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閩國的簡介
閩,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審知所建。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攻占福州,并逐漸據有福建全地。946年,閩國舊將留從效驅逐了南唐在泉州漳州的駐軍,但仍向南唐稱臣,留及后繼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國之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五代十國閩國的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五代十國閩國的簡介
閩國,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審知所建。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攻占福州,并逐漸據有福建全地。王潮被授職為福建觀察使,不久升為威武軍節度使。唐乾寧四年十二月(公歷為898年1月)王潮去世,遺命以其弟王審知繼位,王審知受封為瑯琊王。后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受后梁封為閩王,都閩侯(即長樂,今福建省福州市)。王審知稱臣后梁。交好鄰國,提倡節儉,減輕賦役,以保境息民為立國方針,他還建立學校,獎勵通商。其在位期間,閩地的經濟文化得以迅速發展。
925年王審知死后,其子王延翰即位,926年被兄弟王延稟、王延鈞殺害。
926年,王延鈞繼任閩王。后唐天成元年十月(927年),王審知長子王延翰稱大閩國王。后唐長興二年(931年)王延鈞殺王延稟。
后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建都長樂(今福建福州),國號大閩,年號龍啟。
935年,王延鈞在政變中為其子王繼鵬所弒。繼鵬繼位,改名王昶。
939年,王昶被連重遇所弒,重遇立王曦(原名王延曦)為閩王。王曦在位時猜忌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二人結怨,導致940年王曦進攻建州,開始了閩國內亂。941年,王曦稱大閩帝。943年,王延政于建州稱帝,改國號為大殷,年號天德。
944年,朱文進、連重遇殺王曦,朱文進自立為閩王,王延政出兵討伐,945年朱文進、連重遇被部下所殺。王延政恢復國號為"大閩"。同年,南唐進攻閩國,王延政戰敗,閩國滅亡。
946年,閩國舊將留從效驅逐了南唐在泉州漳州的駐軍,但仍向南唐稱臣,留及后繼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國之后。
五代時十國閩國的歷史
發跡漳州
亂世中兄弟脫穎而出
王審知的祖上曾做過固始縣令,后來一直到父親王憑都以務農為生。王審知的哥哥王潮做過小吏,在當地兄弟仨以勇武出名。在黃巢打進長安,各地起義不斷時,壽州人王緒也起兵攻入固始,擴充軍隊,發展勢力,聽說王潮兄弟很有名氣,便將他們招進軍中。據說王審知狀貌雄偉,隆準方口,因常騎白馬作戰,軍中美稱為"白馬三郎"。王緒兵少勢薄,為站穩腳跟,他投靠據守蔡州的秦宗權。秦宗權便任命他為光州刺史,讓他配合攻打黃巢起義軍。王緒不愿意受制于人,遲遲不肯發兵。秦宗權便興師問罪,王緒寡不敵眾,只好退出固始,南下發展。他們一直打到了福建境內,軍隊也發展到了數萬人,但這時內部卻發生了變故。
王緒趁亂世起兵,雖然豪爽,但度量極小。當時有術士謊稱其軍中有暴亂之人,于是他借機將魁梧的和有才干的人殺死,最后惹惱王潮兄弟。王緒領兵到了漳州(今福建漳浦),借口路險糧少,命軍中不得攜帶老弱。當時只有王潮兄弟扶著老母親隨軍而行,王緒命人殺王潮母親,眾將士見狀,紛紛為他們求情,王緒只好作罷。此事令王潮擔心日后再被王緒借口加害,于是挑選了幾十個心腹勇士發動兵變,將王緒拿獲,不久被囚禁的王緒自殺。
