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座的歷史沿革
銀座和光銀座新力大廈銀座是日本東京中央區的一個主要商業區,以高級購物商店聞名,是東京其中一個代表性地區,象征著日本現在的景點。與巴黎的香榭里舍大道,紐約的第五大道齊名,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
名稱來由銀座的名稱源自江戸時代初期,1612年銀幣鑄造所由駿府(今日靜岡市)遷至江戸(今日東京)現銀座之地,因此被名為銀座。銀座分為銀座一丁目至銀座八丁目,銀座四丁目與銀座五丁目之間被晴海通所分隔,全部8個丁目由中央通貫通。從第一號街到第八號街及其周圍鬧市區,長約1公里。
全國著名大百貨商店、特種工藝品的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級小吃店,各式飲食店及高級餐廳,高級夜總會等都在這里落座。也是文化娛樂中心。銀座兩側人行道寬闊,而且主要道路在周末會被封閉,成為日語稱作“步行者天國”的行人專區,故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稱。銀座不但是日本商界的勝地,也是融古今日外各種文化的大花園,被稱為東京的“心臟”。
歷史沿革銀座的名稱源自江戶時代初期,1612年,銀幣鑄造所由駿府(今日靜岡市)遷至江戶(今日東京)現銀座之地,因此被名為銀座。
江戶幕府直轄的銀幣鑄造發行所。幕初設置于伏見、駿府,不久移往京都、江戶,又在大阪、長崎增設而為四座。寬政十二年(1800)因不正事件,四座同廢,后僅江戶一處的銀座再興。銀幣的鈐印、包裝等職由大黑常是家世襲。明治二年(1869),隨造幣局的設置而廢,到明治時代,1872年銀座一帶發生火災,災后建成了不少兩至三層高,由英國建筑師湯馬士·華達士(Thomas Waters)設計,以磚建成的建筑物,并設置煤氣路燈,成為當時日本文明開化的象征街道。1877年,道路兩旁開始種植柳樹。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發生,經災后重建,銀座變成繁華地區。1966年,銀座西面原江戸城外堀(城墻),南面的汐留川與北端的京橋川被填平以興建東京高速道路高架橋。高速道路下層建成商店街,由于行政區劃未被確定,被俗稱為銀座9丁目。
今日銀座的主要道路,在周末會被封閉,成為日語稱作「步行者天國」的行人專區。銀座設有多家百貨公司,包括和光、三越、松屋百貨、松坂屋、Melusa(メルサ)、春天百貨銀座等,高級品牌專門店如愛馬仕、Gucci、Chanel,亦有各式飲食店及高級餐廳,高級夜總會等。根據國土交通省統計,銀座在日本全國商業地產價格中,連續9年排行第一位,近年在銀座旁的東京站丸之內出口重建計劃,將令其第一位繼續維持。
日本的東京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如果以人口來規劃城市的大小,那么它該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據記載東京共有2400萬居民,繁華、高效、人口眾多都把東京、與現代化連在一起。然而,日本又是一個守傳統、重禮儀的國家,古樸的民情在現代化的節拍下,顯示出了特有的情致。東京的銀座恰恰就體現出了古樸與華麗,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銀座其實是東京北面從京橋到南邊的新橋之間的一條長1100米,寬700米的大街,由于它把從一丁目到八丁目之間的地區緊緊聯系起來,形成了所謂“銀座八町”。
相傳,銀座一帶在古時是一片汪洋,400年前,德川家康填海造田,后經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于明治三年(1870)定名為銀座。后來外國人開始通過銀座大量涌入日本,他們在銀座定居,帶來了西方文明和文化,霎時,咖啡館、西式酒吧、蒸汽浴、____會、畫廊,紛紛在銀座涌現,日本人第一次在銀座吃到了冰激凌,第一次看見了電燈,也是從銀座,日本人接觸到了西方的學術,從此銀座成了日本通向世界的門戶。如今的銀座早已成了日本東京最繁華最著名的大街了,它不但是日本商界的勝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的大花園,被稱為東京的“心臟”,舊時代風貌和20世紀的繁華均被銀座大街這面“哈哈鏡”夸張地折射出來。