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太后的秘史趣聞
呂雉太后被人稱為史上最毒女人,對先帝寵妃愛子進行無情虐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呂雉太后的秘史趣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呂雉太后的秘史趣聞:
劉邦死后,兒子孝惠皇帝繼位,老媽呂雉掌握了國家大權(quán)。有一天,老媽呂雉對兒子孝惠皇帝說,有個新鮮玩意給你看看。
什么新鮮玩意呢?是人彘,彘,就是豬。
人就是人,豬就是豬,人彘又是什么?
老媽呂雉說,你瞧瞧不就知道了么?
孝惠皇帝一看,大吃一驚。面前一個女人,四肢被斷,眼睛也被挖掉,嗓音嘶啞,耳朵也好象喪失了聽力,而且,這不是老爸劉邦的愛妃戚姬嗎?
善良的孝惠皇帝嚎啕大哭,一病不起:“這么殘忍的事,不是人干的呀!”
而這,實際上只是呂雉血腥報復的開始。原來劉邦死后,劉盈即位,呂雉便升格成了太后——在呂雉看來,這便意味著大局已定,隨后,報復便開始了。
據(jù)說最初呂太后還不曾殺戚姬,只是逼她穿上囚衣,戴上鐵枷,到永巷舂米而已。可嬌滴滴的戚美人哪里是干粗活的人,當然憤怒悲傷,于是自己作詞唱了一首歌:
“兒子當王爺,媽媽當囚犯,舂米早到晚,性命快不保!我兒啊,你在趙國,相隔三千里那么遠,誰來幫媽告訴你媽的痛苦?”
立刻有人告發(fā),呂太后想,好哇,你還想向兒子告狀!我正想要收拾他呢!
呂太后下詔征召趙王,趙國的相不是旁人,正是幫過呂雉的周昌。不過忠厚的周昌這次可不如呂雉的意,三次拒絕呂雉的征召,保護劉如意。
原來當年劉邦曾經(jīng)鄭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知道呂雉必然向如意報復,周昌死活不讓如意上路。呂雉只好先調(diào)走周昌到中央,再召趙王。如意年齡不過十四五歲,不知深淺,又沒人關(guān)照,只好來到長安。
但呂雉依舊無從下手,因為有人保護如意。誰?皇帝劉盈。劉盈的確仁厚,為了保護弟弟的性命,他親自出城迎接如意,并從此與弟弟同食同寢,以防母親下毒手。
然而某天早上皇帝去打獵,弟弟如意貪睡,賴著不肯起來。小孩嘛,劉盈想想算了,就自己先出去了。沒想到等皇帝回來的時候,弟弟如意已經(jīng)七竅流血而死。
皇帝抱著弟弟的尸體,欲哭無淚。
隨后,便發(fā)生了人彘慘劇。
金庸在《天龍八部》一書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大惡人的形象,呂雉是不是一個天生惡人呢,其實早期的呂雉還是可以用賢惠一類的詞語來形容的,但隨著生活的動蕩,囚徒、人質(zhì)生涯的艱苦危險,使呂雉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一方面,形成了她堅忍剛強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尤其是在戚姬母子出現(xiàn)之后,呂雉不但失去丈夫的寵愛,更面臨兒子的太子地位不保的險境,當劉邦打算廢除太子時,呂雉站在了懸崖的邊緣,如果廢除太子,下一步就是廢除皇后。
在驚心動魄的太子地位保衛(wèi)戰(zhàn)中,呂雉以堅忍的態(tài)度守護兒子,同時也在內(nèi)心深處積累著對戚姬母子的仇恨。當她依靠張良、周昌等大臣的堅持,取得太子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時,危險已然度過,但仇恨已經(jīng)充滿呂雉的心胸,以至于劉邦一死,她就迫不及待地對戚姬母子事實迫害,積累多年的仇恨一朝爆發(fā),手段之殘忍,令人發(fā)指,連她兒子也看不過去。可見呂雉心中的仇恨有多深。
撤去宮廷這個舞臺,類似呂雉和戚姬的沖突其實并不少見。說白了就是黃臉婆和小情人的爭夫之戰(zhàn),放在豪門,就是大老婆和小老婆對家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爭奪。
實際上,回想?yún)物裟贻p時,劉邦也覺得她貌如天仙、溫柔可愛吧!如果戚姬獲勝,會不會也是一個呂雉呢?
呂雉的簡介: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quán)的先河。
呂雉統(tǒng)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shù)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呂雉的掌權(quán)統(tǒng)治,雖然對于皇族劉家來說是一個威脅,但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在呂雉掌政期間能重用人才,并實行黃老之術(shù)與民休息的政策,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漢高祖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后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劉邦將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后,彭訴說無罪,呂后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抱怨劉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并夷其三族。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后協(xié)助劉邦,鎮(zhèn)壓叛逆、打擊割據(jù)勢力,對鞏固漢朝統(tǒng)一政權(quán)起了重要作用,并為她日后掌權(quán)作了充分準備。呂后當政內(nèi),創(chuàng)自劉邦的休養(yǎng)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后問劉邦身后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后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后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后雖實際掌握大權(quán),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jīng)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后統(tǒng)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lǐng)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