王緒一死,眾將一起推選首領,王潮便當了軍隊主將。王潮整肅軍紀,禁止將士騷擾百姓,搶掠財物,又和得力將領結拜,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王潮兄弟孝敬母親,為母親不惜以性命相爭,這就足以令將士們由衷地欽佩,在王潮的大力整頓下,這支軍隊沒有了搶掠惡習,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因此所到之處大受百姓歡迎,贏得了民心。
建立基業
偏安東南建亂世桃園
王潮原打算向西進軍,跋涉到蜀地去保護唐朝皇帝。當時的泉州刺史廖彥若橫征暴斂,殘忍無道,百姓將士不堪忍受,但無人反抗。在王潮經過泉州時,泉州軍民派張彥魯為代表,請求他驅逐廖彥若。當地百姓也來犒軍,懇求王潮為他們除害。泉州當時已是福建的一座大城,而且是良港,海上貿易發達,地方富庶,王潮順應民意,領兵包圍泉州城。廖彥若死守泉州,一時難以攻下。一年之后,王潮終于占領了泉州,處死了廖彥若。福建觀察使陳巖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入主泉州后,王潮收編守軍,減輕賦稅,受到軍民擁戴。
陳巖臨死之前想讓王潮代他主持福建軍政,但被陳的妻弟范暉奪取政權。王潮不承認范暉,命王審知進兵討伐。王審知圍攻福州很長時間內沒奏效,傷亡很重。王審知請求退兵,王潮不準。王審知又請求援兵,讓王潮親自去督戰。王潮回信"兵盡添兵,將盡添將,兵將俱盡,吾當自來。"王審知見信親臨前線,指揮將士決一死戰。福州城內糧草已盡,屬將殺了范暉,開城投降。王潮將官署搬到福州,又禮葬陳巖,厚待其家屬,其言行又贏得了福州的民心。占領福州后,王潮已經有了福建五州,唐昭宗任命他為福建觀察使,承認了他對福建的控制。
王審知被命為副使,他不驕橫又很有度量,而且在統一全閩過程中出力最多,功勞最大,這使王潮對其異常信任器重。王潮病倒后,沒有讓兒子主政,把軍政大權交給王審知。不久唐朝廷在福州建威武軍,任命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后又封為瑯邪郡王。朱溫代唐自立,封王審知為閩王,此即"開閩王"的由來。當時中原大地,群雄割據稱帝,但王審知一直尊奉中原王朝正朔,稱臣納貢,未曾稱帝。即使楊行密占據江淮地區,阻擋進貢通道,他也讓人由海路到達山東再到開封,沒有間斷。王審知統治福建期間,自奉儉約,為政以德,與民休息,勸課農桑,輕徭薄賦,修筑道路,訪求民隱,興利除弊,深得民心。因而在五代,中原各地戰亂頻,殘破不堪,而東南海陬蠻荒,經王氏開發后變成了"海濱鄒魯"。由于王審知在開發閩地上的杰出貢獻,他被尊為"開閩第一"。
走向衰落
骨肉相殘致基業敗壞
王審知去世后,其子相繼嗣位稱王稱帝。但王審知的眾多兒子非但沒能光大父業、傳祚久遠,反而為爭奪皇位骨肉相殘,互相攻殺,最后終于導致國破家亡,給開閩王氏帶來巨大災難。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病故。長子王延翰繼位。王延翰身材高大,美皙如玉,通經史,但為人卻驕淫殘暴。審知在世時,他以長子任威武軍節度副使、管內都指揮使、特進檢校太傅、江州刺史,封瑯琊郡開國公。審知去世后,他稟遺命充任節度觀察三司發運使留后,同光四年(926年)后唐政權正式任命他為節度使。不久王延翰趁中原混亂正式建立閩國,自稱大閩國王,但仍奉后唐正朔。王延翰自先便與義弟王延稟、二弟王延鈞不和,王延翰繼位稱王后,封二弟延鈞為泉州刺史致兄弟矛盾激化。延稟更從中挑撥,延鈞遂與延稟勾結發動政變,攻入王府捕殺長兄王延翰,由三弟王延鈞繼立為王,改名王鏻。
王鏻原任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太傅、舒州刺史、封瑯琊郡開國伯。弒兄之后,被后唐任命為威武軍節度使、累加檢校太師、中書令,封閩王。王延鈞繼位不久又遭到義兄延稟攻擊。但這次延稟兵變失敗,反被王延鈞執殺。長興四年(932年),王延鈞正式即皇帝位,改元龍啟,定國號大閩,立五廟,置百官,以福州為長樂府。這是開閩王氏第一個正式稱帝者。王延鈞荒淫殘暴更其于乃兄,又迷信鬼神佛道之說。他在位十年間,重用奸臣薛文杰,殘害賢良,極不得民心。龍啟三年(935年),王延鈞被長子王繼鵬和皇城使李仿謀殺。王鏻死后,被謚為惠皇帝,廟號太宗。王鏻生子繼鵬、繼韜、繼恭、繼嚴、繼鏞。長子王繼鵬嗣位。
