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釐王姬胡齊歷史簡介
導(dǎo)讀:周釐王二年(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天,齊國、陳國、曹國聯(lián)軍進(jìn)攻宋國。齊桓公請求周釐王出兵。同年夏天,周釐王派單伯帶兵和諸侯相會(huì),與宋國講和后回國。
周釐王姬胡齊歷史簡介
周釐王姬胡齊(?―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齊,周莊王姬佗長子,東周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7年在位。
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公元前681年,承認(rèn)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78年,正式冊封晉武公為晉國國君。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謚號(hào)釐王(一作僖王),其子姬閬即位,是為周惠王。
周釐王繼承王位
姬胡齊,姬姓,名胡齊,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
齊桓稱霸
周釐王元年(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之下,將齊國治理得國富兵強(qiáng)。為了借助周王的名義爭霸天下,齊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議,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號(hào),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御少數(shù)民族對中原地區(qū)的攻掠,并馬上派使臣向周釐王朝賀。周釐王見齊國如此恭敬,十分高興,立即將召集諸侯承認(rèn)宋桓公為國君一事委托給齊桓公處理。齊桓公在齊國的北杏(今山東省東阿縣北)大會(huì)諸侯,成為諸侯盟主。
周釐王二年(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天,齊國、陳國、曹國聯(lián)軍進(jìn)攻宋國。齊桓公請求周釐王出兵。同年夏天,周釐王派單伯帶兵和諸侯相會(huì),與宋國講和后回國。
封晉去世
周釐王四年(魯莊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冬天,晉國曲沃封君曲沃武公攻殺晉國國君晉侯緡,兼并晉國土地。曲沃武公用所有的珍寶器物賄賂周釐王。于是,周釐王承認(rèn)曲沃武公的合法地位,派虢公命令曲沃武公建立一軍,正式冊封他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武公。
周釐王五年(魯莊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春天,周釐王去世,謚號(hào)釐王(亦作僖王)。周釐王死后,其子姬閬繼位,是為周惠王。
周釐王為政舉措
周釐王在位時(shí)期,變革周文王和周武王時(shí)期所制定的政治制度,制作顏色華麗的服飾,建造高大奢侈的宮室,因此孔子作詩諷刺他。
延伸閱讀:
姬胡齊即位的這一年(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將齊國治理得國富兵強(qiáng)。為了借助周王的名義爭霸天下,齊桓公又接受了管仲的建議,提出了“尊王攘夷” 的口號(hào),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御少數(shù)民族對中原地區(qū)的攻掠,并馬上派使臣向姬胡齊朝賀。姬胡齊見齊國如此恭敬,十分高興,立即將召集諸侯承認(rèn)宋桓公為國君一事委托給齊桓公去辦理。齊桓公在齊國的北杏(今山東省東阿縣北)大會(huì)諸侯,被推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