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名稱由來
黃鶴樓(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省武漢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嶺之上,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下面給大家講一下黃鶴樓名稱由來。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了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市武昌蛇山黃鶴磯上,樓因黃鶴山而得名。在傳說之中,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過此;一說三國蜀費文袆在此樓駕鶴登仙。相傳此樓為三國吳黃武年間建造,后屢輝屢建。1985年,經過重新修建的黃鶴樓,以嶄新的風姿屹立在蛇山之上,成為中外聞名的登臨游覽勝地。
歷代文人都登樓作賦,以是懷記。唐代大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更是垂絕千古。相傳李白曾登樓欲賦詩,卻感嘆“眼前有景道不成,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為之斂手。后人也有“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的贊譽之詞。
長江漢水皆交匯于此,隔長江龜山蛇山相望,毛澤東曾有“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菩薩蠻•黃鶴樓)的詩句。古琴臺位于龜山之上,相傳是古代輿伯牙和鐘子期知音聽琴之處。
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 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
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黃色的鶴在墻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墻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上的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云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歷史沿革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
三國時期黃鶴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筑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地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后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言 :“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跡。”《全真晚壇課功經》中稱其黃鶴樓頭留圣跡。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
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