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布萊爾
托尼·布萊爾,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哈薩克斯坦總統經濟顧問,歐洲寬容與和解理事會主席。托尼·布萊爾畢業于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1997年5月出任英國政府首相,成為20世紀英國最年輕的首相。那么,下面給大家介紹英國首相布萊爾。
國內關系
布萊爾執政后,提出了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三條道路”新理念,致力于公共服務改革,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公正。
在政治方面,他推動權力下放,理順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選舉成立了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推動北愛爾蘭沖突各方達成和平協議,成立北愛地方議會,組建北愛自治政府等。
在經濟方面,布萊爾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英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處于較低水平。
在國際舞臺上,布萊爾帶領英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展開全方位外交。他主張英國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并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鞏固與美國的特殊關系;重視改善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
國會關系
布萊爾任內曾對下議院的議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項改動就是將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長15分鐘的首相答問環節進行合并,變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舉行,但時間則延長至30分鐘。
布萊爾表示這樣是為了讓答問環節更具效率,但批評者卻反駁他這樣做只為方便準備問題答案。除首相答問環節外,布萊爾又會在每月舉行一次新聞發布會,讓記者就不同問題作發問,而氣氛也要比國會辯論融洽。
人物評價
對布萊爾的批評主要集中于他與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的關系,以及他對中東,包括伊拉克戰爭、2006年以黎沖突和以巴沖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評以"政治化妝"的手法扭曲新聞,誤導國民,布萊爾也是歷史上首位遭警察問話的在任英國首相。
喬治·沃克·布什:美國在最近幾個星期內對托尼·布萊有了更深的了解,美國方面了解了他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一個有遠見的人。美國方面為有他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驕傲。
路透社:布萊爾執政十年政績顯著。他執政時期,英國經濟增長、失業率下降,教育和醫療經費增加。
戴維·卡梅倫:布萊爾是一位好黨首,但不是一位好首相。
若澤·曼努埃爾·杜朗·巴羅佐:布萊爾帶領英國融入歐盟,并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他支持建設一個開放、革新和強大的歐洲。他說,布萊爾給歐洲帶來了活力和很多新思維,并在歐盟擴大、歐盟共同能源政策、抑制全球氣候變化、消除非洲的貧困等領域留下了可觀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