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童貫為何能被封王
童貫,字道夫,是北宋時期開封人。“六賊”之一,為人機靈而善諂媚。當時的人稱蔡京為“公相”,而稱童貫為“媼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宦官童貫的簡介
童貫小時候就在太監李憲的門下。在做給事宮掖的時候,就比較會揣度皇帝的意旨,預先做出順承的事。在宋徽宗即位后,在杭州設立了金明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這件事,并開始和蔡京交往。蔡京能在京城做官,靠的是童貫。蔡京做宰相的時候推薦童貫出使陜右。之后收復四州,成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作為皇宮里的一個太監的身份憑資成為兩使是從童貫開始的。
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的時候,出使契丹。有人就說:“拿太監出使契丹,難道國家就沒有別的人了嗎?”宋徽宗說:“那是因為契丹聽說是童貫打敗羌人,所以想見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童貫在出使遼國回來后,權勢更大,權勢就更大了。他把握了朝廷內內外外的君正大權,以一個太監的身份做太傅、涇國公,權傾朝野。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的由來了。
因為金人南侵,童貫無以應對就打算逃回京城,當時宋欽宗已經即位了,他準備御駕親征,下令童貫留守東京,但是童貫沒有聽,而是和徽宗一起向南逃了。之后在諫官、御史和人們議論紛紛都在訴說童貫的罪惡之下,童貫一降再降,被發配到英州、吉陽軍。還沒到地方,又被降罪,在行路途中就被殺掉了,頭被帶回京城懸首示眾。
童貫伐遼的歷史
北宋宋徽宗的時候,雖然在朝廷政治上很腐敗不堪,新舊兩黨斗爭不斷,但是在西北和西夏作戰是有著前所未有的勝利的,當時童貫率兵奪取了橫山一線,逼的西夏只能向宋朝求和。
在嘗到戰爭之后能有所獲益的甜頭之后,西夏投降了,童貫便打起了遼國的主意,便向皇帝請求出使遼國打探虛實。后宋徽宗就派童貫為副的生辰使去為遼國的皇帝賀壽,但是由于童貫是個太監,被大遼的皇帝所恥笑,說宋朝看來是沒有什么人才了,連太監都派出來了。
聽到這種話,童貫肯定生氣極了。在出使遼國的時候,馬植可刻意的去結交了童貫,并向他聲稱有滅遼之策。童貫帶他回京引薦給皇帝,他對宋徽宗說遼國天祚皇帝荒淫無道,金國已經對遼國恨之入骨了,聯金滅遼是一定會成功的,宋徽宗聽了很心動,但是由于當時的大臣都反對,所以伐遼的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但是在童貫的誘惑下認為可以收復燕云十六州,便又心動了。
于是雙方約定滅遼之后,燕京等地歸宋朝,宋朝要給金國五十萬兩匹的金帛。在準備伐遼的時候,江南方臘發動了起義,童貫只好去鎮壓起義,伐遼的計劃有推遲了兩年,在童貫率兵十幾萬攻打遼國時,由于對遼國的輕視,沒有有效的判斷,在沒有認真的做軍備后差點被遼軍打的全軍覆沒,雖然最后還是收復了燕云十六州但是為之后的北宋覆滅埋下了禍根。
童貫為何能封王
宋神宗留下遺詔:“能復燕山者,雖異姓亦可封王。”這個大家開始都覺得不靠譜,但是在童貫遇見了馬植后發現封王是自己最后的追求了。因為馬植有滅遼的想法,而且還有滅遼的計策。
童貫大家眾所周知,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因為平定方臘叛亂被封為當時大宋最高的榮譽職銜——太師。在當時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當然除了封王之外。按照當時宋朝的情況,封王那是不可能的,能成為太師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所以當時的童貫并沒有封王的念頭。
直到有一次在有機會出使遼國碰到了馬植這個本是出身遼國大族但是有想著出賣遼國的大臣的時候,他有了想在進一步的念頭,那就是我要封王。當時馬植正想通過出賣遼國去投靠宋國,聽到童貫在遼國,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于是連夜去見了童貫,聲稱自己有消滅遼國的對策。這時他就想到了自己封王有望,就帶馬植去見了宋徽宗。李良嗣向徽宗提出:“遼國天祚皇帝荒淫無道,而女真恨遼人入骨,如果宋朝通過海路聯絡女真,一起夾攻遼國必然成功。”宋徽宗有點動心,但是由于當時參與會議的人都不同意,所以聯金滅遼的計劃暫時擱置下來。
雖然沒有直接和金國去攻打遼國,但是宋朝開始暗中扶持金國,在金國日漸強大后,金國攻克了遼國的黃龍府才引起了遼國的注意,但是為時已晚。由于遼國在南方主要防御宋國,在北方并沒有什么防御,非常容易被騎兵突擊,于是遼國皇帝天祚帝放棄國都,逃到了云中府(現在的蒙古)。
之后北宋才拍童貫率兵十五萬去夾擊遼軍。遼國派來使者說大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幫金國滅遼眼界不夠遠,會為他日的大禍埋下伏筆。童貫無言以對但是百年盟約哪有自己封王來的重要。在遼國叛軍郭藥師的幫助下快速攻下了燕州燕山府,成功收復了燕云十六州的偉業。在宣和七年的時候,宋徽宗遵照宋神宗“誰能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可以異姓封王”的遺詔,封童貫做了廣陽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