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的趣聞
有人說因為獨孤皇后的一個怪癖,才讓隋文帝活了這么久,那這個怪癖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獨孤皇后的趣聞,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獨孤皇后的趣聞:
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七女,母親清河崔氏,隋朝隋文帝即位之后,封為皇后。
她十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了隋文帝,姿色秀麗,聰慧賢德。
獨孤伽羅是生活在我國南北朝,隋朝時期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人物,位隋文帝朝政治系統核心人物。不僅在政治座位上可圈可點,她本身也是一位具備鮮明個性的歷史人物。
獨孤伽羅的祖輩為依附北匈奴貴族,是一個名門淑女,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所以她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率真,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溫柔體貼。
所以隋文帝對她很是迷戀喜歡,這樣的女子誰人能不喜歡呢?但是獨孤皇后經常言及國家政事,而且派一些宦官隨時注意隋文帝處理政務的情況,凡有所失,隨時勸諫。因此隋文帝對這位獨孤皇后又愛又敬。
但是這位仁德有為的獨孤皇后卻是有一個怪癖,就是性格很是奇妒。隋文帝的后宮美人肯定不會少了,但是隋文帝每天下朝之后,來到后宮花園總是很少能碰到那些美人。
原來那些后宮嬪妃很是懼怕獨孤皇后,所以哪里敢向隋文帝獻媚取寵呢?所以獨孤皇后在后宮可以說是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獨一無二!
但是這樣哪里能不生事呢?有一天隋文帝到仁壽宮去,意外發現了一個貌美的宮女,一下子就被迷上,于是寵幸于她。
獨孤皇后知道后面上不動聲色,但是趁著隋文帝上朝后,把那個宮女殺了。
隋文帝下朝回來后找那個貌美的宮女半天,都沒有看見她的影子。一問才知道,原來已經被自己的皇后殺了。他氣得說不出話來,當天就牽了匹馬,從皇宮跑了出來,一路跑到了野谷之中。
后來被人勸回宮中,與獨孤皇后重歸于好。
之后獨孤皇后的妒意收斂了些,于是隋文帝后宮的女寵多了起來。
獨孤皇后的晚年不知是不是更年期到了,性格有些變態,妒火難泄,凡是見到有大臣納妾生子的,就會讓隋文帝斥責他們。
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病死。從此再也沒有人去干預隋文帝的后宮生活了。隋文帝六十多歲,性生活開始失去節制,兩年之后就一病不起。這時候他想起了這位妒皇后,無奈的說道:“若是皇后在,我不至于到這地步。”
獨孤皇后的簡介:
文獻皇后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北朝關隴軍事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第七女,母清河崔氏。十四歲嫁給儀表非凡的楊堅,同年父親政斗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樹立良好形象,以期為夫消禍;周隋交替之際,審時度勢、果斷出擊,和楊堅開創隋朝基業;在后位時,大力推薦國家棟梁,對朝政"隨則匡諫、多所弘益",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于開皇之治功不可沒;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
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愛、情投意合;五子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寢、并輦上朝,宮中并尊帝后為"二圣"。仁壽二年八月崩逝,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為觀世音菩薩,并親自為妻送葬;又營造天下最盛佛寺為皇后祈福,臨終前企盼和愛妻"魂其有知,當地下相會"。仁壽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皇后謚曰"文獻'。次子即隋煬帝楊廣。
獨孤伽羅曾經夢見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阿史那皇后,說她正在受罪,十分辛苦,請求獨孤伽羅給她做佛家的功德善事。第二天,獨孤伽羅告訴隋文帝,隋文帝便為她修建寺廟以祈福。獨孤伽羅哥哥的女兒,丈夫死在并州,獨孤伽羅的嫂嫂因為女兒已經懷孕在身,請求不必前往奔喪。獨孤伽羅說:“婦人是侍奉丈夫的,怎么能夠不去!她的婆婆還在,應當自己去問婆婆的意見。”婆婆不同意,獨孤伽羅的侄女便上路了。
人物評價:
魏徵等《隋書》:“后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后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53]“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圣。”;“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宮莫敢進御。”;“二后,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隋書》: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
李延壽《北史》:“后雅性儉約。”;“后雅好讀書,識達今古,凡言事皆與上意合,宮中稱為二圣。”
胡寅:“方隋之盛也,郡縣民戶上版圖者八百九十余萬,自經亂離之后,十存不能一二,皆獨孤后無《關雎》之法,廢長立少而其禍至此也。”
宮崎市定:“隋文帝的皇后獨孤夫人嫉妒心很強。在中國古代的道德規范中,嫉妒是婦人最大的惡德,嚴重時會成為被丈夫休掉的理由。因此,中國的史學家沒有一個人同情獨孤皇后,甚至有人將其嫉妒心強歸結為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劍橋中國隋唐史》:楊堅的夫妻關系在中國歷史中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后妃在君主的大部分執政期間對他有如此強烈和持續的影響,這實在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