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蔡邕的書法成就
蔡邕,(公元132一192)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后人也稱他“蔡中郎”。
書法成就:
蔡邑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干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于俗儒芽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后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后,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據說石經立后,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O多輛。
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墻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人物經歷:
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京城洛陽出了一件大事。在太學門口,立了一通石碑,內容是官方欽定的《六經》,作為天下讀書人校訂文字的范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一時之間,太學熱鬧非凡,每天來此觀覽摩寫的人很多,車有上千輛,道路為之阻塞。石經的書寫者,是東漢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音樂家、大畫家、大書法家蔡邕。
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于俗儒穿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后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后,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據說石經立后,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0多輛。
王允除掉董卓后,蔡邕因觸景生情趴在董卓尸體上痛哭,王允得知后大怒,不顧眾人勸阻將其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