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帝王簡介
夏朝(約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終于桀,共有十七位統治者。那么這十七位統治者都是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夏朝帝王簡介。
1.夏朝帝王--開國君主:禹
禹(前2081年--前1978年)),姓姒夏,名文命,字高密,他是黃帝的七世孫、顓頊的五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修己。他被后世尊稱為大禹,或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第一任君王,于前2029年至前1978年在位。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
2.夏朝帝王--世襲制第一人:啟
夏代國王名,啟,姓姒名啟,大禹的兒子,大禹死后,啟即位為天子,夏啟即位后,在大宴鈞臺大宴各地首領。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于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于朝政。
3.夏朝帝王--太康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后繼位。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后羿奪去國政。病死,葬于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
4.夏朝帝王--仲康
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 后羿廢黜太康后,立仲康為王。仲康名義上在位13年,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黨羽義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軟禁,無力恢復夏的天下。仲康因此憂悶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5.夏朝帝王--相
相,生卒年不詳,仲康子。仲康病死后繼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兒子澆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
6.夏朝帝王--中興帝王:少康
少康,中國夏朝第六任國王,在位時間公元前1940-公元前1880。相的兒子,予的父親。 他是相的遺腹子。相被迫自殺時,少康還沒有出生。母親后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省濟南市東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7.夏朝帝王--予
夏(約前2070-前1600)第七代君主,名字一作杼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
予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的甲,是中國戰甲的創始。有了戰甲之后,士兵戰斗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竹書紀年》記載予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后來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另載東征后獲得九尾狐。予統治時,夏朝進入鼎盛期。
8.夏朝帝王--槐
槐,一作帝芬。生卒年不詳。杼子,杼病死后繼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槐在位期間,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部落,擴展了夏朝的勢力。同時夏朝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
9.夏朝帝王--芒
夏芒,生卒年不詳,槐子?;彼篮罄^位。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芒在位期間,開始了延續數千年的沉祭(即將祭物沉入黃河企求河神的庇護)。
10.夏朝帝王--泄
泄,一作帝泄,生卒年不詳。芒子。芒死后繼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泄在位期間,東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來朝謁見,接受了泄的爵命。這說明夷族已經承認了夏朝的統治。
11.夏朝帝王--不降
不降,生卒年不詳,泄子。泄病死后繼位。在位4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不降是夏朝第十一任國王。泄的兒子,孔甲的父親。扃的哥哥。名字一作降。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在位19年。
12.夏朝帝王--扃
扃,生卒年不詳,是中國上古夏朝第十二任國王。泄之子,廑的父親,不降的弟弟。受兄內禪而繼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13.夏朝帝王--胤甲
廑,又名胤甲,生卒年不詳,扃子。扃病死后繼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廑在位時,商的勢力已崛起,夏的國勢又趨衰落,退居于西河地區(今河南省洛陽市到陜西省華陰縣之間)。
14.夏朝帝王--孔甲
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詳,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后病死,由他繼位。在位31年,病死,葬于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三崤山。
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家,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北扃,扃死后傳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
15.夏朝帝王--皋
皋,生卒年不詳,孔甲子??准姿篮罄^位。在位11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寧縣境內。
皋在位時,遷都于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西)附近。
16.夏朝帝王--發
發,皋子。皋病死后繼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發在位期間,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國進一步衰落。
17.夏朝帝王--末代暴君:桀
桀(前1653年---前1600年)
在位52年。桀,發的兒子。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窮奢極欲,暴虐嗜殺,終于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又名癸、履癸,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發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生卒年不詳。發病死后繼位,為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國亡,被放逐而餓死。
夏朝當發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一步衰落。至桀時,延續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敗,民不聊生,危機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驕奢自恣。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宮,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說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他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更無兼年之食,每遇天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說,你幾時滅亡,我情愿與你一起滅亡。同時,四方的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臺和玉床,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個名叫趙梁的小人,專門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寵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東方商部落的首領湯將一個德才兼備的賢人伊尹引見給桀。伊尹以唐堯、虞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無度,竟命人造了一個大池,稱為夜宮,他帶著一大群男女雜處在池內,一個月不上朝。太史令終古哭著進諫,桀反而很不耐煩,斥責終古多管閑事,終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藥,就投奔了商湯。夏桀手下有個叫關龍逄的臣子,聽到老百性的憤怒聲音,便對桀進諫說:“天子謙恭而講究信義,節儉又愛護賢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穩固。哪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滅亡。陛下已經失去了民心,只有趕快改正過錯,才能挽回人心。”桀聽了又怒罵關龍逄,最后更下令將他殺死。
夏桀認為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他還召集所屬各部首領開會,準備發動討伐其他部落的戰爭。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眾叛親離。
這時候,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了起來。桀擔心商湯會危及自己,就借故將他囚禁在夏臺(今河南省禹縣境內)。不久,湯設計使桀釋放了自己。
后來,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后直逼夏的重鎮鳴條(今山西省-安邑縣西)。桀得到消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夏軍將士原來就不愿為桀賣命,乘機紛紛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后緊追,桀匆忙攜帶妹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后又被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