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的人物評價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傳其圣誕日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倉頡的人物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倉頡的人物評價
總評
在遙遠的上古原始社會時代人類一步步從“堆石記事”、“結繩記事”、發展到“符號文字”。遠古符號文字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約五千余年,遠古早期的文化記錄基本上都是用符號文字記錄下來的。
倉頡的功績就在于,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史書上說:“倉帝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黃氏逸書考》輯《春秋元命苞》)。
其實,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盲目崇拜,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實際上中國的文字史早在倉頡以前數千年就已經誕生了。
在中華民族光燦奪目的歷史畫卷里,倉頡是一位介于神話與傳說之間的人物,無論從神話學,民族學或民俗學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稱“龍顏四目”,“聲有睿德”(《論衡》《呂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績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這個人類“秘密武器”的創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龍亦潛藏”(《淮南子》),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創舉。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歷代評價
《漢書·卷六三·列傳第三三》:“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
《世本八種·張澍集補注本·世本卷第一》:“倉頡之書。世以紀事。奚仲之車。世以自載。”
《魏書·卷九一·列傳第七九》:“古史倉頡覽二象之爻,觀鳥獸之跡,別創文字,以代結繩,用書契以維事。宣之王庭,則百工以敘。”
《北史·卷八一 ·列傳第六九》:“自倉頡以來,八體取進,一人而已。”
《荀子· 解蔽筒》:“ 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倉頡的人物簡介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傳其圣誕日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曾把流傳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為“造字圣人”。
看了“倉頡的人物評價”還想看:
1.倉頡造字的主人公是誰
2.造字圣人倉頡的神話故事
3.造字圣人倉頡的神話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