如果你有幸信步在銀座大街上徜徉,你一定會被大街兩旁鱗次櫛比的樓堂館舍、千奇百怪的廣告牌所吸引。在銀座大街的兩旁不但坐有4家大百貨公司,500家特產商店,2000家飯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廳,30余家劇院和100余處畫廊。就連日本最大的報館,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也都在這里爭得一席之地,為這條珠光寶氣的大街染上了幾縷書生之氣。
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可以稱的上是整個銀座街區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段。14層樓高的現代化三愛大樓與19世紀風格的和光老店遙相呼應。一個光彩照人,一個雄偉堂皇,一個華美新穎,一個古樸高雅。在兩者強烈的反差中,一種對歷史的崇敬和對現代的自豪的感情油然而生。
橫過路口就是日本商界頗有名望的三越百貨公司大樓,這個江戶時代的“越后屋和服店”最早實行了對商品的明碼標價,從而改變了當時盛行的討價還價之風,被日本人譽為“大百貨商店的開拓者”。同“三越公司”的商品相比,和光老店以專售高檔名貴服裝聞名于世,它所經營的服裝不僅衣料精良、做工考究,而且樣式各異,沒有一件是重樣的,成了身份地位和名望的代表。而“三越公司”則是以年輕人為主要營銷對象,專營時髦商品,每天的顧客超過十萬。它像一架飛速旋轉的馬車,這里容納了1000多家酒吧、歌舞廳、夜總會。雖然大小各異、檔次不同,但可都是名副其實的“消金窟”。6個人一晚上消費1000元以上是很正常的,正因為如此,這里的夜總會、酒吧的經理們擁有十分豐厚的收入,足可以讓大學教授們望洋興嘆。
自1970年8月以來,銀座地段就實施星期天和節假日禁止任何車輛通行的制度。別看平日銀座大街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可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喧囂的車聲便偃旗息鼓,只能感受到人流的涌動,像一條汩汩流淌的河流,翻卷起層層的聲浪。這時的銀座便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步行街了。
每到這樣的日子,便有數萬人漫步在這條大街上,有健壯的年輕人,花枝招展的姑娘、漂亮瀟灑的小伙。待嫁的姑娘可以到五丁目的“新松”為新婚之日選上一件自己喜愛的和服。你可別小看了“新松”的和服,這可是從染色到裁縫一氣呵成,全部手工制作的絕活。不僅風格獨特,而且是地道的傳統,日本的國粹,頗受上層婦女和演藝界人士青睞。講究精品到和光老店,追趕時髦有“三越”,喜愛傳統,也可以在藏身高樓大廈之中的大野屋中選購到老板一家親手縫制的布襪。平常百姓也可在小巷里體味到像“煉瓦亭”這類百年老店祖傳的美食口味。真可謂是隨心所欲、包你滿意。政客們則常常到“料亭”來顯示自己的氣派,通過傳統方式聯絡感情建立朋黨,確定自己的勢力范圍。重復著那句“料亭政治,霞關外交”的老話。
料亭的獨特和高壓,絕不在于消費的昂貴,還在于那些受過專門訓練的藝妓,她們漂亮可人能歌善舞,應酬自如,1小時的工資就達幾千甚至幾萬日元。一些男性的歌舞伎則主要從事歌舞表演,飾演旦角,扮演忠君和自我犧牲的角色。銀座融商業、社交、政治與一體,為不同階層、不同目的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滿足場所。逛累了可以在飲料店、點心店的輕便桌椅邊小歇。煎糕、墨魚、新出鍋的玉米,香氣撲鼻,使你垂涎欲滴。崇尚愛情的少男少女可以在算命先生那里尋找自己未來的愛情,孩子身套動物面具以助游興,老人則身穿舊式和服頭帶鹿角,像山林巫師般捶鼓跳舞,癡迷如兒童。消遣享受、建立關系、游玩狂歡、各有所好,展現著銀座的獨特魅力。
銀座夜晚的景象則有一番情趣,下午四五點鐘銀座邊華燈齊放,商店紛紛閉門,在五顏六色的等的海洋里,銀座好似天上的銀河。這時酒吧、夜總會都顯示出它們獨特的魅力。晚上9點鐘左右是酒吧和夜總會開始營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