爵接任首相。
威靈頓公爵的內閣,最初也有一些坎寧派加入,但不久以后便悉數被“高級托利派”所取代。結果,不少坎寧派的成員轉投輝格黨,但卻在后來的選舉被托利黨痛擊。不少歷史學家認為,1827年的托利黨分裂,使托利黨在1830年代出現變革,漸漸演進為今日的保守黨。因此,對于坎寧沒有早逝的假設,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些后世重要的保守黨黨員,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卻視坎寧為自由的一國保守主義(One Nation Conservatism)的先驅者,相反,羅伯特·皮爾從男爵則遭受喬治·坎寧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