王繼鵬即位后改名王昶,改元通文。其弟王繼恭為臨海郡王,王繼嚴判六軍諸衛事,后由幼季王繼鏞代任。王繼鵬更加荒淫無恥,政治腐敗,他弒父殺弟而得皇位,即位后又誅殺五叔王延武。古云"多行不義必自斃",王繼鵬果然不得善終。通文四年(939年),控鶴都將連重遇與拱宸都將朱文進合謀兵變,縱火焚燒閩國南宮,王昶倉惶出逃,后被其叔王延曦與侄王繼業捕殺,謚曰康宗。在這次兵變中,王昶妻、子被殺戮無遺。
王昶死后,由王審知七子王延曦繼位。王延曦即位后改名王曦(又作王羲),原任右散騎常侍,饒州司馬。連重遇政變后被迎立為建州節度使,封富沙王。王羲即位后同樣暴虐無道,甚至腐敗到賣官鬻爵的地步
,又對宗室族人大肆誅殺。他的弟弟王延政多次進諫不聽,反被排斥,遂于永隆五年(公元943年)以自己控制的建州一地建國稱帝,改元天德,改國號大殷。這樣便同時存在兩個王氏政權。永隆六年(944年),連重遇與朱文進再次發動兵變,攻殺王曦并對王氏家族進行大屠殺,甚至凡王氏在福州者無論老幼都被屠殺殆盡。王羲死后被謚曰景宗。
不久殷帝王延政和外郡的王氏族人紛紛起兵反擊連、朱,并相繼收復泉州、漳州、汀州。連重遇見勢不妙,又反過頭殺掉自己擁立的朱文進欲歸降殷國。不久連被部下所殺,殷國全部收復原閩國歸地,仍都建州,以福州長樂府為東都,恢復國號閩。經過多次屠戮后閩國實力大大削弱,雖帳復舊地,但已成強弩之末,不堪一擊。
南唐滅閩
破建州南唐攻滅閩國
南唐趁王氏內亂之機發兵來攻。南唐于開運三年(945年)攻破閩國都建州,王延政被迫投降,其他閩國屬地紛紛易幟。閩國正式滅亡。
王延政據建州自立殷國,改元天德。不久衙軍拱宸都將朱文進兵變福州,殺景宗王曦及王氏家族,自稱閩主,并署心腹鎮守泉州、漳州、汀州。殷主王延政聞訊遣軍討伐。統軍使吳成義率戰艦干艘出建州,順建陽溪徑抵福州,久攻不克。
南唐主李璟聞閩內亂,欲乘機擴土,遂遣軍入閩。保大二年(944年)以邊鎬為行營招討諸軍都虞侯、翰林待詔臧循為謀臣,隨樞密副使查文徽率軍從洪州(今江西南昌)進取建州。王延政聞唐軍壓境,而福州尚未克,乃施疑兵假稱南唐出兵助攻福州,詐守將林仁翰殺朱文進出降。王延政得福州被擁為閩主。未幾,泉、漳、汀諸州舊將皆率眾歸降。唐軍臨蓋竹(今福建建陽南),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輕舉貿進。又聞閩將張漢卿率兵自鏞州(今福建將樂)馳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陽。閩軍視臧循軍弱偷襲唐軍,大勝并斬殺臧循。
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為加強建州防御,令從子王繼昌鎮守福州,侍衛軍及拱宸、控鶴兩都兵調往建州;令仆射楊思恭與統軍陳望率兵前出建陽,列陣建陽溪水南岸以阻截唐軍。兩軍相持旬余,唐軍亦不敢戰。隨后南唐以何敬洙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都指揮使,祖全恩為應援使,姚鳳為都監,率兵經崇安抵赤嶺(今福建崇安南),進援查文徽。
閩將楊思恭輕唐軍兵少,又立足未穩,即令陳望領兵涉水進擊。唐將祖全恩以主力當正面,遣奇兵出其后,兩面夾擊。陳望戰敗被殺,楊思恭棄陣而逃。王延政聞訊大驚,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護衛建州。五月唐軍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終因孤立無援,城陷而降,閩國滅亡。九月汀、泉、漳三州相繼降,南唐以建州置永安軍。此時李仁達(后改名弘羲)竊據福州自立。南唐乘勢攻福州,不克。四年(946年)李仁達歸附吳越。
開閩王氏以唐光啟二年(886年)丙午歲王潮官拜泉州刺史開始確立對福建的統治,經過一甲子,殷國被南唐滅亡,標志著王氏對福建統治的結束。丙午年屬馬年,因而在閩臺民間流傳著王氏"騎馬來,騎馬去"的讖語。
五代時十國閩國的疆域
閩國時據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統治區域與今福建省大致相當。閩亡后,南唐得建、汀二州,又新置劍州;吳越國得福州;閩舊將留從效得泉、漳二州,南唐授其為清源軍節度使,承認其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